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難經·四十九難

鎖定
《難經·四十九難》是戰國時期醫學家扁鵲創作的一篇醫學著作。
作品名稱
難經·四十九難
作    者
扁鵲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
《難經》
作品體裁
醫學著作

難經·四十九難作品原文

難經·四十九難
曰:有正經自病,有五邪所傷,何以別之?
然:經言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正經之自病也。
何謂五邪?
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
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
何以知傷暑得之?
然:當惡焦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肝為臊臭,入腎為腐臭,入肺為腥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焦臭。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
然:當喜苦味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為酸,人心為苦,入肺為辛,入腎為鹹,自入為甘。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其病身熱而體重,嗜卧,四肢不收,其脈浮大而緩。
何以知傷寒得之?
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灑灑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澀。
何以知中濕得之?
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液,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1] 

難經·四十九難作者簡介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啓了中醫學的先河。著有中醫典籍《難經》;《內經》與《外經》已軼。 [2] 
參考資料
  • 1.    秦越人著,難經,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7,37
  • 2.    任中原編著.中國通史: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