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際寺

鎖定
雲際寺,中國佛教寺院。位於陝西省西安西南35公里處的終南山太平峪深處的雲際山巔。雲際山原名宛華山,峯高海拔1917米。
中文名
雲際寺
建成時間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西南35公里處的終南山太平峪深處的雲際山巔
國    家
中國
性    質
佛教寺院
沿革
登上此峯,腳下白雲繚繞,氣象萬千,故自唐代又稱雲際山。據明修《户縣誌》記載,雲際古剎始建於魏武之世,初名“居賢捧日寺”。北周武帝廢佛,寺宇被毀。隋仁壽元年(601),重新建寺,仍沿用舊名。至唐代,隨山改名“雲際寺”,寺院達於鼎盛,中外名僧多有住寺修道弘法者。貞觀年間(627—649),新羅求法僧慈藏曾在寺之東崖架屋而居,既修道,也為遠近僧俗授戒。唐高宗世,圓測先至雲際寺小住,不久後又去寺15公里“閒居”一室“靜志”八年,然後應邀還西明寺弘傳唯識學。明代時,寺院香火仍盛,至今留存的明代遺物有:攀登峯頂的百級左右石階,石階臨頂處右側有天啓五年(1625)所豎鐵碑一方,額左有“觀音菩薩”四字;額右有“户縣太平鄉眾童”數字;正面碑文載“高謙等人集資修補石路,鑄鐵樁四十枝,打鐵索四十丈,鑄鐵鐘”等;碑背面敍“萬(“宛”字諧音)華山祖師大通”率眾修建萬華山古剎事蹟及功德姓名、捐資數目等。1949年後,峯頂自北而南的建築物有:送子菩薩殿、三間地藏王菩薩殿、頂部最高處的五間轉角樓,由東向之風月樓(兩層)、南北二廂房、西主殿組成的四合院。轉角樓內有“暖閣”,為户縣建築“三絕”之一,內供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地藏五大菩薩像。風月樓兩層,用花崗岩石條構築,八卦石條盤頂,樓門外額刻“風月樓”三字,左右有兩楹聯,或以此樓為唐代建築之遺存。今轉角樓並地藏殿的廢墟上殘磚、碎瓦、石塊堆積,正頂殘垣處懸掛明鑄鐵鐘;送子菩薩殿供觀音塑像,正頂廢墟與四合院之間新建三間菩薩殿,正壁下供一天王塑像,左壁下供玉皇像。四合院主殿內供三世佛,釋迦文兩側為阿難、迦葉塑像,左右兩壁下各塑天王力士像一尊。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主編.《佛教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