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CM32裝甲車

鎖定
CM-32是台灣地區陸軍2005年定型的裝甲車。它的底盤是由CM-31加長後修改而來的,台灣“工研院”機械所全程負責了這項工程的整體技術改進。“雲豹”戰車採用的是3加6乘員配置制。 [1] 
中文名
CM-32
研製時間
2001年
地    區
中國台灣地區

CM32裝甲車背景介紹

CM32裝甲車
CM32裝甲車(20張)
台灣軍方比較重視輪式裝甲車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期,台灣軍方從美國購進約30 0輛“突擊隊員”V-150輪式裝甲車,成為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個大買主。不過,V-150為4×4裝甲車,戰鬥全重不到10噸,乘員3人,載員2人,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為此,台灣陸軍的“陸軍戰甲發展中心”(簡稱“戰發中心”)於1988年開始了新型裝甲車的研製工作。其實,戰發中心的軍官早在1985年即派員到愛爾蘭TIL公司考察並探討合作研製輪式裝甲車事宜。到1992~1993年,共完成了2輛樣車。隨即定名為“CM31六輪甲車”,即CM31型6×6輪式裝甲車。從開始調研到最後定型,先後用了7年多的時間。 [1] 

CM32裝甲車研製過程

2001年CM32裝甲車的研製工作正式開始立項,牽頭單位為台灣軍方的“聯勤兵整中心”,簡稱“兵整中心”。
2002年9月30日,第一輛P0型初樣車問世,用以檢驗8×8輪式裝甲車的關鍵技術。
2003年12月30日,P1型樣車問世,“主要作研發測評之用”。2004年8月30日,P2型樣車出廠,“主要供作戰測評之用”。
2005年1月11日,兵整中心在台灣中部的南投縣的集集召開了CM32輪式裝甲車命名大會,陳水扁到會打氣助陣,逢場做秀。“雲豹”裝甲車終於從後台走向前台。
低後坐力自行炮
低後坐力自行炮(4張)
台灣軍方對“雲豹”裝甲車寄以厚望,期望在2005年完成P3型樣車後正式定型,2007年正式生產。初期生產852輛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型,加上各種變型車,最終的生產量可能達到1 400輛。整個“雲豹”裝甲車的研發費用約為7.3億台幣,約合2 212萬美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