雷州,廣東省轄縣級市,由湛江市代管,建市前稱海康縣,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中部。東瀕南海,西靠北部灣,北與湛江市郊、遂溪縣接壤,南與徐聞縣毗鄰。總面積3709.33平方千米(包含湛江奮勇高新區、遂溪林場、北坡林場)
[30]
。是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
[24]
。截至2020年末,雷州市共轄3個街道、18個鎮。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雷州常住人口為1321091人。
[18]
雷州歷史悠久,遠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繁衍生息,歷來是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積澱厚重,是國務院頒佈的99個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天南重地”之稱。
[2-3]
雷州歷史沿革
編輯雷州遠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繁衍生息。先秦時期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至民國二年(1913年),2000多年裏雷州城一直為縣、州、郡、軍、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為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稱“ 天南重地”。
雷州市直接繼承原海康縣建制。據《今縣釋名》:“縣南、西皆瀕海,本漢徐聞,隋改徐聞為隋康,析隋康地置縣,因名海康。西漢設徐聞縣(縣治在今雷州城),隋開皇九年(589)改置海康縣。
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轄境相當今中國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全境等地區。
北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改雷州為雷州軍(軍,古時行政區劃)。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為雷州路治。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清承襲明代的體制,仍為雷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省直管縣,廢府治(即雷州不作為行政區劃名),存雷州首縣海康。
後幾經變遷,1961年恢復海康縣建制。1994年4月26日撤銷海康縣,設立雷州市。
[22]
雷州行政區劃
編輯雷州區劃沿革
1996年,雷州市面積3691平方千米,人口121.9萬人。轄20個鎮:雷城鎮、烏石鎮、龍門鎮、北和鎮、白沙鎮、東里鎮、企水鎮、紀家鎮、沈塘鎮、松竹鎮、英利鎮、楊家鎮、附城鎮、南興鎮、客路鎮、調風鎮、流沙鎮、唐家鎮、覃鬥鎮、雷高鎮。市政府駐雷城鎮。
2002年,雷州市轄雷城、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覃鬥、松竹、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客路、附城、白沙、流沙20個鎮,共有442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2005年末,雷州市轄雷城1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鬥、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2006年9月,雷州市根據湛江市政府的批覆,將雷城街道正式分設為雷城、西湖、新城等3個街道。新設立的3個街道辦按主要街道、河流和道路等明顯界線劃分:東部的舊城區為原雷城街道,管轄範圍東至環城路,西至羣眾大道、南至南渡口、北至城角排水溝,區域面積3.6平方千米;西湖街道管轄範圍東至霞海路、西至207國道、南至西湖大道、北至西四路,區域面積5.6平方千米;新城街道管轄東至207國道、西至火車站、南至雷南大道、北至工業大道,區域面積5.4平方千米。3個街道按區域範圍各自下轄8個社區。
截止至2022年12月,雷州市面積3709.33平方千米,
[30]
轄3個街道、18個鎮,53個社區、418個行政村。市政府駐雷城街道。轄雷城、新城、西湖3個街道和沈塘、東里、雷高、調風、英利、南興、龍門、松竹、覃鬥、烏石、北和、企水、唐家、楊家、紀家、白沙、客路、附城18個鎮。
[22]
雷州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雷州市轄3個街道(雷城街道、西湖街道、新城街道)、18個鎮(白沙鎮、沈塘鎮、客路鎮、楊家鎮、唐家鎮、企水鎮、紀家鎮、松竹鎮、南興鎮、雷高鎮、東里鎮、調風鎮、龍門鎮、英利鎮、北和鎮、烏石鎮、覃鬥鎮、附城鎮)和湛江奮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市政府駐雷城街道。
[1]
雷州地理環境
編輯雷州位置境域
雷州市地處雷州半島腹部,東臨南海,西瀕北部灣,北接遂溪與麻章,南通海南,素有“天南重地”之稱。地理座標:東經109°42' 12”~110°23' 34”,北緯20°26' 08”~ 21°11'06”。東西橫亙67千米,南北縱貫83千米,總面積3709.33平方千米(含湛江奮勇高新區、遂溪林場、北坡林場),海岸線長406千米。
[26]
雷州地形地貌
雷州市境內陸地大部分屬平緩台地,少部分為低丘,整個地勢南高北低,溝谷一般是南北走向。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區漸向海傾斜。溪河多為西部向西流入海,東部向東流入海。東西海岸灘塗廣闊,多海灣、島嶼與沙洲。市內多低丘陵,總面積約150平方千米,佔該市土地總面積的4.2%。低丘主要分佈在企水鎮東部、北和鎮東北部、龍門鎮東北和西南部、調風鎮北部、英利鎮東北部及房參鄉的東北部。海拔高度一般為65~174米,相對高度一般在40~55米之間,坡度一般為5~10度。該市境內海拔超過200米的山丘有石茆嶺、鷹峯嶺和仕禮嶺。其中石茆嶺海拔259米,是市境內製高點。在南渡河中下游,有一個範圍廣闊、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因為是河海沖積和圍墾形成的,又在雷州府城的東部和西南部,所以當地人叫做東西洋。東西洋平原面積22萬餘畝,素有雷州半島“天然糧倉”之稱,並有“東洋熟、雷州足”之譽。
[26]
雷州氣候
雷州市位於北緯20°26′-21°11′,北迴歸線以南,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日照年平均2003.6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108~117卡/平方釐米,年平均氣温22℃,最高氣温38.5℃(出現於1977年6月8日),最低氣温 0℃(出現於1975年12月2日和29日),最熱月份是7月,平均氣温28.4℃,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氣温15.5℃。年温差明顯,為12.9℃左右。年積温約8382.3℃。無霜期達364天。雨量充沛。乾濕明顯,年平均降雨日135天,平均年降雨量為1711.6毫米。降雨年際變化大,相對出現乾濕季。雨季為6~9月,以南風為主;旱季為11月至次年3月,以北風為主。市內區域降雨不均勻。東部、中部、北部為多雨區。而西部、南部為少雨區。內陸為多雨區。沿海為少雨區。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4%,風速3.6米/秒。
[4]
雷州水文
雷州市內水網交織,河渠縱橫。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南渡河、土貢河、英利河、雷高河、通明河、調風河等,支流如葉脈分佈。
雷州自然資源
編輯雷州海港資源
雷州市海域寬廣,港灣眾多,境內有通明港、雷州港、蛋場港(北仔港)、豪郎港(豪郎港仔)、黑土港(外田港)、赤目塘港(赤毛塘)、企水港、山尾港、三吉港、南灶仔港、望樓港、康港、英樓港、港仔(白沙仔)、那膽港、烏石港(房參港)、后豐港(後港)、那沃港、流沙港、雙溪口(雙溪港)等大小20個港口,其中流沙港、烏石港、企水港及三吉港為市內4大港口。烏石港、企水港分別為國家級中心漁港和省中心漁港,流沙港為對外開放二類口岸,貨運國內航線可通達海口、廣州、香港、澳門等沿海各大港口,水陸空交通便利。
[5]
雷州海洋資源
雷州市是海洋大市,東瀕南海,西臨北部灣,處於北部灣經濟區的前緣,靠近雷州灣漁場、北部灣兩大天然漁場,港、漁、景、油、塗、海洋能等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海岸線長406千米,海灣眾多,天然良港5個。沿海灘塗寬闊平坦,-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灘塗面積達150萬畝,-2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灘塗面積達330萬畝,發展海水養殖業條件得天獨厚。
[6]
雷州古城(2張)
雷州土地資源
雷州市土地面積3709.33平方千米(包含湛江奮勇高新區、遂溪林場、北坡林場)。2019年土地資源利用情況:全市耕地面積213.6萬畝(包括奮勇高新區、農墾系統),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4.9萬畝,其中稻穀種植面積98.5萬畝。水果種植面積45.9萬畝,其中糖蔗70.3萬畝,菠蘿18.5萬畝,香蕉6.3萬畝,西甜瓜5.8萬畝,芒果5.6萬畝,青棗4.6萬畝,荔枝2萬畝,龍眼0.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2萬畝,劍麻6.8萬畝,桑葉0.45萬畝,藥材1.6萬畝,園藝作物1.1萬畝,木薯種植面積1.2萬畝。全年林地面積7.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1.3%,活立木蓄積量316.6萬立方米(均不包括農墾系統和林場)。全市地勢平緩,大部分屬平緩台地,少部分屬低丘陵,整個地勢南高北低,一般為南北走向,絕大部分可利用於種植、造林、放牧,對發展機械化很有利。
[25]
雷州礦產資源
經地質礦產部門勘察,境內礦產資源有:鐵、鈦砂礦、鋁土礦、鋯英石、磷釔礦獨居石、硅藻土、石英砂、膨潤土、泥炭土、玄武岩、磚瓦用黏土、水泥配料黏土、建築用砂、地下水、地下熱水、礦泉水等。經地質勘查探明儲量,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的主要礦產有硅藻土礦、石英砂礦。其中硅藻土礦儲量3000多萬噸,礦物物理化學性獨特,是中國大型優質硅藻土礦牀之一;石英砂礦儲量3億噸,具有二氧化硅含量高、含鐵雜質少、顆粒均勻等優點,已發現石英砂、鈦鐵礦有200多處,其中企水鎮、紀家鎮兩個主要礦區,面積達270平方千米。
[25]
雷州人口
編輯雷州政治
編輯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閆嘉偉
[28-29]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歐超才
[27]
雷州經濟
編輯雷州綜述
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7.36億元,同比增長0.2%;規上工業增加值14.36億元,同比增長35.1%;固定資產投資60.40億元,同比下降3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30億元,同比下降5.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1億元,同比增長14.1%;實際利用外資777萬美元,同比下降4.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8.4元,同比增長6.6%。
[16]
雷州第一產業
2020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6.10億元,同比增長0.6%。其中,農業總產值141.07億元,同比增長1.1%;林業總產值5.65億元,同比增長1.6%;畜牧業總產值24.25億元,同比下降6.3%;漁業總產值37.60億元,同比增長2.4%。穩步推進省級現代農業(菠蘿)產業園,成功申報廣東省嶺南特色水果芒果產業“雙創”示範縣。大力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新增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36家、家庭農場131家;新增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加快牧原、壹號土豬、新希望、正大等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建設,着力打造生豬示範性全產業鏈。流沙珍珠孵化養殖加工一體化產業基地項目順利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實施進度約60%。加快漁港建設,積極推進企水二級漁港升級改造項目建設、流沙漁港避風塘升級改造和整治維護項目建設。
[16]
雷州第二產業
2020年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4.36億元,同比增長35.1%。大唐國際雷州電廠項目建成投產,全年實現發電量68億千瓦時,產值24億元。烏石17-2油田羣開發項目動工建設,籌劃建設湛江港雷州港區烏石作業區通用碼頭、油品碼頭,雷州鹽場8855.674畝土地回收工作加快推進。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成功點火試運行。南派果業新增飲料生產線投資項目、製糖設備技術創新改造項目、城區生活污水處理提標工程、中航龍門風電項目(一、二期)、中航雷高風電場項目、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廣東粵電火炬農場農業光伏綜合開發項目(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
[16]
雷州第三產業
2020全年接待遊客416.6萬人次,同比下降36.2%;旅遊總收入40.2億元,同比下降40.3%。房地產投資完成12.65億元,同比下降53.8%;商品房銷售面積3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5%;商品房銷售額21.01億元,同比增長1.2%。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46.31億元,同比增長6.9%,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89.99億元,同比增長14.6%。
[16]
雷州交通運輸
編輯
“天南重地”牌坊(2張)
截至2011年,雷州市擁有專業運輸機帆船或鐵殼船185艘,載重10355噸。貨運國內航線有海康至海南、北海、湛江、廣州、珠海、深圳、汕頭、廈門、南京、汕尾、陽江、水東、天津、上海、寧波、香港、澳門等。內河航道3條共156千米,年貨物運輸量12萬噸,貨運週轉量175萬噸/千米,客運量72萬人次,客運週轉量26萬人千米。
截至2013年,雷州市現有公路153條, 其中3條省道幹線,全程12427千米,14條市道公路幹線,全程共1011.6千米,135條鄉村公路。
截至2018年,雷州市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0.77億元,增長6.8%。全年貨運總量1754萬噸,同比增長41.9%;全年旅客發送1587萬人次,同比增長96.6%。
鐵路運輸:雷州市的過境鐵路為粵海鐵路,在雷州境內分別設置有雷州站以及雷州龍門站,粵海鐵路經瓊州海峽向北進入中國大陸後,穿越整個雷州半島。項目於1998年開始動工,經過4年的建設,湛江段投入運營,結束了雷州半島沒鐵路的歷史,加快了雷州半島對外物產的運輸速度。
[7-8]
雷州社會事業
編輯雷州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雷州市21個鎮(街)全部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複評。本科上線4038人,比去年增加359人。全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0.07萬人,在校生0.23萬人,畢業生0.0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0.68萬人,在校生2.24萬人,畢業生0.96萬人;普通初中招生1.77萬人,在校生5.17萬人,畢業生1.62萬人;普通小學招生2.36萬人,在校生12.80萬人,畢業生1.93萬人;特殊教育招生96人,在校生277人;幼兒園在園幼兒7.15萬人。
雷州醫療衞生
截至2018年,雷州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升級項目全面施工,全年建成公建民營衞生站120間。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衞生機構31個。其中醫院、衞生院24個,採供血機構1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衞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各類衞生機構擁有牀位3924張,其中醫院、衞生院擁有牀位3460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3146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1281人,註冊護士1644人。
雷州科學事業
2020年全年通過湛江市非資助科技計劃項目立項15個、2020年度省科技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項目立項2個、年度湛江市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項目立項5個。積級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全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網評2家。網上填報高新技術產品數166個,產值18.7億元。
[16]
雷州文化體育
截至2018年,雷州石狗入選國家第一批振興傳統工藝項目並全面實現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年末全市共有雷劇團69個,其中專業雷劇團1個。博物館3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年末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20.60萬冊,電子圖書3.3萬冊。廣播電台1座,調頻廣播發射台1座,調頻廣播節目1套,電視發射、轉播台2座。全市有線數字電視用户5.3萬户。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 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截至2018年,雷州市共組織各類羣眾性體育活動14次,參加人數1萬多人。雷州健兒陳光欽勇奪雅加達亞運會龍舟賽200米直道競速金牌、500米直道競速銀牌。年末全市業餘體校1間,在校生150人。
雷州社會保障
2020年全市參加社會保險人數達70.35萬人,超額完成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9%,控制在3.5%以內。加大社會救助保障力度。2020年城鄉低保月標準水平分別提高到772元、532元,城鄉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236元、852元。着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站8個,5間鎮級敬老院完成升級改造,1間區域性敬老院完成擴建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全面推進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設。建成1個村級圖書服務點和1個智慧自助圖書分館,改造完成2個手球場和2個文體廣場,完成5個社區健身中心和12個社會足球場建設任務。加快實施人才工程。出台《雷州市“五大會戰”人才工作十條政策》,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
[16]
雷州歷史文化
編輯雷州語言
雷州市內以説雷州話為主,約佔雷州市總人口的91%以上,另有少部分人説粵語(白話)和客家話(俚話)。雷州話是閩話的一種次方言。雷州人的祖先大多數是由唐至清從福建的閩中、閩南移民來的。雷州話在明代已形成,並具有區別於閩南、粵東閩語的特點。在當代,雷州話無論語音、詞彙或語法,它都有自身的發展,具有明顯濃厚的地方色彩。該市境內的雷州話內部也有些差別。在雷城鎮周圍的附城、白沙、沈塘、客路、南興、松竹、楊家8個鄉鎮和雷高鎮的一部分跟西南的唐家、紀家、企水、海田、龍門、英利、北和、烏石、房參、罩鬥10個鄉鎮,東南的調風、東里鎮兩處在語音上也有些差別。講“白話”的有客路鎮部分村莊羣眾,烏石鎮、企水鎮部分漁民和國營農場的大部分職工。講“俚話”的有客路鎮、英利鎮、唐家鎮部分村莊羣眾。
[20]
[22]
雷州民俗
廣東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雷劇(2張)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俗稱八月半,也叫“團圓節”。其意是天上月圓,人間親人團圓。這一天,外出工作或旅差者大都設法趕回家與親人團聚。親朋好友互贈月餅,家中買魚肉、殺雞鴨.全家歡聚。入夜,各家設茶果及月餅等物賞月,年輕女子於月下以針放於盛滿水的碗中,觀察影子,卜其婚姻命運。少男少女、情人伴侶更重視十五那天晚上的明月,他們歡聚一起,舉行各種活動。
[22]
喬遷,俗稱“搬新屋”。農村新屋建成後,擇吉日入宅時要舉行一定的儀禮,同時宴請親戚朋友。近親親戚要送來裝有發袢、豬腿、紅包、檳榔等物的擔子;朋友要送鏡畫、器物,喜炮等。搬新屋多在拂曉前舉行,以取越早越亮的好兆頭。屆時,燃放鞭炮,全家穿新衣,家長拿着火把,家人挑着飯碗、粥盆、菜刀、柴、米、油、鹽等物的擔子,長幼有序,男先女後,口唸吉語進入新居。然後屋主宴請親戚朋友,以示答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 “搬新屋”的禮儀已簡化,迷信色彩有所減少。
[22]
雷州風景名勝
編輯雷祖祠
雷州風光(3張)
三元塔公園
三元塔公園位於雷城鎮曲街4號(原雷城“南門頭)東側,佔地約三萬多平方米。因園內有聞名遐邇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元塔,故名。
三元塔的塔外是個有石雕的公園,裏面有一個籃球場、溜冰場。節假日門票為20元,學生票是10元。
西湖公園
雷州西湖公園,位於雷州古城的西北角,面積9萬多平方米。原名羅湖。園內景點有:浚元書院、寇公祠、蘇公亭等。
高山寺
雷州名勝古蹟(5張)
天寧寺
雷州天寧寺,位於雷州市城區西門外,全寺佔地面積七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五千多平方米。
英利鷹峯嶺
鷹峯嶺是雷州半島發現最早的自然景觀之一,它是一個集奇石、奇巖、美泉、古榕,古寺觀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區。鷹峯嶺還是雷州半島保護最為完美的天然地貌和生態植被地區之一,是進行古火山地貌科學考察的理想場所。
雷州著名人物
編輯雷州古代
雷州當代
醫學界:符立梧
體育界:徐益明、何強
雷州所獲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雷州區劃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8-11]
- 2. 《中國影像方誌》 第447集 廣東雷州篇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0-08-12]
- 3. 慶元宵 廣東雷州舉行民俗文化大巡遊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0-08-12]
- 4. 雷州的氣候特點 .滁州氣象[引用日期2020-08-12]
- 5. 海洋資源-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2017-09-12[引用日期2020-11-25]
- 6. 雷州市海洋資源綜合情況-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2020-08-21[引用日期2020-11-25]
- 7. 粵海鐵路開通現場報道:古老雷州半島迎來新生 .搜狐[引用日期2020-08-13]
- 8. 關於研究解決粵海鐵路雷州火車站有關問題的會議 .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0-08-13]
- 9. 雷祖祠 .南方網[引用日期2014-05-21]
- 10. 與李聖豪老人再對話 .湛江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5-23]
- 11. 歷史文化名城雷州歷史和文化介紹 .中國歷史網[引用日期2020-08-12]
- 12. 雷劇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引用日期2020-08-12]
- 13. 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23]
- 14.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5]
- 15.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7-09]
- 16. 雷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計劃草案的報告-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2021-04-12[引用日期2021-05-23]
- 17.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的批覆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7-22]
- 18. 雷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第一號)——全市常住人口情況 .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8-13]
- 19.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公佈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 .國家能源局[引用日期2021-09-18]
- 20. 雷州概況 .雷州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09]
- 21. 湛江市人民政府關於湛江吳川機場啓用的公告 .雷州市人民政府網.2022-03-21[引用日期2022-03-25]
- 22. 雷州概況-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2-04-10]
- 23. 2021鄉村振興百強縣來了!茂名這3個縣(市)位列全國前十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4-18]
- 24. 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名單-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2016-03-02[引用日期2022-07-17]
- 25. 自然資源 .雷州市人民政府.2021-12-31[引用日期2022-08-03]
- 26. 地理環境 .雷州市人民政府.2021-12-31[引用日期2022-08-03]
- 27. 雷州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次會議 通過人事任免事項 .雷州市融媒體中心[引用日期2022-08-28]
- 28. 雷州市召開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 閆嘉偉當選雷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雷州市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11-15]
- 29. 閆嘉偉 .雷州市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11-15]
- 30. 雷州概況-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雷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1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