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鎖定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軔於1937年,其前身為雲南大學植物學系。1938年,雲南大學校長、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熊慶來教授基於雲南獨特的生物資源、生態環境、開展生物學研究之便利條件以及學術影響,改植物學系為生物系,凡歷60餘年。1997年,雲大生物學和化學學科結合,組建為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2002年4月生物學科重建為生命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擁有館藏豐富的動、植物標本館,成立了“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生命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大學生野外實踐基地”等,為學生培養提供了優異而獨特的條件和保障。 [1] 
中文名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現任校長
方精雲
現有教師
162人
正、副教授
75人
博士生導師
31人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院簡介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發軔於1937年,其前身為植物學系。1937年世界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熊慶來教授擔任雲南大學校長後,認為雲南生物資源、生態環境優勢獨特,開展生物學研究有地利之便、學術影響甚大,在1938年成立了生物系。建系之初正值抗日戰爭,國內生物學界一批精英薈萃雲南大學,在生物資源調查、植物和動物分類與系統學研究、植物生態及羣落分類與分佈規律等生物多樣性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公認的法、瑞地植物學派主要代表人之一的朱彥丞教授,英美植物生態學學派國內重要代表人之一的曲仲湘教授和一批蘇聯學者前來雲南大學開展研究,彙集國際三大生態學派,生態學蓬勃發展,成為我國生態學高等學校師資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核心。60年後,1997年生物學和化學結合組建了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2002年4月生物學科又重組為生命科學學院。 [2]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科建設

雲南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生物學類所有學科專業)和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高等教育培養體系。作為本科教學的重要支撐力量,學院現有生態學和微生物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有生物學、生態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和遺傳學5個省級重點學科;有云南省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高原山地生態與資源環境重點實驗室。 [2]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建設

在科學研究方面,生命科學學院在經典植物學、動物學和微生物學研究領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研究優勢。為適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需要,生命科學學院新近成立了“雲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雲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將面向國家和雲南省經濟發展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於現代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開展具有鮮明學科特色、國際水準、國內一流的現代生命科學研究。“雲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將與“雲南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緊密協作,建設成為中國西南以及東南亞地區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2] 
學院主持承擔國家“973計劃”1項、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項,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項目200項以上,科研經費超過億元。發表SCI論文400篇以上,多篇文章發表在SCIENCE、NATURE、PNAS等國際知名刊物上, 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0餘項。出版專著20餘部,主編教材12部,其中6部教材為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入選為國家級精品教材。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和雲南省自然科學、科技進步等獎項一等獎5項 [3]  ,二等獎6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國際微生物分類學獎1項,何梁何利獎1項,國際湖泊大會貢獻獎1項,經鑑定達到國內先進以上的研究成果20餘項。在生物多樣性及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退化環境的生態修復和功能維護等多個領域具有顯著的學術影響和核心競爭力。 [2]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105人,包括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其中,2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人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獲評“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人入選“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在教學方面,獲評“國家級教學團隊”和“雲南省教學團隊”各1個。 [2]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業介紹

生物科學專業·生物學基地班
本專業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具備全面紮實的生物學理論基礎、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堅實的外語基礎,具有較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的專門人才。實行"雙向流動"培養機制,推薦免試研究生比例高達50%。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系統分類學、分子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生理學、生物統計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相關部門和單位從事生物學教學,生物科學基礎理論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管理,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等工作。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本專業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培養掌握生物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瞭解學科發展前沿和動態的中高級專門人才。實行"雙向流動"培養機制,推薦免試研究生比例高達50%。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酶(蛋白質)工程、動(植)物生理學、發育生物學、中藥製劑及製藥工程、單克隆抗體及疾病檢驗技術、基因芯片技術、作物轉基因育種技術、生物技術企業管理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園藝專業(現屬於農學院) [4] 
培養具備生物學和園藝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在農業、商貿、園林管理等領域和部門從事與園藝科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化及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土壤肥料學、園藝植物保護、田間試驗與統計分析、園藝研究法、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商品學、園藝植物生物技術、農業生態學、設施園藝、園藝產品採後處理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從事與園藝植物有關的科研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或到各種園藝站(場)、花卉園林公司、農技站、公園、植物園、園藝產品流通等單位或園藝作物、園藝產品自營實體單位從事生產、管理、營銷等工作。
生態學專業(現屬於生態學與環境學院)
培養具有紮實的生物學和環境科學基礎,全面掌握生態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本專業結合複雜環境和優勢生物資源的特點,強化生態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研究與應用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成績優秀的學生可流動進入"生物學基地班"或"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學習。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植物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污染生態學、恢復生態學與生態工程學、自然資源生態學、城市生態學、人類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產業生態學、生物多樣性保護、地理信息與遙感技術應用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科研、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生態學、環境科學方面的研究、管理及諮詢工作。
環境科學專業(現屬於生態學與環境學院)
培養具備堅實的生態學和環境科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深厚生態學知識背景的面向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技術、管理的專門人才。成績優秀的學生可流動進入"生物學基地班"或"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學習。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課程: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工程概論、地理信息與遙感技術應用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科研、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環境科學方面的研究、管理及諮詢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