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離愁別緒

鎖定
離愁別緒(拼音:lí chóu bié xù),是指分離前後惜別相思的愁苦情緒。出自·歐陽修梁州令》:“離情別恨多少,條條結向垂楊縷。”全文為:紅杏牆頭樹。紫萼香心初吐。新年花發舊時枝,徘徊千繞,獨共東風語。陽台一夢如雲雨。為問今何處。離情別恨多少,條條結向垂楊縷。
中文名
離愁別緒
拼    音
lí chóu bié xù
作    者
歐陽修
朝    代

離愁別緒離愁詩詞

1.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2.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4.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5.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衞八處士>>
6.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7.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9.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10.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11.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12.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贈別>>
13.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14.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15.一處相思,兩處閒愁 李清照《一剪梅
1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17.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雲,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18.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19.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説愁-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21.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隱《代贈》
22.《雨霖鈴》宋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②,驟雨③初歇。都門帳飲無緒④,留戀處⑤,蘭舟⑥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⑦。念去去⑧千里煙波,暮靄⑨沈沈⑩楚天⑾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⑿!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⒀,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⒁,更與何人説?

離愁別緒藝術手法

古典詩詞中離愁別緒所用的藝術手法和感情基調:
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人類的感情與生俱來,是詩詞當中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正是因為有了情,古典詩詞才有了長盛不衰的生命力,才有了感人的力量。情有多種,離情最苦,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千百年來,故國鄉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合之感,牽動了多少人的心絃,離別也就自然成為我國古代詩詞曲中歌詠的重要內容,離愁具有極其動人的魅力,從古至今,人們為之肝腸寸斷。
在無奈之中,人們表現得或壯懷激烈,或戚心滿懷,或悲觀,或樂觀。言別的名句不但觸目皆是,而且又是那樣一往情深,真摯感人,有的甚至被譜寫成曲,如《易水寒》、《陽關三疊》、《長亭送別》……流傳到今,仍然具有感人的力量。

離愁別緒表達方式

感情表達的方法有多種,藝術形式與感情完美的結合,就使詩詞具有長盛不衰的魅力。

離愁別緒用典故

如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借寫荊軻事,捨棄了那些朋友交往、難捨難分的一般的離別詩的寫法,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破空而來,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在感情上少了常見的哀婉,多的是慷慨激昂。再如《長亭送別》“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就用了“紅淚”“司馬青衫”“東飛伯勞西飛燕”三個典故,寫出內心的無比的哀痛。

離愁別緒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傳統的一種手法,把人的感情附着於外物之上,使感情表達得更為含蓄,耐人尋味。
以樂景寫哀情,即用明媚的景色來反襯離恨。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借美好景色反襯別離之悲。王夫之《姜齋詩話》説:“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可見,樂景哀情,對比鮮明,效果更為強烈。如柳永的“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雖是良辰美景,只因即將離別,就無心欣賞,更能反映內心的苦痛。
《詩經·采薇》篇寫兵士告別家鄉的情景説:“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以依依垂柳的美好春景,反襯士兵背井離鄉、拋親別友之痛。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之句,寫揚子江邊,春光正好,楊柳依依,楊花點點,但因為“君向瀟湘我向秦”的離別,故景色雖好,卻使人愁殺。作者遷情於景,景隨情變了。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聯,歷來為人傳誦,好就好在以美好的花鳥,來反襯出感時恨別的情懷,使美好的景物與人物內心的哀怨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以哀景寫哀情。景物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物與人同傷心。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就是以天地愁慘之狀,水寒刺骨之感,襯托壯士赴死如歸的訣別之情的。白居易《琵琶行》一開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句中蕭瑟的秋景,是用來增添離別哀愁的。李商隱《無題》有“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之句,選擇一個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色作為分離的背景,必然倍增離恨,所以“別亦難”。
《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之句,從景物寫起,選取了幾種具有深秋特色的景物:黃花、西風、歸雁,色彩鮮明,動靜結合,層次分明,繪出了一派蕭瑟的秋景,勾起了人們無限的離愁別緒,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為張生與鶯鶯的話別作了鋪墊。使人讀此,不期然的心情惆悵,這些詩句從不同的方面,攝取了悽迷的風景,作為分別的襯托,更加重了別離的愁苦。

離愁別緒描寫作用

描寫作品主人公的情態、行動、心理等,寫出人物的淒涼、哀婉、孤獨、惆悵、纏綿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描寫人物的情態,似乎是主人公娓娓自述,輕輕嘆息,將難以名狀的思念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李白“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空房淚如雨”,直接描寫人物 “淚如雨”的哀傷,寫出人物的悲愁鬱結,無從排解。
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通過心理描寫,寫出了自己急切的想知道家鄉的消息,卻又不敢問,怕自己的擔心、憂慮和不祥的預感會成為現實的矛盾心情。再如張先《一叢花令》“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寫出了女主人公的自憐自惜,自怨自艾,和唐李益詩“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有異曲同工之妙,與“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都寫出女子對愛情的執着、對青春的珍惜、對幸福的嚮往。李白“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張仲素“征衣未寄莫飛霜” 沈如筠“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寫出對丈夫的一片深情。 “自家夫婿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寫怨恨無處發憤,遷怒於人,雖覺人情不可理喻,又覺符合人情常理,讀來更為真實,哀婉動人。
柳永《雨霖鈴》中“執手相看淚眼,更無語凝噎”一句,用的是白描手法,通過“執”“看”“凝噎”這些動作,“淚”眼這一情態,寫出人物不忍分別的情景,孟郊《古別離》“欲別牽郎衣,‘郎今到何處?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寫出人物的動作“牽”,寫出人物的語言,表現出女主人公內心忐忑不安之情。

離愁別緒表達之情

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對離別,顯得失魂落魄。大多數離別詩,都是表現了“黯然銷魂”的情感,帶上了淒涼哀婉纏綿之情。如孟郊“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白居易“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李商隱“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張先“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都直抒胸臆,寫出細緻纏綿的離愁。不但深閨中的女子,就是頂天立地的鬚眉,都不禁流出心中之“淚”,如范仲淹《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