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公坡崖墓羣

鎖定
雷公坡崖墓羣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艾葉鎮石輥村6組,分佈面積2500平方米,共有24座墓葬,環形分佈於一馬鞍形低丘的一面緩坡上。各墓葬形制接近,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等部分組成。墓道為露天式,順自然坡勢橫向垂直於山體,墓葬底部的整體特徵是內高外低,向外傾斜。墓室兩壁保留有開鑿崖墓時架設碓架的不規則圓孔。門廊位於墓道與墓門之間,平面呈梯形,墓門兩重遞縮式,立面均呈長方形。該崖墓羣是自貢市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漢代崖墓,對研究東漢時期自貢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價值,同時也豐富了川南地區崖墓類型資料,對於四川地區的崖墓研究、區域美術史、思想史、科技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 [1-3] 
中文名
雷公坡崖墓羣
地理位置
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艾葉鎮石輥村
所處時代
漢代
佔地面積
2500 m²

雷公坡崖墓羣歷史沿革

雷公坡崖墓羣現存24座墓葬,已被盜掘,多數為帶墓道的單室崖墓。由於年代久遠,墓室內的灶龕、灶台、後龕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M15墓門框兩側刻有“税警第十分隊”字樣,M16墓門框兩側刻有“抗戰六分團”字樣。經訪問當地幾位年齡在80多歲左右的老人後,分析為抗戰時期當地政府機關為躲避日本飛機轟炸而臨時將此地設置為防空洞。

雷公坡崖墓羣考古發掘

2008年10月14日,自貢市文物普查隊與貢井區文物普查隊一道,對位於貢井區艾葉鎮石輥村6組的東漢崖墓羣進行了複查,發現該崖墓羣數量眾多,是自貢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漢代崖墓。 [4] 

雷公坡崖墓羣規模體量

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第一重門門楣正中陰刻一組菱格紋、三角紋組合圖案,兩端為一組二聯對置三角紋。M15為主墓室,墓道長6米,寬1.9米,甬道長3米,寬1.6米。第一墓室寬1.44米,長2.2米,左為側龕,右為灶台;第二墓室寬2.45米,長7.2米,後壁有一龕,長2.45米,寬1.07米,深1.3米,高1.3米,兩側對稱有墓台,長4.6米,寬0.7米,墓室右壁上可清晰看見雙魚、刀劍等圖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