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州市三元塔

鎖定
三元塔公園位於廣東省湛江雷州市雷城鎮曲街4號(原雷城“南門頭”)東側,佔地約三萬多平方米。
中文名
三元塔
地理位置
廣東省湛江雷州市雷城鎮曲街
氣候條件
亞熱帶氣候
開放時間
08:30 - 17:00 [1] 
景點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佔地面積
約三萬多平方米

雷州市三元塔景點簡介

三元塔 [2]  ,為古雷陽八景——“雁塔題名”。此塔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613-1615年),高57米,初名“啓秀”,寓肇啓文風,培育俊秀之意。後因挖地基得蛇蛋三枚,時人認為是“三元及第”之兆,遂改名為“三元塔”,現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雷州市三元塔結構特點

此塔坐東向西,樓閣式磚木結構,用稜角牙子磚和線磚互相疊澀出檐,下大上小,逐層遞減,比例勻稱。塔身平面八角形,外觀九層,內為十七層。高57.4米。樓閣式,塔坐東向西。底層塔身直徑為11.95米,壁厚3.48米,最高一層的塔壁厚1.9米。各層設拱券門和假門,相間交錯排列。用菱角牙子磚和線磚迭澀挑出塔檐,檐上有平座,廊繞以木樽。塔剎為高2.2米的紫銅葫蘆。
塔基為石刻須彌座,高1.1米,周長40.8 米,八面共嵌有23 塊浮雕石刻,圖案豐富多彩,線條粗獷、神態生動,分別為“麟趾呈祥”“鯉跳龍門”“獅子戲球”“三羊(陽)開泰”“雙鳳朝陽”“喜鵲練梅”等,線條粗獷,形態生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為明代石刻珍品。
塔身逐層收縮,比例勻稱,挺拔秀麗。塔內有階梯,為穿壁繞平座式結構,登臨塔頂,憑欄遠眺,古城新貌,湖海風光,錦繡田野,盡收眼底。在幾百年前建築工具簡陋的情況下,僅用約兩年時間就建成一座如此雄偉壯麗的高層古塔,風雨滄桑,雷轟地震仍巋然屹立,充分顯示了雷州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驚人的創造力。
三元塔建成後,雷郡形勝大為改觀,“鼎峙瓊南添一指,聯翩雁字豫題名”。後來“雁塔題名”成為雷陽八景之一。 此塔已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雷州市三元塔建築特點

歷經400多年風雨,色豔如新,"金"身不老,塔身用了銀珠灰批蕩,故有"只新不舊"之美譽,是中國四大奇塔之一。
該塔特別之處是巧妙地運用了《周易》中的陰陽學説、八卦方位和五行數理。和陰陽於一體,融五行於其中,合陰陽之學説。
寶塔八角各有神態栩栩如生的"託塔力士"同心協力頂託寶塔,寓意團結一致;首層兩個圭角形洞門與面隔江的三重山成一直線。
三元塔又名"只新不舊"塔、"常青塔"、"永恆塔"。宋朝明相李綱曾與三元塔結緣,路經此地曾留下《橫翠亭》詞,蘇東坡也曾留下遺蹤。 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觀九層,內為十七層。高57.4米。樓閣式,塔坐東向西。底層塔身直徑為11.95米,壁厚3.48米,最高一層的塔壁厚1.9米。各層設拱券門和假門,相間交錯排列。用菱角牙子磚和線磚迭澀挑出塔檐,檐上有平座,廊繞以木樽。塔剎為高2.2米的紫銅葫蘆。
塔基為石刻須彌座,高1.1米,周長40.8 米,八面共嵌有23 塊浮雕石刻,圖案豐富多彩,線條粗獷、神態生動,分別為“麟趾呈祥”、“鯉跳龍門”、“獅子戲球”、“三羊(陽)開泰”、“雙鳳朝陽”、“喜鵲練梅”等,線條粗獷,形態生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為明代石刻珍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