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鎖定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創立於1912年,是雲南省人民政府直屬的多學科、綜合性、公益性、社會性的唯一農業科研機構。 [1]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要的職責任務是圍繞全省糧食安全,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等對科技的需求開展基礎性研究;開展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研究和開發;開展糧食作物學、麻類等經濟作物、食用菌、花卉、蠶桑蜜蜂、甘蔗、農業資源等利用研究;開展植物保護、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高山經濟植物、熱區農業技術、生態治理、農業生物技術、種質資源、藥用植物等開發研究;開展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教育培訓等工作。 [2] 
根據2017年11月科學院官網顯示,科學院有在職職工1671人,在職專業技術人員1315人,其中正高級人員224人,副高級人員429人;聯合培養研究生63人;全院下設17個專業研究所,擁有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173個,其中國家級平台67個,省級平台106個。 [1] 
中文名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外文名
Y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成立時間
1912年
機構地址
昆明市北京路2238號
主管部門
雲南省人民政府
簡    稱
雲南省農科院·YAAS
類    別
省級農業科研機構
現任院長
李學林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歷史沿革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史追溯

1912年,民國政府在昆明創辦了省農事試驗場,在蒙自草壩成立現代農業試驗所,並建設了中國第一口農村沼氣池。
1936年,雲南省開蒙墾殖局成立。
1938年,雲南成立稻麥改進所,在車佛南茶區籌建“雲南省思普區茶業試驗場”。
1940年,省農事試驗場併入稻麥改進所。
1946年,建立雲南農業改進所。
1949年,墾殖局撤銷,另成立草壩墾殖區管理處。
1950年,省政府組建了雲南省農業試驗站。
1951年,原草壩墾殖區管理處與蠶業新村公司合併改組,定名為雲南省農林廳草壩農場,隸屬農林廳。南糯山成立“雲南省農林廳佛海茶葉試驗場”(即今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1956年,西南蠶絲公司草壩制種場更名為雲南省農業廳草壩蠶種場。同年,食品工業部製糖工業管理局雲南甘蔗試驗站(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前身)在開遠縣成立。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正式成立

  • 雲南省農業科學研究所
1958年,西南農業科學研究所與雲南省農業試驗站合併,成立雲南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同年,雲南甘蔗試驗站下放雲南省輕工廳領導,更名為雲南省輕工研究所開遠工作站。
1961年,雲南甘蔗試驗站下放紅河州領導,同時開遠甘蔗試驗站和曲溪棉作試驗站合併成紅河州作物研究所。
1963年,紅河州作物研究所收歸雲南省農業廳領導,改名開遠甘蔗試驗站。
1970年,草壩蠶種場下放由紅河州革委會領導管理。
1973年,草壩蠶種場更名為雲南省蠶桑研究所。
1974年,開遠甘蔗試驗站劃歸雲南省農業廳領導,改名為雲南省甘蔗科學研究所。
  •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
1976年,撤銷雲南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成立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並對省蠶桑科學研究所與甘蔗研究所等所實行全面領導,雲南省甘蔗科學研究所劃歸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領導,改名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
1979年,雲南省農科院蜜蜂研究所成立。
1990年,蠶桑科學研究所和蜜蜂研究所合併為蠶桑蜜蜂研究所。
2005年,雲南省農科院紅瑞檸檬研究所成立。
2010年,雲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檸檬研究劃入雲南省農科院熱經所。 [1]  [3-4] 
2023年9月15日,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怒江分院揭牌儀式在瀘水舉行。 [30] 
2024年3月14日,“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丘陵山區農業機械研究所”在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龍泉山生態工業園區揭牌成立。 [32]  3月27日,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曲靖分院揭牌成立。 [33]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條件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人員編制

根據2017年11月機構官網顯示,科學院有在職職工1671人,在職專業技術人員1315人,其中正高級人員224人,副高級人員429人;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4人,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院士後備人才)2人,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雲嶺學者”2人,雲南產業技術領軍人才9人;引進9名院士專家合作設立院士工作站,院內35名專家獲准設立38個專家基層工作站;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技術創新人才115人,省委聯繫專家23人,省級團隊10個,農業部團隊3個,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3人,引進高端科技人才(含海外高層人才)10人;全院29名專家擔任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48名專家擔任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和崗位專家。 [1] 
國家百千萬人才(2人):番興明 [5]  、程在全 [6]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王繼華 [7]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番興明 [5]  、吳才文 [8] 
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王繼華 [7]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番興明 [5] 
農業部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1人):王繼華
雲南省“雲嶺學者”(2人):唐開學 [9]  、張仲凱 [10] 
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2人):袁平榮 [11]  、番興明 [5]  、王繼華 [7]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部門

根據2017年11月機構官網顯示,全院下設17個專業研究所,其中昆明有11個研究所,其他6個研究所分佈在楚雄、保山、紅河、版納、麗江等5個州(市);擁有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173個。 [1] 
國家級科研機構(6個):國家水稻改良(雲南)分中心、國家果樹種質雲南特有果樹砧木資源圃、中國綠色食品定點監測中心(昆明)、國家糖料雲南甘蔗品種改良分中心、國家甘蔗種質資源圃、國家種質勐海茶樹分圃
農業部科研機構(5個):農業部南方大豆原原種繁育中心、農業部南方高原農業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花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昆明)分中心
雲南省科研機構(3個):雲南省農作物原原種繁育中心、雲南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雲南省蔬菜良種繁育基地
共建科研機構(7個):共建雲南省農科院文山丘北辣椒研究所、共建雲南省農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共建雲南省農科院曲靖萬壽菊研究所、共建雲南省農科院文山藥用植物試驗研究基地、共建雲南省農科院紅瑞檸檬研究所、共建西雙版納普洱茶研究院、共建雲南省農科院中國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普洱茶研究院 [12] 
院屬研究所(17個):糧食作物研究所、園藝作物研究所、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經濟作物研究所、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花卉研究所、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國際農業研究所、茶葉研究所、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蠶桑蜂蜜研究所、甘蔗研究所、藥用植物研究所 [13]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設備資源

  • 數據資源
根據2017年11月機構官網顯示,院內有7類數據庫資源可供搜索。 [14] 
CABAbstracts數據庫
博看期刊數據庫
國道外文專題庫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
CNKI機構數字圖書館
ScienceDirect電子期刊數據庫
超星電子書鏡像
  • 種質資源
根據2017年11月機構官網顯示,院內有9類品種作物資源可供查詢。 [15] 
水稻
木薯
茶薪菇
芒果
香蕉
桑樹
藥材
木豆
熱帶牧草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成就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成果

根據2017年11月機構官網顯示,“十二五”以來,全院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7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通過國家和省級審(認、鑑)定、登記農作物新品種236個,國審品種數佔全省的100%;新品種保護授權70項、專利授權195項。 [1] 
2016年獲省(部)級獎勵的科技成果一覽表
序號
項目名稱
獎勵類別和等級
第一完成單位
主要完成人
1
CIMMYT玉米資源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及應用
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糧作所
番興明
2
高產抗病廣適小麥新品種國審“雲麥53”的選育及應用
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糧作所
於亞雄
3
入侵性雜草薇甘菊擴散的應急防控技術
省技術發明二等獎
環資所
張付鬥
4
低耗高效植物組培工程化關鍵技術構建及應用
省技科技步二等獎
花卉所
李紳崇
5
優質香米新品種雲粳26號、雲粳29號的選育及應用
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糧作所
戴陸園
6
甘蔗種苗傳播病害病源檢測與分子鑑定
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甘蔗所
黃應昆
7
甘蔗水肥輕簡生產技術創新
省技術發明三等獎
甘蔗所
張躍彬
8
雲南桑樹規模化扦插育苗技術創新與應用
省技術發明三等獎
蠶蜂所
黃 平
9
甘蔗高效育種技術研發及早熟高糖新品種篩選和應用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甘蔗所
劉家勇
10
大麻安全性評估檢測技術研發及應用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經作所
楊 明
11
糧草雙高型優質抗旱大麥新品種選育及綜合利用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生物所
曾亞文
12
雲南主要糧經作物抗旱資源收集評價及發掘利用研究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生物所
程在全
13
典型高原湖泊(洱海)農田面源污染生態防控技術創新及應用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環資所
雷寶坤
14
金少江干熱河谷生態修復與建設模式及產業化示範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熱區所
紀中華
15
熱帶抗病優質玉米新品種選育及推廣
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糧作所
番興明
16
早熟高產油菜品種選育及集成技術推廣應用
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經作所
李根澤
17
咖啡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
熱經所
黃家雄
因數據過多,以上列出2016年獲省(部)級獎勵的科技成果;因國家級成果為1項(2012年),故單獨列出。 [16-17] 
1
熱帶、亞熱帶優質、高產玉米種質創新及利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糧作所
番興明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學術期刊

  • 《雲南農業科技》
雲南農業科技》是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為全國優秀農業期刊,雲南省優秀科技期刊;入選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等。 [18] 
  • 《西南農業學報》
西南農業學報》入選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庫源期刊。 [19]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榮譽表彰

2020年11月20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 [23]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人才培養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11月機構官網顯示,科學院與雲南大學雲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大理學院等6所院校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議。
2007年,機構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簽訂了合作培養研究生協議,在院內建立了雲南教學點。 [20] 
  •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農業 [20]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教學建設

  • 研究生培養
根據2017年11月機構官網顯示,科學院內科技人員56人次入選各合作高等院校研究生導師或兼職教授,聯合培養研究生63人,在院內攻讀研究生80餘人 [20]  ;院內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為8千元/人至1.1萬元/人;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為博士研究生每年3萬元/人,碩士每年2萬元/人。 [21]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文化傳統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訓

篤耕雲嶺、致惠民生 [1]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標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標由藍色與綠色兩個同心圓組成,科學院中英文環繞在外部藍色同心圓,內部下方有科學院英文縮寫“YAAS”,兩邊環繞着黃色的麥穗;中心有一個飛舞的白色標識,類似於人形以及植物胚芽,象徵人民生活與農業的息息相關。 [1]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現任領導

王繼華: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26] 
王海燕: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工會主席、院機關黨委書記。
張郭宏: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張躍彬: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周 霖: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龔加順: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李小林: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胡強: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申時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委員、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
胡永光: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助理(掛職)。
參考資料來源 [22]  [24-25]  [27-29]  [3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