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甘草

鎖定
雲南甘草(Glycyrrhiza yunnanensis S. H. Cheng & L. K. Dai ex P. C. Li)為豆科甘草屬下的一個種。
中文名
雲南甘草
拉丁學名
Glycyrrhiza yunnanensis S. H. Cheng & L. K. Dai ex P. C. Li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甘草屬
雲南甘草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雲南甘草形態特徵

雲南甘草線稿圖 雲南甘草線稿圖 [1]
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無甜味。莖直立,帶木質,多分枝,高60-100釐米,密被鱗片狀腺點,疏生短柔毛。葉長8-16釐米;托葉披針形,長5-7毫米,寬2-3毫米,具腺點,無毛;葉柄密被鱗片狀腺點,腹面密被白色長柔毛;小葉7-15枚,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釐米,寬0.7-1.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密被鱗片狀腺點並疏生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多數,密集成球狀;總花梗短於葉,具條稜,密被鱗片狀腺點;幼時疏被長柔毛;苞片披針形,長6-7毫米,密生腺點,花萼鍾狀,長約5毫米,疏被鱗片狀腺點及短柔毛,萼齒5枚,披針形,長為萼筒的1/2-2/3,上部的2齒部分連合;花冠紫色,旗瓣長卵形或橢圓形,長6-9毫米,頂端鈍,瓣柄極短,翼瓣長5-6毫米,龍骨瓣稍短於翼瓣,均具瓣柄及耳。果序球狀,長2-4釐米,莢果密集,長卵形,長12-18毫米,寬4-6毫米,頂端漸尖,具宿存花柱形成的驟尖頭,密被長約5毫米的褐色硬刺。種子褐色,腎形,長約4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1]  [5] 

雲南甘草分佈範圍

產雲南。生於林緣、灌叢中、田邊、路旁。模式標本採自麗江。 [1] 

雲南甘草物種分類

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
圓果甘草Glycyrrhiza squamulosa Franch. [1] 

雲南甘草主要價值

Glycy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 L.K. Tai.
【藥 名】:雲南甘草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雲南甘草的根、莖。
【功 效】:補脾益氣,止咳祛痰,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短乏力,食少便溏等證,咳嗽氣喘,癰疽瘡瘍,無名腫毒,丹毒。
【性味歸經】:甘、辛,平。心、脾、肺、胃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或外用煎水調塗患處。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雲南、西藏。
【考 證】: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説-豆科》。

雲南甘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