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炳故居

鎖定
阿炳故居,為原雷尊殿道館,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圖書館路30號,阿炳出生於此、逝世於此,是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址。 [3] 
阿炳故居,雷尊殿道館,原有房屋二十餘間,包括雷尊殿、火神殿、一和山房三組建築。現存雷尊殿三間和輔房六間,共有九間。晚年,阿炳屈居在道館最東面的一間小平房內(圖書館路30號的一間)。這間平房為硬山頂,約20平方米,是阿炳和妻子董彩娣的居室也是他們相繼去世的地方,內有小閣樓現仍保持着原狀。雷尊殿舊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狀。另八間闢為阿炳生涯和音樂成就的展覽。展陳中,故居空間被重新劃分為生平廳、民樂廳、起居室、音樂賞析廳和文創廳五個部分。故居之西側廣場被命名為二泉音樂廣場,居中有雕塑家錢紹武雕塑的阿炳銅像,一側有《二泉映月》樂譜的浮雕。阿炳故居見證了阿炳的一生,成為研究、紀念阿炳藝術成就的重要載體,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3-5] 
2006年5月25日,阿炳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阿炳故居
地理位置
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圖書館路30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929-5-05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阿炳故居歷史沿革

20世紀50年代,道路拓寬中,原雷尊殿道館大部分建築被拆除。 [4] 
1998年,因擴建崇安區羣眾藝術館時,火神殿被拆除。 [4] 
2005年下半年,啓動阿炳故居修繕,按照“修舊如舊”“原汁原味”原則,恢復20世紀阿炳故居舊貌。 [4] 
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
2023年11月,正值阿炳誕辰130週年。修葺一新阿炳故居重新對外開放。故居空間被重新劃分為民樂廳、起居室、音樂賞析廳和文創廳等多個部分。 [2] 

阿炳故居主要建築

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5張)
阿炳故居,即為原雷尊殿道館,他出生於此、逝世於此。雷尊殿道館原有房屋二十餘間,包括雷尊殿、火神殿、一和山房三組建築。現存雷尊殿三間和輔房六間,共有九間。晚年,阿炳屈居在道館最東面的一間小平房內(圖書館路30號的一間)。這間平房為硬山頂,約20平方米,是阿炳和妻子董彩娣的居室也是他們相繼去世的地方,內有小閣樓現仍保持着原狀。雷尊殿舊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狀。另八間闢為阿炳生涯和音樂成就的展覽。展陳中,故居空間被重新劃分為生平廳、民樂廳、起居室、音樂賞析廳和文創廳五個部分。故居之西側廣場被命名為二泉音樂廣場,居中有雕塑家錢紹武雕塑的阿炳銅像,一側有《二泉映月》樂譜的浮雕。 [3-4]  [5] 

阿炳故居文物遺存

二胡與琵琶 二胡與琵琶
阿炳故居留存阿炳曾經使用過的二胡與琵琶。 [6] 

阿炳故居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阿炳 阿炳
阿炳(1893~1950年),無錫人,從小隨父親華清和在無錫道館洞虛宮中的雷尊殿當道士,法名華彥鈞。因中年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是中國近代民間音樂家,他一生正直、愛國,不畏權勢,酷愛民族器樂,精通江南絲竹,在演奏技巧和樂曲創作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所作樂曲較多,因搶救較晚,僅錄下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獨奏曲《龍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六首。其中《二泉映月》最為有影響,已成為世界名曲。 [3] 

阿炳故居文物價值

阿炳故居見證了阿炳的一生,成為研究、紀念阿炳藝術成就的重要載體,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3-4] 

阿炳故居保護措施

阿炳故居遺址碑 阿炳故居遺址碑
2006年5月25日,阿炳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阿炳故居旅遊信息

阿炳故居地理位置

阿炳故居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圖書館路30號。 [3] 

阿炳故居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阿炳故居,路程約2.3千米,用時約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