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難經正義

鎖定
《難經正義》,《難經》注本,6卷。清代葉霖(子雨)撰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其註釋簡潔明瞭,直道本義,如注四難之“浮者陽也,沉者陰也”雲:“浮為陽者,象火而炎上也”,“沉為陰者,象水而潤下也”。又如其注持脈如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之重必以三菽累加者,蓋以寸關尺三部三指各加一菽,合則為三菽之數也。“非三菽加於一部之上,乃一指下如有一菽重也。通稱三部,則三菽也”。此辨之精切,深得箇中三昧,較之前賢多所發明。雜採兩説,而開中西匯通之先河。
書名(異名)
《難經正義》
作    者
葉霖(子雨)
成書年代
歸屬類別
中醫典籍

難經正義成書背景

葉氏以《難經》理趣深遠、難窺堂奧,故“議考經文,尋其意旨,旁採羣籍、資為佐證、質以諸賢之箋釋。西士之剖驗,以正其義”而為此書。

難經正義流傳版本

現存《珍本醫書集成》本,1981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難經正義作者簡介

葉霖,清代醫家。字子雨,號石林舊隱。江蘇揚州人。同治、光緒(1862~1908)年間名醫。嘗為門人論四時陰陽伏氣之理,撰成《伏氣解》一卷(1897年)。又深研《難經》,謹考經文,尋其意旨,旁採羣籍,質以諸賢箋釋,撰成《難經正義》六卷(1895年)。此時西醫學説已傳入中國,故詮釋臟腑部分,雜採西説為證,以正其義。另撰有《脈學》(1889年)、《痧疹輯要》,並增補參訂王邦傅《脈訣乳海》、張鶴騰《增訂傷暑全書》等書。門人甚眾,子鎔承其學。

難經正義書評、序言

醫書之繁,汗牛充棟,然剽襲偽託者多矣,何從而信之哉,亦在慎辨之爾。辨之法有三:考其年以求其世;此後味其辭而索其旨之淺深;臨其診以證其言之是非,而真偽無所匿矣。執是以觀古今醫籍,益十不失一焉。若世傳之《難經》者,楊玄操序言渤海秦越人所作,殆難窮考,而仲景《傷寒論》自序,有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云云,其為漢以前書無疑,是即史遷倉公傳所謂扁鵲之脈書也。而《隋書‧經籍志》雲:《黃帝八十一難》二卷,與楊氏之序不侔。夫難,問難也。經者,問難《黃帝內經》之義也。雲黃帝者,或原於此,越人之作,似屬可信。自古言醫者,皆祖述《內經》,而《內經》十八卷,西晉亂後,亡佚益多,《素問》九卷,梁《七錄》全元起注本,祗存其八,已佚第七一卷,王太僕拉雜《陰陽大論》之文,以補其亡,妄託得自張公秘本,殊不足據。《針經》九卷,唐人搜其殘帙,易名《靈樞》,亦非廬山真面。越人去古未遠、採摘《內經》精要,意周旨密,雖為華元化燼餘之書、經呂廣編次,不無衍闕,然醫經補逸,獨賴此篇,厥功偉矣。惟理趣深遠,非淺學得窺堂奧,故詮註者,亡慮數十家,間見精義,究不能處處實有指歸,豈得為後學津筏,讀者病之。霖學識庸陋,難探玄微,謹考經文,尋其意旨,旁採羣籍,資為左證,質以諸賢之箋釋,西士之剖驗,以正其義,非敢啓幽前秘,嘉惠來茲,唯在講肄之際,取便翻閲爾。
時光緒二十一年春正月揚州葉霖書於石林書屋

難經正義內容簡介

卷一為一至二十二難,卷二為二十三至二十九難,卷三為三十至四十七難,卷四為四十八至六十一難,卷五為六十二至六十八難,卷六為六十九至八十一難。葉氏認為,《難經》本屬彰明《內經》疑義而闡發軒岐至道者,故其辭意間或與《靈樞》、《素問》相違異,實能顯其奧義而補其不逮。故是書於各難之詮釋中援引《內經》相關原文錯綜排比,核其異同而會通之。若為《素問》、《靈樞》所無者,則謹考經文,尋其意旨,或融合諸家之論及其臨證體會,探賾索隱而闡明之。如三菽之通稱三部(五難)、清心凝神之望神法(六十一難)等,多能發前人之所未發而詳前人之所未明。惟其臟腑內景、氣血流注諸論,時雜以西説,難免有牽強之處。

難經正義影響評價

本書辯論精要,考證詳審,是研究《難經》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1-3] 
參考資料
  • 1.    餘瀛鰲,李經緯.《中醫文獻辭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 2.    李經緯.《中醫人物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
  • 3.    裘沛然.《中國醫籍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