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家山古墓羣

鎖定
李家山古墓羣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舊城南約3千米。 [2] 
李家山古墓羣均為豎穴土坑墓,除個別墓有木質棺槨外,一般均無葬具。二十五座墓葬中,以隨葬品數量、種類多少,墓室大小、深度不同等差別,基本上可分兩大類。隨葬的兵器、儀仗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大件銅器均置於死者兩側和頭足兩端,裝飾品及小佩劍等。 [3] 
1992年,李家山古墓羣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  1993年,李家山古墓羣被公佈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9]  2001年6月25日,李家山古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李家山古墓羣
地理位置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舊城南約3千米
所處時代
戰國至漢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5-180-2-3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李家山古墓羣歷史沿革

1966年,早街生產隊農民在李家山坡上修梯田,一部分李家山墓葬遭到破壞。 [4] 
1972年1月,李家山古墓羣開始第一次發掘。 [4] 
1992年,李家山古墓羣第二次發掘。 [7] 
1994年,李家山古墓羣發掘M85。 [7] 
李家山 李家山
1997年,李家山古墓羣搶救清理M86。 [7] 

李家山古墓羣墓葬格局

李家山古墓羣均為豎穴土坑墓,除個別墓有木質棺槨外,一般均無葬具。隨葬的兵器、儀仗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大件銅器均置於死者兩側和頭足兩端,裝飾品及小佩劍等,多數在死者身上;葬式全部為仰身直肢,頭西向,墓室方向大致在95°至110°間。 [3] 
古墓羣 古墓羣
從已發掘的二十五座墓葬看,其分佈儘管密集,但互相打破和疊壓的關係極少(僅一號墓疊壓二號墓一例),可見其埋葬時間不會相距太遠。墓室內單人葬者居多,僅二十三號墓為合葬。墓中隨葬品因死者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如女墓很少或者沒有兵器,而有紡織工具和針線等;男墓則相反。二十五座墓葬中,以隨葬品數量、種類多少,墓室大小、深度不同等差別,基本上可分兩大類。 [3] 

李家山古墓羣文物遺存

李家山古墓羣綜述

第二次發掘的二十七座墓中,共出土隨葬器物一千三百多件(數以萬計的玉石瑪瑙等質料的小飾品以及大量海貝未計入)。按其質地可分為銅、鐵、玉、石、瑪瑙,以及少量的漆器、陶器和鉛、竹、木器,等等。漆、竹、木器大多已殘破、腐朽,其它各類保存尚好。青銅器數量最多,達一千餘件,佔全部隨葬器物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4] 

李家山古墓羣西漢初期黑格爾Ⅰ型銅鼓

李家山古墓羣出土的西漢初期黑格爾Ⅰ型銅鼓一共有8面,分別出土於M17、M23、M24三座墓葬。在形制方面,此8面銅鼓鼓身高20.9~33釐米,面徑25~39.8釐米,胸徑29~47.8釐米,腰徑22~38.3釐米,足徑33~50釐米;8面銅鼓的胸部最大徑均大於面徑,胸腰、腰足間有一折稜分開,胸腰間均有扁耳兩對,飾有辮紋或繩紋,鼓身均有兩道合範線。 [6] 
遺址 遺址
在紋飾方面,鼓面上的紋飾主要以弦分為四到七暈。第一暈均為太陽紋,芒數有十二芒、十芒或八芒,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8面銅鼓中有4面銅鼓鼓面的中央殘破無法辨識太陽紋芒數,但可以肯定紋飾類型是太陽紋。除了M17∶30鼓以及M24∶42b鼓以外,其餘鼓的鼓面主紋均為翔鷺紋,並且均位於鼓面第二暈。除了中心的太陽紋及主紋翔鷺紋外,其餘的幾暈紋飾均為鋸齒紋、點紋、同心圓紋所形成的紋帶,它們交錯排列填滿鼓面的其餘部分。鼓胸上部、鼓腰下部與鼓面的紋飾佈局類似,都是以弦分暈,暈中飾紋帶,紋帶類型與鼓面紋帶相同,有鋸齒紋、同心圓紋、點紋,唯一不同的是M24∶42a鼓鼓身沒有同心圓紋、二十勾連圓紋。M17∶30鼓及M24∶42a鼓的鼓胸中下部飾有划船紋,其餘鼓鼓胸中下部與上部情況相同,依舊飾有紋帶。鼓腰上部均被紋帶縱分為八格,在這8面銅鼓中,格間紋飾有羽人、立牛、飛鳥等,但是大部分格間無紋飾。足部紋飾方面,8面銅鼓的足部均素面無紋。 [6] 

李家山古墓羣玉、石器

李家山古墓羣中有玉、石器質地繁雜,大致可分為玉、石、瑪瑙、綠松石、琥珀、水晶、琉璃等。 [8] 
遺物 遺物
1,玉器大多呈米黃色和白色,硬度低,質疏鬆。部分呈淺綠色和蒼綠色,半透明。不少器物二者相間,有的內綠外白。器形為裝飾品和“珠襦”飾品,有鐲、玦、牙形飾、管、珠、墜、杆、扣、紡輪、標首、玩、璐、鞣、策等。⒉,瑪瑙器質地堅硬,半透明。色彩豔麗,有白、淺灰、紅、橙紅、深紅色等。部分夾有不同顏色的天然條、帶紋,十分絢麗。器形有圓扣和各式填、管、珠等。均有穿孔以穿系。3,綠松石器石質差,呈草綠、淺綠、藍綠等色,沁後多殘破不堪。加工製作較粗糙,器形不規整,表面打磨也不甚光滑,數量多,是縫綴'珠襦'的大宗。器形都較小,有扣、珠等。扣依石材的自然形狀製成圓和橢圓形,石質稍好的略加琢磨,呈獸面、鳥、甲蟲等形。 [8] 

李家山古墓羣金銀器

李家山古墓羣中有鑄制或用很薄的金、銀片鍛制。大致可分為兵器飾品、佩戴飾品、“珠襦”飾品等。 [8] 
1,兵器的裝飾部分器形有鞘飾、鏢、莖首、鞢、盾飾等。鞘飾有劍鞘飾和刀、削鞘飾,多鍛壓凸起的紋飾。M85:82-2,壓花牛頭紋劍鞘飾,整體鍛壓後剪成三段,可依鞘長短,調節裝配,上段為牛頭、穗狀紋等圖案,中段再剪作三節,每節壓“城堞”紋,下段為圓圈、連續迴旋紋等。總長47.6釐米,重174.6克。2,佩戴飾品器形有簪、髮針、釧、指環、腰帶飾、圓形片飾、心形片飾、鼓形飾、葫蘆形飾、圓片掛飾、長方形片飾、卷邊長方形飾、泡釘和泡等。M69:102,6件金釧和1件玉鐲重疊成圓筒狀,金釧環面折出突脊。直徑7.3~8.1釐米,重198.8克。M68:35-1,為腰帶飾,長條形,邊沿有小孔以縫綴於革帶上,兩端有方孔以扣入扣飾。長107.5釐米,重276.5克。3,“珠襦”飾品器形有珠、聯珠條形飾、神獸片飾、花形飾、雲形飾等。是縫綴在“珠襦”上的金銀飾品。珠的形狀有棗核形、球形、燈籠形、管狀、環狀和極小的細珠。 [8] 

李家山古墓羣文物價值

李家山古墓羣 李家山古墓羣
李家山古墓羣遺址發現有重大意義,一是墓葬方面,江川李家山古墓羣的發掘前後一共清理了87座墓葬,這些資料對於研究滇國時期的墓葬形制、葬制和等級有重要意義;二是出土的隨葬器物方面,大量不同類別隨葬器物的出土為研究古滇國生產、生活方面的相關問題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三是對滇文化與漢文化交流方面的意義,江川李家山古墓羣同時發現了大量的滇式器物與漢式器物,這對研究西漢中晚期漢王朝與滇族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6] 

李家山古墓羣保護措施

1992年,李家山古墓羣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 
1993年,李家山古墓羣被公佈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9] 
2001年6月25日,李家山古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李家山古墓羣旅遊信息

李家山古墓羣地理位置

李家山古墓羣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舊城南約3千米。 [2] 

李家山古墓羣交通路線

北京市——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銀昆高速——李家山古墓羣
上海市——滬渝高速——杭瑞高速——滬昆高速——李家山古墓羣
鄭州市——二廣高速——蘭南高速——張花高速——李家山古墓羣
參考資料
  • 1.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佈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4-03-20]
  • 2.    朱宇華.滇國文化視野中的李家山古墓羣價值研究[J].文物鑑定與鑑賞,2022(19):116-121.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19.027.
  • 3.    .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羣發掘簡報[J].文物,1972(08):7-16+69-70.
  • 4.    張增祺,王大道.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羣發掘報告[J].考古學報,1975(02):97-156+192-215.
  • 5.    蔣貴有. 《江川李家山古墓羣保護與利用規劃》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N]. 雲南日報,2006-09-01(001).
  • 6.    馬騰蛟.江川李家山古墓羣出土黑格爾Ⅰ型銅鼓研究[J].文物鑑定與鑑賞,2020(16):4-7.
  • 7.    朱宇華.滇國文化視野中的李家山古墓羣價值研究[J].文物鑑定與鑑賞,2022(19):116-121.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19.027.
  • 8.    張新寧.雲南江川縣李家山古墓羣第二次發掘[J].考古,2001(12):25-40+97-101.
  • 9.    國家文物局主編;雲南省文化廳編著. 中國文物地圖集 雲南分冊[M]. 20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