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大升

鎖定
雷大升 (1696~1779),字允上,號南山。清代醫學家,六神丸創始祖先,其先世江西南昌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雷大升棄儒從醫,研究並吸收吳門醫派精華,將温病學説的理論體系付諸實踐,把行醫和製藥結合在一起,虔修中藥丸、散、膏、丹。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吳門名醫雷大升在蘇州閶門內專諸巷天庫前周王廟弄口,開設了誦芬堂老藥鋪,始創雷允上藥業。雷大升著有《金匱辨證》、《要症方略》、《經病方論》、《丹丸方論》等典籍。由於醫術高明,治病有方,名聲遍聞蘇州,蜚聲杏林。 [1] 
中文名
雷大升
別    名
雷允上
民    族
出生日期
1696年
逝世日期
1779年
職    業
清代醫學家
主要成就
《金匱辨證》、《要症論略》、《經病方論》、《丹丸方論》
主要成就
雷允上憑藉其創立的誦芬堂為其贏得了温病學説中成藥的開創者稱譽
代表作品
《金匱辨證》
《要症論略》
《經病方論》
《丹丸方論》

雷大升人物生平

明朝初,雷允上的八世祖雷唐(尚虞)在江蘇常熟出任掌文教的官職,相當於在江蘇常熟擔任教育局局長。其子雷羽中(鳳霄)以“成化進士,出知於河南彰德府”,擔任河南彰德府的知府。
明代中葉,雷羽中之子雷祖澤(維康)居住於無錫縣梅李鄉之秦村;後又遷往蘇州定居,這就是雷允上祖上從江西遷往蘇州的軌跡。
清朝初,雷允上之父雷嗣源(啓陽)為“拔貢生,官居內閣中書軍機章京”。軍機章京,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也被稱為“小軍機”,可是算是中央大員了。
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四月二十六戊時,雷允上誕生。雷允上“幼即孤露,稍長砥行讀書”,也就是説雷允上年幼的時候,就已經喪父,因此家境貧寒,年紀稍微大些的時候就開始發奮讀書,博學廣覽,尤酷愛讀醫藥書籍,但因孤貧,年十九歲即入贅毛氏,當了上門女婿。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雷大升棄儒從醫,研究並吸收吳門醫派精華,將温病學説的理論體系付諸實踐,把行醫和製藥結合在一起,虔修中藥丸、散、膏、丹。 [1] 
1734年 (清雍正十二年),雷允上設誦芬堂於姑蘇老閶門外專諸巷天庫前周王廟弄口行醫賣藥。雷允上精於醫道,並修合以香料丸散為主的時疫急救藥及以道地藥材為原料的常見、多發病的治療藥。因此,雷允上的丹丸治病救人得心應手“為時所重”,也就是成了當時社會大眾所倚重
1736年 (清乾隆元年),雷允上辭謝了舉薦其參加博學鴻詞科後,遂以雷允上醫名掛牌行醫設診所於誦芬堂內,集醫藥於一處經營四十五年之久。據《雷允上墓誌》載“吳郡工岐黃術者固不乏人,而雷公南山以經濟才治活人者,尤矯然絕俗”。雷允上醫術高明,對症用藥,“治病無不效”、“遇貧者與之藥”。於是,雷允上便聲譽鵲起,名噪姑蘇,成為吳中名醫之一。
雷允上重醫德,對貧苦病人經常能免費診治給藥,“憫彼、盡心救藥”;而在醫道方面有着較高的造詣,還著有醫藥著作。他是姑蘇清代的名醫之一,在《蘇州府志》、《吳縣誌》等地方誌中和《雷允上墓誌》、《中國人名大辭典》等資料、辭書中,均有所記載。
1737年(清乾隆二年) 閏九月初二申時,雷桂(字宮蟾,號秋濤)出生,作為雷誦芬堂的發揚光大者,雷桂早年並沒有跟隨父親學醫,擔任廣西梧州參軍,權蒼梧縣事。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乾隆十一年和十三年兩次大疫中間。
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馬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經閶門上岸,到七里山塘書“山塘尋勝”,此御碑亭至今猶存。想象乾隆爺一到閶門,距離誦芬堂距離不過一里,聞到藥香,禁不住垂故誦芬堂的情形,似歷歷在目。
雷允上盡畢生精力經營誦芬堂達四十五年之久,在其行醫賣藥的生涯中,民眾把雷允上醫名和誦芬堂鋪名連稱為雷允上誦芬堂。之後,甚至有隻知雷允上,不知誦芬堂者。
1779年 (清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初八辰時,雷允上逝世,享年八十四歲。

雷大升人物家庭

雷允上原配夫人是毛氏,“觀察叔公女”。觀察,是清代對道員的尊稱,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台)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雷允上也算是重新過上了官宦家庭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第二年,毛氏夫人去世,無子。“繼配朱氏,秀野公女”,“簉室陳氏”,雷允上續絃的夫人為朱氏,並且還娶了一房妾,陳氏。朱氏生子雷楷、雷椿、雷桂。“楷、椿具先公卒”,長子、次子都先雷允上而去,白髮人送黑髮人,正房僅留下三子雷桂。妾室陳氏生子雷蘭。雷允上還有三個女兒。

雷大升主要著作

雷允上曾著有《金匱辨證》、《要症論略》、《經病方論》、《丹丸方論》等書。晚年,他常徜徉山水,垂釣葑溪、扼琴松壑,並肆力於詩古文,有自訂琴韻樓稿。
雷氏家族產業的發展
雷允上歿後,雷允上誦芬堂 [2]  藥鋪由其子雷桂(字宮蟾,號秋濤)經管。雷桂生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閏九月初二申時。早年曾“任廣西梧州參軍,權蒼梧縣事”。生有夢熊、夢麟、夢鵬、夢駿四子。雷桂繼承父業二十餘年,至清嘉慶八年(1803年)八月初七,雷桂邀同父異母弟雷蘭和親族表侄陸濤,外甥胡德桂、錢定烈,內侄徐觀政、徐觀勳,婿沈長年及友楊敷華等“定準章程開列於後,一樣寫成四紙付交夢熊、夢麟、夢鵬、夢駿各存一紙,以明分析,毋生別論”而立了分撥店業書。他希望“自撥之後,汝弟兄皆同心協力料理店務,不許各存異見,以致參商”。分撥店業書規定“完納墳糧祭掃墓瑩並外來酬應一切公事,均照公辨公派,不得推諉。誦芬堂店業盈虧作定拾分分撥,長子夢熊、長孫榮河共得叁分,次子夢麟、三子夢鵬、四子夢駿共得柒分,均派平均。此定永遠章程,不準另行開設誦芬堂藥店,倘弟兄內有生端者,作不肖論。嘉慶甲子年(1804年)元旦為始,所有癸亥年(1803年)以前一切帳目各事仍歸夢熊、夢麟,夢鵬三分結算;甲子年以後,各理均照拾股結算,毋得更改。誦芬堂店房一所並對門堆藥棧房二進均作四子公產傳後,毋得爭論。其房契紙現存父處。店中出入銀錢,置貨各事令夢麟、夢鵬商同承管經理一切,不得推諉,誤正切切。四子在店支用銀錢,不準互相懸支多付,總於年底核算均勻。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以前置買市房產業均作四子公產。年收行租作為父母膳用所有,向來每年貼膳銀陸百兩於甲子年起不必貼付其。
夢熊、夢麟,夢鵬住房器皿皆系各人自置所有產業內住,落畢家弄市房一所歸於夢駿居住管業。夢駿年幼將來婚娶需用之銀在甲子年起支項內存留作用。俟其成立自行支用”。
立分撥店業書後,誦芬堂即歸夢熊(禮大房)、夢麟(耕二房)、夢鵬(綺三房)、夢駿(蕉四房)共掌產權。八年以後即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十一月十三日未時,雷桂去世,享年七十五歲。
清道光六年(1826年),雷誦芬堂重定章程議單,也是每房各執一紙。鑑於當時雷誦芬堂經營欠佳,資產約一萬兩銀,負債卻達一萬六千兩銀,店中資金週轉困難,為此,議單內載有夢駿(蕉園)名下應支銀貳千玖百餘兩(即立分撥店業書內載甲子年起支項款餘額)作為自願貼與誦芬堂以助其經營週轉。
從創設雷允上誦芬堂起,發展沿革至今日的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其間已有近三百年的悠久歷史。雷允上誦芬堂精選良藥,虔制丹丸,悉遵古方和家傳精製之成法,是以神效卓著在漫長的歲月中得以知名度不斷提高。
雷允上的發祥地在蘇州。蘇州地處太湖平原,地勢低窪、潮濕,氣候温和多雨,各種病菌容易滋生、繁衍與傳播。與雷允上同時代的姑蘇名醫葉天士曾説:“吾吳濕邪,害人最廣”。據地方史科記載,僅在清雍正、乾隆年間,蘇州地區所發生的大疫,春疫、夏疫、秋疫、疫癘就有十餘次,麗染上時疫的病患者不可勝計。
雷允上所處的時代,醫藥已基本分開,但雷允上是集醫藥於一身,製藥治病與對症下藥是結合在一起的。雷允上在長期的臨診賣藥實踐中,掌握了大量古方和積累了不少民間驗方、單方並對此進行精深的研究。特別是對時疫急救藥,外科多發病藥,他根據臨診經驗,不斷修改,其主要點是按君臣佐使之道着重麝香、犀角、牛黃、羚羊角、珍珠等名貴香細料及劇藥的配伍。所以雷允上的丸、散、膏、丹較原方有着顯著的療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