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雪景山水圖

(清代高鳳翰創作中國畫)

鎖定
《雪景山水圖》是清代高鳳翰創作中國畫,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中文名
清代高鳳翰創作中國畫
作    者
高鳳翰
創作年代
1725年
規    格
縱168.8cm,橫98cm
材    質
絹本設色
畫作類型
中國畫

雪景山水圖畫作內容

作者自題七言詩一首,款署:“南村居士題畫為研村大弟留玩。”鈐“鳳”、“翰”朱文聯珠印、“西園居士”白文印。本幅右下自題:“雍正三年乙巳七月十有六日製。” 鈐“西”、“園”朱文聯珠印。雍正三年(1725年),高鳳翰43歲。
圖繪山中雪霽之景。平岡山丘,層層深遠,銀裝素裹,蕭肅寧靜,岡巒上綠松、叢竹在凜凜寒風中卻生意盎然,畫面充滿生機。畫家以濃墨染絹地烘托雪景;樹木畫法工細,敷染清雅;構圖注意景物大小、疏密、虛實的變化。 [1] 
雪景山水圖 雪景山水圖

雪景山水圖藝術鑑賞

圖中繪江岸雪景,數峯聳立,用筆細謹,以勾勒渲淡為主。署款“南邨居士仿西湖外史作”,為仿藍瑛風格的作品。《雪景山水圖》雖屬高鳳翰的早期作品,但仍具高奇超妙的特點。近景從左下起,一危巖突兀而起,臨水而立。危巖呈一斜坡而上。坡邊雜樹叢中,有一茅屋掩映。至岩石頂,為一平台,有老樹槎枒,青松偃蓋,傲然而立。樹梢、石上皆有殘雪。一文士着朱衣立於蒼松之下,順着枝幹所出的方向抬首眺望。與尋常山水人物畫不同的是,此作中人物所望的方向並不是開闊的江面,而是右側矗立的陡峭崖壁。此為圖中第一點奇特之處,是為情理之奇。山崖挺然而上,其中突有怪石嶙峋,臨山崖向前凸起,大半懸於空中而又給人頗為穩定之感。其間瀑布飛旋而下,給靜謐的江岸增添一股內在的動勢,給寂靜的冬景帶來了活力與生機。飛瀑傾瀉之處正與朱衣文士相對,人物的生趣與飛瀑的動勢相映照,使得這股自然生機以一種含蓄的情韻蟄伏於冬日寂靜的山川雪景之中並無孤立之感。再向上望去,山峯走勢愈加奇特,如蒼龍之脊,屈盤而上,奇峯勁挺,迥出意表,而又有脈絡可循。是為山勢之奇。山間溪流瀑布隨山勢而動,斷續掩映之中,使山勢之奇與情理之奇相映發,在寂靜寥曠的山川雪景中伏以內在的生機與動勢。遠處的寺塔建築更是為這種生機提供了安放之處。 [2] 
中國的哲學講究陰陽消長。冬至既是一年中最冷、萬物皆寂的時節,又是生機萌動的開始。高鳳翰對此是有着深刻體悟的。或者説,他的性格中原本就有一種不屈的生機。高鳳翰因為其清廉耿直的性格,得罪上司和鹽商,仕途乖舛,屢遭誣陷入獄,牢獄的摧殘使其右臂癱殘。經歷這樣的一場大難,他卻並沒有消沉,而是積極面對。他學習元代學者鄭元祜,右臂廢后用左手繼續苦練書畫,並且改號半亭、老痹、廢道人、後尚左生、丁巳殘人等,直面以對。他在致友人的書信中寫道:“弟右手之廢,其苦不勝言。近試以左腕代之,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因右臂廢而不得已左手書寫繪畫,他反而從中尋找到更有意藴的表現風格。人生的不幸與磨礪反而造就了他的藝術,成就了他享譽於整個時代的“左手書畫”。 [2] 
高鳳翰同樣工書法,隸書從《衡方》《魯峻》《鄭固》一類漢碑中脱胎而來,風格雄渾樸茂,俊雅不俗;行書則圓潤飛動。其篆刻法追秦漢,別具一格。其早年畫作偏重於工細;晚年左筆多作寫意,用筆豪縱闊略、蒼勁老辣、不拘諸法、率意出真。宋人雄渾之神、元人靜逸之氣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的摯友鄭板橋贊其“病廢后,用左臂,書畫更奇”。清秦祖永《桐陰論畫》評其畫“高奇超妙,脱盡筆墨畦徑,蓋其法備趣足,雖不規規於法,而實不離乎法也”。他的“奇”是他內在的一種性格,隱於性情而顯於筆下,不單單顯現於其晚年左筆書畫的蒼辣勁爽中,同樣也隱於早期的這幅山水雪景之中。 [2] 

雪景山水圖作者簡介

高鳳翰(1683—1749年),字西園,號南村,自號南卓山人,山東膠州人。曾任安徽歙縣縣丞,去官後流寓揚州。擅畫山水、花卉。山水師法宋人,近趙令穰、郭熙一派。55歲左右,右手病疫改用左手,更號“尚左生”刻印“丁巳殘人”。其畫具有宋人雄渾之神,元人靜逸之氣。秦祖永《桐蔭論畫》評道:“離奇超妙,脱盡筆墨畦徑,法備趣足,雖不規規於法,而實不離於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