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州歌

鎖定
雷州歌,流行於廣東省雷州市的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雷州歌早在宋代時期就已經盛行,20世紀90年代後,人們按雷州方言劃分,將不同的韻音表達出不同內容的功能。雷州歌的基本內容就體現出雷州半島的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存環境、勞動生產、家庭生活、愛情婚戀、歷史人文、倫理道德、風土習俗、娛樂戲謔、喪白喜慶、政治時事等雷州歌大量運用比喻、誇張、雙關等修辭格式,結構嚴謹,平仄協調,韻律優美。 [1] 
2008年6月14日,廣東省雷州市申報的雷州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Ⅰ-81。 [2] 
中文名
雷州歌
批准時間
2008年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廣東省雷州市
遺產編號
Ⅰ-81
非遺類別
民間文學

雷州歌歷史淵源

《海康縣續志》記載:“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進士、雷州學教諭李仲光撰寫的《重建御書樓上梁文》中有‘聽取歡謠,敢陳善頌。’”足可證實宋代已有雷州歌。再看清末民初雷州人編寫的《雜字》中就有“雷州歌謠,八百年號”之句,更可證明雷州歌已在宋代流行。雷州歌吸收漢魏風骨,受盛唐詩風影響,具有濃郁的俗氣。雷州歌的對唱歌衍生了¨姑娘歌”,“姑娘歌”又衍生了勸世歌,後又從勸世歌發展為班本歌、雷州歌班,直至雷劇。 [1] 

雷州歌文化特徵

雷州歌記載內容

按歌詞的語言特點,通常把以口頭語言創作的雷歌分為“口頭歌”、“姑娘歌”,以書面語言創作的雷歌稱“榜歌”、“班本歌”(劇本);按演唱者的眾寡,通常把個人自吟自唱的歌稱“即興歌”,兩人對唱的歌稱“對歌”(姑娘歌),在姑娘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雷州歌劇稱“雷劇”。 [11] 
雷州歌有即興而唱的口頭歌和筆試賽歌的榜歌,還有文人編寫的抒情歌、敍事歌等。雷州歌的基本內容就體現出雷州半島的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存環境、勞動生產、家庭生活、愛情婚戀、歷史人文、倫理道德、風土習俗、娛樂戲謔、喪白喜慶、政治時事等。反映半島風貌及勞動生產內容,是雷州歌的主流題材。 [1] 

雷州歌表現手法

1、在雷州歌中賦,是最常用的一樣表現手法。即是對事物直接抒發感情,不隱喻,不拐彎抹角。
2、比。即是全文不直接指明其事物,而是用另一事物來借喻原事。比即比喻,比喻有明喻、暗喻。雷州歌“比”的表現手法也是同樣。
3、興。雷州歌的“興”是先説另一事物以引起下要説的事物的表現手法。
4、雙關。是明明説這個事物,但內中卻借用諧音諧義的技巧而達到另有所指,兩面關照,聽的時候要有些想像力才能知道它真正所要説的意思。雙關這種表現手法,其語言較生動、含蓄、幽默。
5、連珠。俗稱“捎頭搭尾”,又叫“頂針”。這種手法分為兩類:一是上下兩首歌的“頂針”;二是上下兩句歌的“頂針”。
6、重疊。俗稱“雙雙疊”,即每句歌都重複一次。這種表現手法,多用於情緒興奮、緊張、急促等歌之中。
7、倒裝。俗稱“倒插”。這種歌的句式是每句六字,分前半句與後半句各三個字,前半句的尾字與後半句的頭字相同;每句歌的句首與句尾字相同。每句歌從頭至尾或從尾倒至頭,讀起來都順序成句。
8、映襯。映襯是每句歌的前半句與後半句的意思相反,前半句説的是正面的事物,後半句説的是反面的事物,互相對照,正反分明,大多用於“幽默”、“嘲諷”等歌之中。
9、層遞。即層層遞進的意思。一句緊接一句,使人有緊迫感。全歌從頭至尾一氣呵成,看不出有任何造作的痕跡。
10、誇張。就是誇大事實。可在數量上的誇張,可在容貌方而的誇張,也可在力量上的誇張。
11、對比。即兩種事物的差異對比:上下、高低、大小、老幼、遠近、肥瘦、黑白、貴賤、貧富等等的差異對比。
12、排比。雷州歌的排比手法,多數用於問答句式歌之中。問歌每句的前半句用字相同,答歌每句的後半句用字與問歌的後半句相同。 [3] 

雷州歌藝術特色

“雷州歌”演唱 “雷州歌”演唱
1、反映直率,格調粗獷,生活味濃。
2、集中概括,言簡意賅,揭示本質。
3、語言樸素、精煉準確、通俗流暢
4、塑造形象、鮮明具體、栩栩如生。
5、結構嚴謹,平仄協調,韻律優美。
6、一字兩讀,文白分開,押韻不同。
7、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句首可墊字,一、二、四句末字押雷州音韻,二、四句的第四字一定是陽平聲,有主旋律腔調,唱起來琅琅上口,歌唱時可根據喜怒哀樂的情感而隨意拖點、緩快、激昂、低沉,由心抒發。 [4] 

雷州歌演唱方式

雷州歌的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民間男女老少大都會唱。獨唱,不用上舞台遇事隨口即唱,抒發心聲,出口成歌;工餘飯後,拿着《雷州歌冊》放聲歌唱,自我娛樂。對唱,即二人或二人以上的演唱:是由專業對唱歌班(俗稱“姑娘歌班”)的歌手在台上對唱,為人娛樂;一是由姑娘歌班的歌手當“台柱”擺“擂台”,任由別人上台對歌(打擂台),以比高低。 [5] 

雷州歌代表作品

雷州歌的代表作有《偷雞婆》《惡家婆》《懶漢》《利刀難刺鏡中人》《大姐送飯去書房》《典狗》《去擔水》《稻我割》《擔糞下田趕種薯》 [3] 

雷州歌分佈地區

雷州歌分佈於雷州半島10個縣(市)區以及歷史上雷州人所遷往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雷州華(僑)人地區。 [12] 

雷州歌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雷州歌是雷州島文化的重要組成郜,從雷州歌中探究雷州半島歷史社會、生產生活、風土人情、人文環境具有重要的社會作用,是聯結雷州方言地區與海外雷州方言的僑胞的親緣紐帶。 [1] 
傳承狀況
雷州歌傳承環境正在逐漸失去,亟待搶救保護,發展振興。 [1] 
傳承人物
傳承人 何希春 傳承人 何希春
何希春,男,1941年生,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名稱:雷州歌。組織併成立了雷州市和湛江市雷州歌研究會。 [6] 
保護措施
2014年,嶺南師範學院,把雷歌引入聲樂課堂教學。 [7]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雷州市雷歌研究會獲得“雷州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雷州歌項目保護單位雷州市雷歌研究會評估合格。 [13] 

雷州歌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6月,“雷劇人羣聊”組織湛江市部分雷歌詞曲作者赴省廉政教育基地雷州市清端園創作採風。旨在弘揚雷州傳統文化藝術,激發人們“愛我家鄉,難忘雷州”的新時期雷州人精神進行創作。 [8] 
2016年10月,2016年雷州姑娘歌藝術節歌手大賽總決賽在雷州茂德公古城拉開帷幕,8位選手登台獻技,巔峯對決,為現場上千名雷歌愛好者奉獻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9] 
榮譽獎項
2008年2月《雷州歌大典》,被評為第三屆廣東省民間文藝著作獎一等獎。  [10]   
參考資料
  • 1.    鄧碧泉.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12:第29頁
  • 2.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引用日期2020-04-15]
  • 3.    林濤.雷歌大全 上: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10:第397頁
  • 4.    林濤.雷歌大全 上: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10:第560頁
  • 5.    劉志文主編.廣東民俗大觀 下:廣東旅遊出版社,2007.01:第150頁
  • 6.    傳承人  .廣東省文化館[引用日期2020-04-15]
  • 7.    馬柯.論雷州歌進入聲樂課堂的雙重意義——以嶺南師範學院為例[J].藝術評論.2014.(第10期).
  • 8.    黃祖潔.雷州歌詞曲作者赴清端園採風[N].湛江晚報.2016.06.22(第19版).
  • 9.    鄧耀瑞,梁國良.雷州姑娘歌上演巔峯對決[N].湛江日報.2016.10.30(第6版).
  • 10.    林藝.《雷州歌大典》榮獲省一等獎[N].湛江日報. 2008.02.03(第3版).
  • 11.    雷州傳統表演藝術  .雷州市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3-08-11]
  • 12.    雷州歌  .麻章區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3-08-11]
  • 13.    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公告  .文化和旅遊部.2023-11-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