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雪梅圖

(宋代揚無咎創作的絹本水墨畫)

鎖定
《雪梅圖》是宋代揚無咎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此圖以簡練的筆法,畫一枝偃仰姿縱的“野梅”和翠竹。作者用筆疾速,枝幹着墨比較粗放,有些地方留有“飛白”,即不經意地在絹上造成的空白效果,非常巧妙地表現出樹皮斑駁的質感;花朵用筆圓潤細巧,花蕊嬌嫩;竹葉下垂,只在葉子的下部用濃墨勾出一半輪廓。為了更好地襯托積雪的效果,畫家用淡淡的墨色將絹地滿塗,僅僅只留出積雪的部位,陰霾逼人的寒氣便得到了很充分的渲染。 [1] 
中文名
雪梅圖
作    者
揚無咎
創作年代
宋代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規    格
縱27.1釐米,橫144.8釐米
材    質
絹本
畫作類型
水墨畫

雪梅圖畫作內容

此圖為長卷,描繪雪天綻廾的梅花:墨筆畫一枝凌空偃仰恣縱的野梅,圖巾儀截取梅花樹的一部分,重寫枝十,淡點梅花-枝幹有取有舍,疏密得官,蒼勁挺拔,穿插有致-夾雜着兒簇竹口十,雪竹從畫幅的左上角向右下方斜伸、疏竹枝葉及梅枝花辦』:半爪殘雪,借天色烘出一片清光傲寒之氣洋溢畫外。 [2] 
本幅鈐“草玄之裔”、“補之”“逃禪”朱文印三方。
本幅南宋曾覿題詩:
筆端造化出天巧,寫出江南雪壓枝。
誰道春歸無覓處.橫斜全似越溪時。
題記“揚補之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嘆日:‘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則筆端春色之妙,此言盡矣。海野老農”。鈐“子子孫孫其永寶用”朱文。
鑑藏印有:“崇信軍節度使之印”朱文。吳廷二方,高士奇五方,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藏印十方。
引首有清乾隆御書“孤山香雪”行書4字,又在前隔水題詩一首。後隔水有清高士奇跋、印。
紙尾有元止止道人、顧德璋、唐幼明、李升,明吳勤、李澄之、吳寬跋,清高士奇十跋。諸家印鑑及吳延鑑藏印共三十九方。 [3] 

雪梅圖藝術鑑賞

揚無咎擅畫梅、竹、松、石等,也能畫人物,師李公麟。但他目前只有墨梅作品傳世,“四梅花圖”與“雪梅圖”均藏故宮博物院。揚無咎為畫梅,曾在庭院中植梅樹,“大如數間屋,蒼皮蘚斑,繁花如簇”,他時時觀察、寫照,並得出“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論。他畫梅花,用細筆墨線圈出花瓣,更見梅花“疏影橫斜”的風致。
據傳宋徽宗看到他畫的梅花,曾笑道揚無咎畫的是鄉村中的梅花,揚無咎便自署畫梅為“奉敕村梅”。
除擅畫外,揚無咎亦工書,學歐陽詢,很有心得。工詩詞,著有《逃禪詞》。
此圖全幅以淡墨烘小,濃墨寫枝,細筆勾花,用以表現“萬花敢向雪中廾’’的意境-全圖川筆勁逸,畫法與《四梅花捲》用筆稍有不同,佈景舒朗清新-背景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均以淡墨鋪染,與枝幹重下孑一側的畫法相結合,從而烘托出枝卜L的積雪,同時也映襯小朵朵梅花鮮明燦爛,一雪茫茫,花枝俏麗,呈現十無盡的叫:意.山於作者非常講究人格修養及筆墨素養,所以,他畫的梅花高標清韻,正是他高沾情操的寫照:此卷墨色野梅,能作成疏影橫斜之態,義間以竹口卜披拂,義皆寧以形狀,不施一粉而雪景澹然。畫面』二展示的不儀是梅花姿態,而是一種“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的梅花境界。從此畫可窺見作者對雪中梅花“高潔”品格的喜愛和作這幅畫寸的內心情感。 [2] 

雪梅圖名家點評

全圖用筆簡逸,與《四梅花圖》卷的用筆又有變化,佈景舒朗清新,很富有杭州孤山籬落間那種“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詩意。梁濟海 [4] 

雪梅圖歷史傳承

經《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九、《中國繪畫史圖錄》上冊、《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4、《宋揚無咎雪梅圖》、《藝苑掇英》1979年第1期、《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晉唐兩宋繪畫·花鳥走獸卷》、《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繪畫編》2等影印;《石渠寶笈·初編》、《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十四、《江村銷夏錄》卷三、《江村書畫目》、《故宮已陝書畫目》、《國寶沉浮錄》、《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第二冊著錄。 [2] 

雪梅圖作者簡介

揚無咎(1097~1169年),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清江(今屬江西)人,寓居南昌。自稱為東漢文學家揚雄之後,故其姓氏從“手”而不從“木”。南宋高宗時因不滿秦檜專權,累徵不起,一生沒有做官,是一位藐視權貴的畫家。他工詩詞,擅書畫。其書學歐陽詢,畫師華光仲仁。伸仁偶於月夜見窗間梅影,創為墨梅。揚無咎繼承其法,所作梅花多取材於山間水濱、疏枝冷蕊、清寒野逸,一反院畫之“宮梅”格調,故被戲稱為“村梅”,開創了墨梅新派,對當時和後世均有較大影響。著有《逃禪詞》一卷。 [3] 
參考資料
  • 1.    張弘主編.中國花鳥畫名作鑑賞:遠方出版社,2004年04月第1版:51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上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710頁
  • 3.    故宮博物院編,宋代花鳥畫珍賞=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故宮出版社,2014.10,第40-41頁
  • 4.    郎紹君 蔡星儀等主編,中國書畫鑑賞辭典,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第3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