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亞爾計劃

鎖定
雷亞爾計劃是指巴西1993年末頒佈的自1985年薩爾由文人政府恢復執政以來的第7個以恢復和穩定經濟、反通貨膨脹為主要奮鬥目標的經濟計劃。
巴西佛朗哥政府實施的雷亞爾計劃(Real)是自1985年薩爾內文人政府執政以來實施的第8個以反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的穩定經濟計劃。這項計劃是在總結前7個穩定經濟計劃失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的,因而,是一項有充分準備的、有計劃的、分階段的和較為完善的反通貨膨脹計劃。
中文名
雷亞爾計劃
外文名
Real Scheme
提出者
費爾南多·恩裏克·卡多佐
實施地區
巴西聯邦共和國

雷亞爾計劃背景介紹

眾所周知,1993年巴西經濟在歷經80年代“失去的10年”和90年代初經濟停滯和衰退的基礎上有所恢復和增長。該年除通貨膨脹以外的各項經濟指數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5%,達4458億美元,其中工業在1992年下降3.5%的形勢下增長近9%,人均產值增長2.9%,達2906美元。外貿總額達64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出口387.8億美元,增長8.3%,進口257.1億美元,增長25%,在進口中80%為原料和資本貨。年末外匯儲備達330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0億美元,吸收新貨款10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1億美元。國有企業私有化吸納資金30億美元。公共財政收支由上年的赤字上升為盈餘2.6%。巴西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工業獲得歷史上空前的發展,其產量由上年的100萬輛上升為138萬輛,一躍成為世界第10大汽車生產國。除此之外,巴西還根據“布雷迪計劃”,按照巴西的意願與國際債權銀行簽訂了有利於巴西減債、減息和延長債務償還期限、拖延達12年之久的債務協定,緩解了困擾巴西經濟恢復和發展的一大難題。但1993年通貨膨脹仍然居高不下,達2567%,為1993年世界第二大通貨膨脹國。
經濟不恢復,通貨膨脹難以大幅度下降,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也制約經濟的恢復和發展。1993年巴西經濟的發展為雷亞爾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奠定了基礎,沒有1993年巴西政府對經濟政策的調整,雷亞爾計劃難以出籠,1993年巴西經濟的恢復和增長是巴西政府在該年採取的一系列經濟社會改革的結果,是雷亞爾計劃的前期準備階段。
1992年10月科洛爾政府前任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接替被議會廢黜的因貪污受賄下台的科洛爾,根據憲法繼任總統。佛朗哥總統上任後,面臨月通貨膨脹27%,850萬失業大軍和3200萬貧困階層等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佛朗哥總統及其經濟智囊團在充分研究前幾屆政府所採取的穩定經濟計劃失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於1993年3月24日和6月14日頒佈了兩項新的經濟社會計劃,通過對經濟結構的調整,消除財政赤字,控制通貨膨脹,恢復經濟。同時,試圖通過對中小企業增加投資信貸、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貧困階層的生活狀況。
1993年4月24日頒佈的經濟社會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
1、嚴格控制公共開支,財政開支,實施量入而出的政策。從嚴控制和審批國有企業的投資項目和金額,國有企業投資以自有資金為主。同時,緊縮社會計劃開支,力求在財政平衡的前提下,按期歸還聯邦政府所欠的內外債利息,特別是短期債券的利息。
2、整頓税收,嚴厲打擊偷漏税,增加聯邦政府收入,力爭1993年聯邦税收比上年增長20%,使1993年公共開支比上年實際下降18.5%。
3、進一步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進程,特別是加速鋼鐵、石油、化工、交通、冶金等部門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將國有企業私有化所得資金用於償還聯邦政府的短期公共債務,補充衞生、教育、科技等部門資金的不足。
4、政府將聯邦政府投資重點放在農業、民用建築、道路修建、能源等能夠大量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部門,擴大就業面。通過擴大就業改善貧困階層居民的生活條件。
1993年4月24日的經濟社會計劃是一項較為籠統的計劃,缺乏必要的指標和強硬性措施。為進一步完善這一計劃,新的財政部長費爾南多·恩裏克·卡多佐上任後於6月14日再次頒佈新的穩定經濟計劃。該計劃以削減聯邦開支,增加税收為主要內容,俗稱“近期行動計劃”。其最終目的是減少乃至消滅公共財政赤字,集中資金優先發展緊急社會計劃。該計劃是一項內容詳盡、措施強硬的計劃。主要內容包括:
1、調整聯邦預算。為實現聯邦公共財政平衡的目標,“近期行動計劃”規定,1993年聯邦預算削減60億美元,聯邦政府公務員的開支必須控制在聯邦收入的60%以內。政府要求內閣各部委、基金會對其投資計劃、人員工資等進行相應的調整。
2、整頓税收,嚴厲打擊偷漏税。聯邦政府授權聯邦税務局直接審查和監督企業和個人的納税,及聯合聯邦警察局和聯邦檢察院對有嚴重偷漏税行為的企業主、法人、及自然人進行制裁。整頓清理税收隊伍,增加税收人員。
3、強制各州、市政府償還拖欠聯邦政府的債務(約400億美元)。計劃規定,聯邦政府將停止向不償還聯邦債務的州、市政府根據憲法規定的撥款。同時,聯邦政府停止為州、市政府借外債提供擔保。
4、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擴大私有化範圍,放寬對外資參與私有化計劃的限制。政府在加速鋼鐵、化肥等國有企業私有化的同時着手研究鐵路、電力、礦業等部門的私有化。允許外資100%購買私有化的國有企業的股份。
1993年兩項經濟計劃的核心是增收節支、消除公共赤字,同時強調經濟、社會的同步發展,目的是恢復經濟增長和反通貨膨脹。該計劃實施的結果,經濟恢復增長這一目標得以實現,但通貨膨脹仍呈直線上升趨勢。1993年11月的通貨膨脹率達40%,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反通貨膨脹成為1994年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成為雷亞爾計劃出台的背景。從本質上説,雷亞爾計劃是一項反通貨膨脹計劃。

雷亞爾計劃主要內容

為振興1994年經濟、抑制通貨膨脹,聯邦政府於1993年12月制定了新的穩定經濟計劃,即雷亞爾計劃。該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恢復經濟發展和制止通貨膨脹。為穩妥起見,政府將雷亞爾計劃分為3個階段實施,即平衡財政收支階段,實施“實際價值單位”階段和更換貨幣階段。
第一階段平衡聯邦財政收支,消除赤字。財政赤字是巴西通貨膨脹歷時10餘年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聯邦公共赤字主要依靠增發貨幣和聯邦短期債券彌補。在經濟停滯或衰退的情況下,貨幣的過量發行成為不以生產發展為依據的純貨幣行為,導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上升。由於政府的信譽低,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居民對購買政府的短期債券缺乏熱情,迫使政府提高債券利率以吸引居民購買。一方面,短期債券只能在短期內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無法實施中長期經濟計劃;另一方面,短期債券利率高,又成為聯邦政府的沉重財政負擔。因而解決聯邦財政赤字成為解決通貨膨脹的首要問題。但實際上,根據巴西1988年憲法規定,聯邦税收的幾乎80%必須向州、市地方政府和各種基金轉移,供聯邦政府支配的資金僅佔聯邦政府税收的20%。聯邦政府不僅要承擔全國的教育、衞生、住房等社會投資,而且還要負責聯邦管轄的國有企業投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聯邦政府很難用有限的資金履行其職能。為實現1994年財政收支平衡,保證各項社會投資,政府提出從各方面籌措160億
美元的“預算外收入”建立“緊急社會基金”,歸聯邦政府支配,減少聯邦政府的固定支出,消除預算赤字。經過議會的激烈辯論,2月份建立“緊急社會基金”提案獲得通過,這就為1994年聯邦財政平衡奠定了基礎。“緊急社會基金”的建立,增税措施的實行,加上國有企業私有化收回的資金,基本上解決了1994年聯邦財政平衡問題。
第二階段實施“實際價值單位”,以穩定貨幣。解決聯邦財政平衡是穩定貨幣的基礎和前提。由於過高的通貨膨脹,巴西貨幣克魯賽羅雷亞爾實際上已經失去購買力和記賬功能。據統計,巴西貨幣量僅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1%,而各種金融債券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為減少或消除通脹對發行新貨幣的慣性衝擊,必須尋求一種較為穩定的貨幣或經濟指數作為過渡式緩衝。為此,1994年3月1日開始在國家貨幣體制中引入新的經濟指數“實際價值單位”(URV)。“實際價值單位”本身不是一種貨幣,而是一種經濟指數,僅具備記賬功能。中央銀行每天根據美元與巴幣克魯賽羅雷亞爾的匯率變化,公佈“實際價值單位”與克魯賽羅雷亞爾的比價。因而,“實際價值單位”的變化是根據美元的變化而變化,不受克魯賽羅雷亞爾通貨膨脹的影響。政府規定,職工工資、退休金、最低工資標準、公共服務價格、商品標價、經濟合同等必須根據“實際價值單位”進行計算(實際上等於以美元計算)。克魯賽羅雷亞爾貶值,但“實際價值單位”不貶值。政府將“實際價值單位”納入貨幣體制的主要目的是把貨幣的支付功能和記賬功能分開,因而,通貨膨脹對“實際價值單位”沒有直接影響,以此作為新老貨幣更換前期的過渡,使新貨幣出台後襬脱舊貨幣的慣性影響,從而達到穩定新貨幣的目的。
“實際價值單位”是實施雷亞爾計劃關鍵性的過渡手段,也是與前7個經濟穩定計劃的不同點。其一,實際價值單位是中央銀行根據瓦加斯基金會、巴西地理統計局等權威機構公佈的通貨膨脹率確定的全國統一的經濟參考指數,因此,具有遏制通貨膨脹的功能。其二,職工工資、退休金、最低工資標準、公共服務費、經濟合同等一律按實際價值單位計算。其三,儘管不凍結物價,但物價由政府控制物價部門進行跟蹤,由消費者進行監督,一旦價格離譜,政府將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干預,包括大幅度進口。其四,商品仍然用克魯賽羅雷亞爾標價,但所標價格是參照實際價值單位與克魯賽羅雷亞爾的比價確定的。其五,實際價值單位的具體操作主要是工資。為減少職工工資因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該計劃規定從1994年3月1日起,企業必須根據政府頒佈的實際價值單位與克魯賽羅雷亞爾的比價發放職工工資。由於政府未規定凍結工資,因而職工仍然可以在此基礎上同僱主談判工資增長。為保證職工的基本生活,政府規定最低工資為63個實際價值單位,相當於63美元。事實上,實際價值單位起着用經濟美元化控制通貨膨脹同樣的作用。
第三階段,發行新貨幣雷亞爾。經過財政平衡和穩定貨幣階段,消除了財政赤字和慣性通貨膨脹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政府決定從7月1日開始實施新貨幣雷亞爾。1994年7月1日至15日為舊貨幣換新貨幣時間。按照1994年6月30日實際價值單位與克魯賽羅雷亞爾比值進行兑換。1個實際價值單位等於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規定匯率為1雷亞爾等於1美元。自8月1日起,舊貨幣停止使用。
1994年的巴西各項經濟指數證明,雷亞爾計劃不僅在反通貨膨脹方面卓有成效,而且在促進巴西經濟發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巴西的通貨膨脹率由1994年6月的近50%降為7月份的6%,12月份和1995年1月份的1~2%。1994年巴西經濟增長4.5%,其中工業增長5.6%,工業部門設備利用率達90~95%。財政決算首次出現30億美元的盈餘。在外貿方面,在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税的情況下,外貿順差仍然達115億美元,國際儲備達400億美元。巴西經濟開始進入新的穩定發展時期。

雷亞爾計劃成功原因

雷亞爾計劃在抑制通貨膨脹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一)抓住了問題的根本。
巴西多年來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聯邦財政赤字和慣性通貨膨脹的影響。雷亞爾計劃的主要措施正是平衡聯邦財政收入(第一階段)和克服慣性通貨膨脹(第二階段)。在平衡財政收支方面,計劃特別強調了控制貨幣的發行,為保證市場流通貨幣的相對穩定,政府採取了嚴格限制貨幣發行的措施。一是以法令形式確定各階段的新貨幣發行量;二是實行固定匯率,1雷亞爾等於1美元;三是在實施雷亞爾計劃的3個月內,嚴禁以任何理由發放預算外資金,國有企業不得簽訂借貸合同;四是改組國家貨幣委員會,由中央銀行行長、財政部長和計劃部長共同對新貨幣發行全權負責;五是建立償還公共債務基金,其資金來源主要靠出售無投票權的國有企業股份,該基金由經濟社會開發銀行管理,據統計,根據股票市場價格,基金總額可達100。億雷亞爾,相當於公共內債(450億雷亞爾)的2倍。
(二)準備充分,目標明確,計劃性強
雷亞爾計劃的構思從卡多佐擔任財政部長時就開始着手研究、準備。為實施雷亞爾計劃,國家對1993年財政、税收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4月和6月頒佈的兩個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為雷亞爾計劃的實施奠定了基礎。雷亞爾計劃的階段性和各階段的目的性十分明確。除通貨膨脹外的經濟指數全面好轉,也為雷亞爾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可能。
(三)相應配套的經濟政策
為保證雷亞爾計劃的順利實施,政府經過艱苦努力,建立了金額達160億美元的緊急社會基金;改革強化了税收措施,大幅度增加了税收,穩定了市場貨幣量。這一系列政策,使1994年財政收支實現盈餘,因而,不需要增發貨幣或發行聯邦短期公債來彌補資金短缺,減少了通貨膨脹誘發因素。
(四)外債問題的緩和
經過長達11年的債務談判,巴西同國際債權銀行達成續借外債的協議。根據協議,巴西續借為期30年的520億美元外債。因減免外債,巴西節約了43億美元。債務償還期的延長,利率的下降,使巴西債務問題得到了緩解,減輕了外債對巴西經濟發展的壓力,提高了巴西的信譽。1994年外國在巴西的生產性投資達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近一倍,是近12年來外國在生產部門投資最多的一年。與此同時,巴西國際儲備增長創記錄。這些都為雷亞爾計劃的實施提供了保證。
(五)擴大經濟對外開放,強調國際市場競爭
90年代初期,科洛爾政府就將宏觀經濟調整的重點放在經濟對外開放方面。這些措施包括: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允許外資100%的擁有私有化企業的股份;加速國內市場對外開放,特別是信息市場和技術市場的對外開放,強調提高產品質量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優先發展高精尖產品;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税。由於經濟的逐步對外開放,巴西企業逐步向國際市場轉軌。雷亞爾計劃是在經濟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實施成功的。
(六)強化税收,提高納税意識
強化税收是巴西聯邦政府取得財政收支平衡的重要原因。據統計,1993年巴西税收比1992年增長25.8%, 1994年又比1993年增長37%。1994年3月23日,為實現增税目標,政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聲勢浩大的税收宣傳活動,增強公民納税意識和觀念,動員民眾參與反偷漏税運動。加強税收隊伍的建設,税收人員由1992年的5300人增加到1994年的8000人。擴大税務機關權限,聯邦税務局有權對懷疑對象進行直接調查,直接提請司法機構拘留不法商販。聯邦檢察院,聯邦警察局參與聯邦税務局反偷税漏税行動。動員廣大羣眾參與檢舉揭發偷漏税運動,公佈舉報站電話。強化發票功能,對不給顧客開發票的商人處以商品價格300%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