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峯山

(山東省萊州市雲峯山)

鎖定
雲峯山,多座山均以此為名,如山東省萊州市雲峯山、雲南省騰衝縣雲峯山、北京雲峯山、湖北省隨市雲峯山等。
中文名
雲峯山
別    名
筆架山
位    置
山東省萊州市
類    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峯山位置境域

雲峯山 位於城東南7.5公里,海拔305米,因山峯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後因其三峯並峙,酷似文房中的筆架,也稱“文筆峯”,又名“文峯山”,俗稱“筆架山”。山陰為一深谷,怪石突兀,松槐林立,泉水潺潺,景色秀麗。更有眾多的北朝刻石而蜚聲文苑,馳名中外。著名的《熒陽鄭文公碑》就掩藏在山腰的蒼松密林之中。雲峯山有北朝刻石19處,已成為北朝刻石數量最多、保存最好、價值最高的全國第三碑林,吸引着中外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前來登山訪碑,揮毫留墨。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着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從1984-1988年,由國家和地方共同投資興建起多處宏偉的刻石保護工程。在山麓,有仿明清式三門四柱七樓大理石牌坊一座,橫跨山路,巍然屹立。牌坊主樓匾額“山壁爭輝”,為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所題。雲峯大殿匾額“會我雲峯”,為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所題。殿內為當代中、日著名書法家、學者登山留墨的展覽室。山腰中部,有《鄭文公碑》的仿宋代六角垂檐攢尖頂碑亭。亭門匾為趙樸初題寫的“鄭文公碑亭”,門柱為劉海粟題寫的楹聯“四顧蒼茫,天外人吟天外海;一碑突兀,畫中人醉畫中山”。山腰上部,為高台式古典建築“論經書閣”,高近10米,氣勢雄偉。
沿雲峯山脊東行,羣峯起伏,小亭隱現,為新闢的“雲峯山碑林”,鐫刻當代書家名流的書法珍品,與歷代摩崖刻石交相競輝,古貌換新顏。 [1] 

雲峯山景點特色

雲峯山 雲峯山
文峯山,俗稱筆架山,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萊州市南15華里處。雲峯山岩石嶙峋,峯高、谷幽、林茂,景色如畫。春來,蒼松滴翠,百花吐豔;初夏,刺槐花開,皚皚雪白;秋日,松濤波湧,霜染楓紅。“春桃”、“夏槐”、“秋楓”為三時絕景。雲峯山名勝古蹟眾多,自山麓至山頂,分佈歷代刻石37處,聞名於海內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書法家鄭道昭於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寶貴題刻17處,均刻在山內險峻的摩崖之上。鄭道昭被譽為“北方之聖手”,著名的《滎陽鄭文公之碑》高2.8米,寬3.6米,為魏碑之冠。另有《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亦為名刻。其字體承隸啓楷,書法謹嚴渾厚,蒼勁飄逸,歷來為金石家、書法家所推崇,是研究中國字體演變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國內外著名書法家、學者接踵而至,訪謁碑林,並留下了大量的書畫墨寶。日本書道學者對雲峯刻石更是推崇備至,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學童,每年來此訪碑者絡繹不絕。雲峯刻石不僅是書界聖地,更成了連接四海友誼的橋樑。
雲峯山海拔305米,自山麓至山頂,分佈歷代刻石37處,聞名於海內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書法家鄭道昭於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寶貴題刻17處,均刻在山內險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
萊州市雲峯山 萊州市雲峯山
“94年文物古蹟旅遊”將雲峯山的石刻做為入選的景點。雲峯山位於萊州市南7.5公里處,三座山峯東西一字擺開。酷似中國傳統的筆架,所以當地人又叫它“筆架山”。它因為上面有“雲峯刻石”而成為中外遊人神往的地方。尤其是文化品位比較高的人,鮮有不到這文化瑰寶薈萃之地一遊的。
1998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道昭書法被推為楷書之最,是研究中國文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的寶貴資料。坐落於山林的雲峯大殿,建於1984年,內設雲峯山管理所、鄭道昭紀念館、休息室、購物處等。
該景點主要接待文化旅遊團,每年接待日本書法愛好者600多人。近年來,國內書法愛好者和當地羣眾也常登山遊覽。從城區沿三藍路向南直行4公里,向東行3公里,即到達,進山路是水泥路,寬5.5米,直達雲峯大型停車場。當地土特產有萊州毛筆、玉雕、草編,以及螃蟹、對蝦、文蛤等海鮮。

雲峯山自然資源

雲峯山岩石嶙峋,峯高、谷幽、林茂,景色如畫。春來,蒼松滴翠,百花吐豔;初夏,刺槐花開,皚皚雪白;秋日,松濤波湧,霜染楓紅。“春桃”、“夏槐”、“秋楓”為三時絕景。雲峯山名勝古蹟眾多,自山麓至山頂,分佈歷代刻石37處,聞名於海內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書法家鄭道昭於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寶貴題刻17處,均刻在山內險峻的摩崖之上。

雲峯山魏碑石刻

鄭文公碑刻 鄭文公碑刻
雲峯山上保留有北魏年間光州刺使鄭道昭的20幾處魏碑石刻,從而使雲峯山海內外馳名。
原來中國獨有的書法藝術,一向有“南帖北碑”之分。南方盛 雲峯山
行帖學,北方盛行碑學,並由此分為中國書法的兩大流派。一般來説,帖派筆鋒流媚婉麗,碑派則雄奇方樸。而在北碑中,又以魏碑為鼎盛時期。魏碑又為後世的楷書奠定了基礎。
然而,魏碑雖然百家齊出,風格萬千,但保留至今的碑銘不過二百餘件,自成流派的也僅有十家。鄭道昭是十家之一,可是在這裏保留下來的碑刻達42件之多。不論就書法的造詣,還是刻石的數量,都令歷代學者蜂擁而至,象朝聖一般來到這裏。
遊人在飽覽了這書法寶庫之後,難免疑竇叢生:為什麼如此美妙絕倫的藝術珍品偏偏鐫刻在遠離縣城的地方?這裏儘管不是人跡罕至狐兔出沒的荒涼之地,可畢竟遠離鬧市,交通不甚方便,非有學術追求的殷殷熱望,很難登臨做長時間的揣磨。

雲峯山傳説故事

傳説鄭道昭作了光州(就是萊州)刺史,“政務寬厚,不任威刑,為吏民所愛”。他是個崇尚老莊的淡泊之人,從政之餘,喜歡寄情山水。掖縣的山山水水全讓他逛遍了。興之所至,或吟詩,或作畫,樂得逍遙自在。
他的詩寫得甚好,雲峯山上刻的那首《觀海詩》,就頗見一斑:
山遊悦遙賞,觀海眺白沙。
洪波泛仙鶴,靈童飛玉車。
金軒接日彩,紫蓋通月華。
……
此矚寧獨好,斯見美如畫。
很可見這位以詩酒自娛的“才子刺史”的風采。
雲峯山 雲峯山
但是他遇到了一個難題:他要為自己的父親鄭羲撰寫碑文,並且要刻在石頭上不朽,這文章就十分難作。原來他父親政聲十分不佳。《魏書》上就這樣描述他:“多所受納,政以賂成。性又嗇吝,民有禮餉者,皆不與杯酒臠肉,西門受羊酒,東門酤賣之。”可見是個十分吝嗇的貪官污吏。要為這樣一個父親樹碑立傳,説他“仁義”、“孝悌”,“稟性耿直”,太難了。光那碑額就頗費躊躇。魏孝文帝給的諡號是:“文靈”,按説應該寫成“熒陽鄭文靈公之碑”才是,可是,誰不知道這“靈”字頗含微詞?諡法的解釋是“博學多見曰文,不勤成名曰靈”,顯然是説鄭羲是個“懶人”。這還好嗎?如果僅用一個“文”字該有多好?鄭道昭真想寫成“熒陽鄭文公之碑”。可是,他能欺世盜名嗎?他把這樣一個碑樹起來,馬上就會受到攻訐,太難了。
他日夜不寧,夜裏多夢。
這天,作了一個奇怪的夢。有個仙人拿着如椽的大筆對他説:“你這難題有何難哉?按照你的心思寫好了就是,把它藏之深山,有誰與你爭辯是非?”
“然而,藏之深山,必然湮沒無聞。與刻碑的初衷大相徑庭。”
“非也!要想傳之後世也不難。只需你的字力透紙背,獨成一家,當真可以在大方中見神韻,淳樸中露威武,成為一代名作。那麼,雖藏之深山,也必有人前去瞻仰。你父親便可借你這書法而名垂千古了。”
鄭道昭頓首稱是,感謝仙人的指點,又問這碑文刻在何處為好。仙人用筆一指道:“隨我的紫毫走。” 雲峯山
鄭道昭跟着仙人到了一座山上,直往上行。越走越艱險。只見怪石叢生,似劍、似斧、似馬、似象,望去給人一種馬上要傾倒、飛去的感覺。側畔有一山洞,一塊巨大的嶙峋怪石斜刺天空。此石與山坡形成一道夾縫,遠望儼然是張開的虎口。仙人説:“這就是虎口崖!你過來取我的筆!”鄭道昭剛要穿過這虎口崖去拿筆,那虎口卻驀地合了起來,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了。
石刻 石刻
他也驀然醒了過來,方才只是一夢。他恍惚記得那夢中的景觀:“那不是雲峯山嗎?”“才子刺史”早把光州(萊州)的山山水水印在腦子裏了,他立即憶起,神仙託夢的地方就是雲峯山。他不再作難,就堂而皇之地寫了《熒陽鄭文公之碑》,把父親的政績大肆宣揚一番,洋洋灑灑,一千多字。
後來,果然如仙人所説,人們爭相去觀賞、去拓片。都知道鄭羲是“鄭文公”,那“鄭文靈公”倒無人知道是何許人了。
只可惜,人們要去欣賞這學術價值極高的藝術珍品,得忍受跋涉之苦。

雲峯山旅遊信息

從城區沿三藍路向南直行4公里,向東行3公里即到。 雲峯山
雲峯山門票及開放時間
雲峯山最佳旅遊時間為4月份至10月份。
門票價格:30元/人
開放時間:8:00-17:00
免費政策:
為致敬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憑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護士證)可免費遊覽。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