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雩婁

鎖定
雩婁(yú lóu),上古顓頊帝時,屬安國地。今河南商城縣東北部、固始縣南部,安徽霍邱縣部分地區。雩婁在中國水利史上有着濃墨重彩之筆。
中文名
雩婁
出    處
固始縣誌·沿革》
發    音
yú lóu
釋    義
今河南商城縣東北部、固始縣南部

雩婁雩婁的由來

明嘉靖《固始縣誌·沿革》記載:“高陽氏封子庭堅於安”。宋羅泌路史》記載:“庭堅封安”。高陽氏即顓頊,庭堅即皋陶。安國中心地區在今商城縣境內,堯帝時,安國地析封出婁子國,今河南固始縣武廟鄉屬之。清乾隆《固始縣誌·古蹟》記載:縣東南有雩婁古國城,為“唐堯時婁子城”。清乾隆《固始縣誌·古蹟》記載:縣東南有雩婁古國城,為“唐堯時婁子城”。宋《太平寰宇記》記載:“金明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有雩婁城,堯之婁子城也”。清乾隆《固始縣誌》記載:“楊林河,源出妙皋寺,東北流三十里經雩婁故城南”。故城址,在今河南固始縣陳淋子鎮。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侵吳,及雩婁”,魯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滅蓼國(治所今河南固始縣)設蓼邑(治所今河南固始縣境內)屬楚。後又分蓼邑設雩婁邑(邑治在今固始縣陳淋鎮附近)和雞父邑(邑治在今金寨縣開順鎮)。
西漢時歸淮南國九江郡,為雩婁縣(治所在今固始縣黎集鎮附近)。在其北設安豐縣。(治所今河南固始縣東南)
三國魏文帝設安豐郡(治所在固始縣東南),以蓼、安豐、雩婁屬之。
齊周時縣廢。
據《淮南子·人間訓》載:“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莊王知其可以為令尹也”。即利用大別山上來水,在泉河、石槽河上游修建蓄水陂塘,形成長藤結瓜式的期思陂,既防下游水澇,又供上游灌溉,是我國最早見於書籍記載的大型灌溉工程。比魏國的西門豹渠早200多年,比秦國的都江堰和鄭國渠早300多年。這項水利工程,不但完工早,而且不論是渠址選擇還是地勢勘察、水量調節、排洪灌溉諸方面的設計,都達到相當科學的水平。1958年修建的梅山水庫中乾渠,就是利用期思陂的舊渠道——清河渠(在固始縣境內)改建而成的。這項水利工程,發揮着巨大的抗旱排澇作用。使楚國“收九澤之利以殷潤國家”,水稻種植面積激增,“家富人喜,優贍樂業”,楚莊王由此“知其可以為令尹。”毛澤東同志在1957年視察南方路過豫南時,除高度評價孫叔敖的業績以外,還着重稱讚他是一個水利專家。

雩婁雩婁農

吳其濬(1789-1847)清朝植物學家。字瀹齋,號吉蘭,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古雩婁縣)。1817年官授翰林院修撰。歷任纂修官、禮部尚書、兵部右侍郎、湖廣總督,福建、山西巡撫等職。1846年辭職。一生為官。公餘之時搜求本草,研究藥性,觀賞植物,描繪精圖。著有《植物名實圖考》38卷。計引植物1714種,不僅是記述植物藥品的鉅著,對現代採集藥物和植物分類的鑑定工作亦大有幫助。其科學價值,一是糾正了一些本草學家的錯誤;二是附圖特別精確;三是很多植物後來中名定名以其為依據。還編著《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滇南礦廠圖略》、《雲南礦廠工器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