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小陰地蕨

鎖定
雲南小陰地蕨,中藥名。為陰地蕨科植物雲南假陰地蕨Botrychium yunnanense Ching的全草。分佈於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用於蛇犬咬傷,乳癰,痄腮,咽喉炎,肺結核,咳喘。
中文名
雲南小陰地蕨
別    名
蕨葉一隻蒿
雲南陰地蕨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瓶爾小草目
陰地蕨科
陰地蕨屬
雲南假陰地蕨
分佈區域
廣西、雲南
採集時間
全年

雲南小陰地蕨入藥部位

全草。

雲南小陰地蕨性味

味甘、辛,性微寒。

雲南小陰地蕨歸經

歸肺、肝經。

雲南小陰地蕨功效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雲南小陰地蕨主治

用於蛇犬咬傷,乳癰,痄腮,咽喉炎,肺結核,咳喘。

雲南小陰地蕨相關配伍

1、治乳腺炎:雲南小陰地蕨15g,忍冬藤15g,蒲公英15g。煎服。
2、治咽喉炎、腮腺炎:雲南小陰地蕨15g,蛇莓10g,板藍根15g。煎服。
3、治肺結核:雲南小陰地蕨15g,穿心蓮15g,葎草15g,白及10g。煎服。(1-3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雲南小陰地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雲南小陰地蕨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雲南小陰地蕨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粗,直立,有一大簇較細長的肉質根叢生。營養葉長24-35釐米,柄長10-18釐米,寬約3-4毫米,基部托葉狀的苞黑褐色,長2釐米,露出灰白色絨毛,並沿柄向上分佈,早落;葉片為五角形,長14-20釐米,寬16-24釐米,或更大,漸尖頭,下部四回羽狀,上部三回羽裂;羽片6-7對,張開,彼此密接,下部三對相距3-4釐米,有柄,向上部的無柄,基部一對最大,三角形,長10-15釐米,寬6-9釐米,或更大,漸尖頭,基部最闊,柄長約1釐米,同葉軸着生處通常絨毛特多,下部三回羽狀,向上為二回深羽裂;一回小羽片6-7對,下先出,斜出,下部兩對相距約2釐米,有柄,向上部漸縮短,無柄,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長4.5-9釐米,寬3-4釐米,長三角形或長卵形,漸尖頭,柄長7毫米,基部近心臟形,其他小羽片較小,幾同形,二回羽狀;二回小羽片5-6對,下先出,斜出,基部下方一片較大,有短柄(長3毫米),長三角形或長卵形,漸尖頭,羽狀深裂;末回小羽片為橢圓形或長卵形,無柄或合生,邊緣有短而闊的鈍鋸齒。第二對羽片起漸短,長三角形或長圓形,漸尖頭,三回羽裂;一回小羽片約7-8對。基部下方一片稍大,下先出,有短柄,長2.5-3.5釐米,三角形。葉為草質或薄草質,幹後往往為黃色,葉軸被灰白長絨毛甚多,尤以分叉處為最多。葉脈明顯。孢子葉全長8-10釐米,遠比營養葉為短,自基部一對羽片的腋間或稍高處生出,細瘦,孢子囊穗為圓錐狀,長4-5釐米,寬3-4釐米,2-3回羽狀,被絨毛。

雲南小陰地蕨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3000m的雜木林下。分佈於廣西、雲南等地。

雲南小陰地蕨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用於毒蛇與狂犬咬傷,乳腺炎,腮腺炎,咽喉炎,肺結核,喘咳等。”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