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鎖定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前身為始建於1938年的雲南大學農學院農學系,是雲南農業大學辦學最早的學院,是雲南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 [1] 
截至2016年10月,學院有4系、7所、1場、1室、1中心;學院擁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4個本專科專業;有教職工98人;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31人;共有在校學生1352人,其中,博士生35人、碩士生165人、本科生1152人。 [1] 
中文名
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創辦時間
1938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學校特色
雲南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2016)
現任領導
院長:李富生
現任領導
書記:郭華春
本科專業
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
院系設置
作物科學系、作物遺傳育種系、生物技術與生理生化系、中藥材與植物科學系
地    址
昆明市北市區黑龍潭雲南農業大學尚農樓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辦學歷史

1938年,雲南大學農學院農學系創建,開設農學專業。
1958年,發展為昆明農林學院農學系。
1969年,育成中國第一個粳型不育系——紅帽纓不育。
1973年,實現滇型雜交粳稻三系配套。
1978年,粳型不育系的育成和雜交粳稻三系配套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3年,獲得作物遺傳育種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5年,開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碩士點。
1994年,更名為雲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1998年,開設生物技術專業。
2001年,更名為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2002年,開設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2003年,獲得作物遺傳育種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4年,開設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專業。
2007年,開設植物學碩士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
2011年,招收作物、種業專業碩士。
2012年,開設藥用植物資源學碩士點。
2016年,入選雲南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 [2]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16年10月,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有4個系,4個本科專業。
系名稱
專業名稱
作物科學系
農學專業
作物遺傳育種系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生物技術與生理生化系
生物技術專業
中藥材與植物科學系
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專業
資料來源: [1]  [3]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0月,學院擁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 [1] 
學科類別
學科名稱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
作物遺傳育種、作物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
物遺傳育種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學院有教職工98人(專職教師86人),其中正高職17人,副高職40人,中職34人,初職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佔79.6%,其中49人具有博士學位,29人具有碩士學位;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3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崗位專家1人,雲南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崗位專家7人,雲嶺學者1人,雲南省突出貢獻專家3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學術帶頭人2人,雲南省高層次人才教學名師特殊支持計劃2人,雲南省高校教學名師4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及後備人才7人,雲南省創新人才培養對象2人。 [1] 
雲南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華春
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郭華春
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郭華春
國家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郭華春 [4] 
省級教學名師:郭華春(2007年)、吳伯志(2010年)、劉雅婷(2015年) [5]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7月,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擁有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門省級雙語示範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5]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邊疆農科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7年)
國家級特色專業:農學(2010年)
省級雙語示範課程:微生物學(2010年)
省級精品課程:作物栽培(2005年)、煙草栽培學(2007年)、植物學(2009年)、植物生理學(2011年)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作物學實驗教學中心(2008年) [5] 
教材名稱
編著者
出版社
主(副參)編
出版年份(年)
藥用植物分類學
郭鳳根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主編
2015
植物生物學
郭鳳根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主編
2014
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劉雅婷
中國農業出版社
主編
2013
植物保護專業英語
何月秋
中國農業出版社
主編
2009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
教程
葉尚紅
張志明
陳疏影
雲南科技出版社
主編
2007
生物統計學實驗教程
朱永平
毛孝強
徐紹忠
雲南科技出版社
主編
2006
農業植物病理學
何月秋
中國農業出版社
副主編
2015
農業與生物科學
專業英語
何月秋
科學出版社
副主編
2015
普通遺傳學實驗
康志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主編
2015
植物學實驗教程
楊芳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副主編
2012
食用菌栽培學
李榮春
中國農業出版社
副主編
2012
種子儲藏與加工
何麗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主編
2010
種子學
何麗萍
科學出版社
副主編
2010
種子儲藏與加工學
康志鈺
農業出版社
副主編
2008
基礎生物化學
劉雅婷
中國農業出版社
參編
2015
植物雜種優勢原理與利用
何麗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編
2015
種子學
何麗萍
中國農業出版社
參編
2014
生物統計與試驗統計
朱永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編
2014
農業生物多樣性與
作物病蟲害控制
肖關麗
科學出版社
參編
2013
氣象學實習指導
周平
中國農業出版社
參編
2010
種子生產學
康志鈺
農業出版社
參編
2010
植物資源學
郭鳳根
中國農業出版社
參編
2008
種子生物學
何麗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編
2006
田間試驗與統計分析
朱永平
毛孝強
科學出版社
參編
2006
基因工程原理與應用
林良斌
中國農業出版社
參編
2006
資料來源: [6]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術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0月,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設有7個研究所,擁有1個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1] 
科研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批准時間
負責人
所屬學院
雲南省優勢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2011
楊生超
農學院
雲南省雜交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2011
譚學林
農學院
程順和院士工作站
省科技廳
2012
覃鵬
農學院
官春雲院士工作站
省科技廳
2012
林良斌
農學院
雲南省滇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省政府
1985
陳麗娟
農學院
雲南省高校作物種質創新及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2007
郭華春
農學院
雲南省高校滇型雜交粳稻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2011
陳麗娟
農學院
昆明市小麥遺傳育種領域院士工作站
昆明市
2014
覃鵬
農學院
稻作研究所
校級

譚學林
農學院
甘蔗研究所
校級

楊清輝、李富生
農學院
薯類研究所
校級

郭華春
農學院
食用菌研究所
校級

李榮春
農學院
雲南省中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指導中心(中藥材研究所)
校級

楊生超
農學院
[7]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建設成果

截至2016年10月,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承擔科研項目214項,累計項目經費1.24億元,其中國家級項目77項,科技經費7078萬元。發表SCI收錄論文75篇,在《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Bmc Genomics》、《Plos One》等期刊發表一批高水平論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8項,審定作物品種59個;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6項;在優質高產雜交水稻、小麥、薯類、玉米、甘蔗、油菜、中藥材等研究領域,取得一批成果。 [1] 
序號
項目名稱
來源
起止時間
主持人
批准經費
1
亞洲雜草稻起源方式及其紅色果皮進化機制研究
國家基金
2013-2016
陳麗娟
50
2
西藏甘蔗野生種質資源補充考察採集及鑑定
國家基金
2013-2016
楊清輝
57
3
滇重樓的分子鑑定及種質資源評價
國家基金
2013-2016
劉 濤
49
4
滇中主要食用牛肝菌礦質元素積累特徵及分佈模式研究
國家基金
2013-2016
劉鴻高
55
5
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適應性進化研究
國家基金
2013-2016
劉雅婷
50
6
三七花色苷對三七的生態生理作用
國家基金
2013-2016
趙昶靈
52
7
馬鈴薯高花色苷品種(系)的UV-B輻射耐受性研究
國家基金
2013-2016
郭華春
55
8
高海拔地區馬鈴薯(Solunum tuberosum L)光保護機制適應策略研究
國家基金
2013-2016
海梅榮
26
9
元江野生稻柱頭外露特異性啓動子的發掘及其對外源激素的響應
國家基金
2013-2016
周國華
22
10
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的起源研究
國家基金
2013-2016
張雪梅
30
11
3株直緣烏頭內生真菌次生代謝產物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
國家基金
2014-2017
沈 勇
50
12
蘆筍雌、雄花發育中基因差異表達分析及應用研究
國家基金
2014-2017
毛自朝
50
13
間作玉米馬鈴薯的異質性養分利用及其根系分泌物調控機制
國家基金
2014-2017
吳伯志
52
14
大豆根構型近等基因系構建及相關基因克隆
國家基金
2014-2017
梁 泉
58
15
喜陰藥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對光的適應策略及皂苷積累特徵研究
國家基金
2014-2017
陳軍文
49
16
基於轉錄組測序篩選巖白菜的巖白菜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基因
國家基金
2014-2017
郭鳳根
52
17
鐵皮石斛多糖合成途徑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功能分析
國家基金
2014-2017
文國松
52
18
西南坡耕地合理耕層構建技術指標研究
公益性行業專項
2015-2018
吳伯志
143
19
三七重要性狀基因挖掘及基因組選擇育種方法建立
國家基金
2015-2018
楊生超
227
20
基於轉錄組測序篩選大麥籽粒黃酮醇及其衍生代謝酶基因
國家基金
2015-2018
陳昇位
49
21
土壤資源異質對間作玉米根倒伏性的影響及機制
國家基金
2015-2018
吳開賢
26
22
緬甸甘蔗野生種質資源採集及鑑定
國家基金
2015-2018
楊清輝
45
23
被子植物基部類羣無被花三白草A和B類MADS-box基因表達、功能與進化的研究
國家基金
2015-2018
趙銀河
50
24
一年生三七地上莖的黃金分割式紫化及其與皂苷積累的關係
國家基金
2015-2018
趙昶靈
50
25
彩色馬鈴薯花色苷主要單體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國家基金
2015-2018
肖繼萍
22
26
內生菌促進滇重樓皂苷類活性成分積累的機理研究
國家基金
2015-2018
劉 濤
73
27
藥用植物雲黃連對低緯高山環境的有性生殖適應策略
國家基金
2015-2018
梁豔麗
48
28
植物抗朱頂紅退綠環斑病毒免疫應答機制研究
國家基金
2015-2018
劉雅婷
80
29
水稻糖基轉移酶基因編碼序列DNA甲基化多態性及進化研究
國家基金
2016-2019
徐 津
43
30
粳稻亞種內雜種劣勢相關基因克隆及其互作分析
國家基金
2016-2019
李東宣
40
31
基於全基因組掃描的白皮小麥抗穗發芽關聯分析
國家基金
2016-2019
覃 鵬
40
32
馬鈴薯內生真菌次生代謝產物研究及活性評價
國家基金
2016-2019
艾紅蓮
40
33
灌溉水介導十字花科根腫病菌數量與病情間關係研究
國家基金
2016-2019
吳毅欣
38
34
基於轉錄組測序的甘蔗野生種抗逆性相關基因克隆與分析
國家基金
2016-2019
李富生
41
35
滇重樓結構發育與皂苷積累的光照效應
國家基金
2016-2019
劉 濤
45
36
草果居羣的分子鑑定及種質資源評價
國家基金
2016-2019
楊志清
35
37
感染晚疫病菌馬鈴薯中化學防禦性成分研究
國家基金
2016-2019
劉良燕
21
38
裸大麥多稜穗分枝基因的分子鑑定和精細定位
國家基金
2017-2020
陳昇位
43
39
基因印跡對油菜種子發育中油脂累計作用的研究
國家基金
2017-2020
林良斌
40
40
外源NO對馬鈴薯塊莖創傷木栓化得影響機制
國家基金
2017-2020
楊 芳
39
41
高原山區坡耕地間作體系AM菌根與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國家基金
2017-2020
安瞳昕
39
42
轉雙價抗蟲基因甘蔗遺傳穩定性及去抗性選擇標記研究
國家基金
2017-2020
曾千春
39
43
雲南野生食用牛肝菌多光譜信息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國家基金
2017-2020
劉鴻高
40
44
馬鈴薯GPX-TRX活性氧消除系統作用機制及進化關係研究
國家基金
2017-2020
任琳玲
20
45
藥用植物通關藤花多果少生殖特
國家基金
2017-2020
王建軍
36
46
通關藤對喀斯特地區的水分生態適應
國家基金
2017-2020
孟珍貴
36
47
花青素苷在紅山茶組植物化學分類中的意義研究
國家基金
2017-2020
李建賓
39
資料來源: [8]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0月,學院與英國吾爾弗漢普頓大學、美國水稻技術公司、日本鹿兒島大學、韓國嶺南大學、泰國卡薩賽特大學、巴西南里奧格蘭德水稻研究所、菲律賓國際水稻所,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緬甸、越南、老撾等國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與合作。 [1]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文化傳統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形象標識

學院院徽以綠色為主色調,金色麥穗圖案下方為農業大學文字,下方為學院中文名稱。
院徽中間是由發芽的植物組成,一方面體現農業大學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表現大學的廣闊成長前景,換裝的稻穗強調雲南農業大學的農業特性及累累碩果。 [1]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
截至2013年7月,昭通市技術推廣組聯合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和資源環境學院,邀請了昆明日晟、雲南威鑫、美國富美實、雲南明暉麒聖等四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赴地震災後重建地區昭通市彝良縣龍安鎮開展了“三下鄉”活動。 [9] 
截至2016年3月,農學院工會組織全院教職工80餘人參觀考察“晨農農博園”暨春遊活動。 [10] 

雲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委員、書記
郭華春
黨委委員、院長
李富生
黨委委員、副書記
安曈昕
黨委委員、副院長
趙自仙
副院長
周平
副院長、稻作所所長
陳麗娟
資料來源: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