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雛待飼圖

鎖定
《雞雛待飼圖》是南宋畫家李迪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繪兩隻雛雞,一卧一立,描繪傳神,將雛雞嗷嗷待哺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示了温馨的農家情調。該圖用筆纖細,以黑、白、黃等細線密實地描繪出雛雞的絨毛,構圖簡潔,無任何背景相襯。 [1] 
中文名
雞雛待飼圖
作    者
李迪
創作年代
南宋
畫作類型
設色畫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規    格
縱23.7釐米,橫24.6釐米(畫幅)
材    質
絹本
幅    式
冊頁

雞雛待飼圖畫作內容

雞雛待飼圖 雞雛待飼圖
圖繪兩隻雛雞一卧一立,面朝同一方向,屏氣凝神,彷彿聽見母親覓食的召喚,正欲奔去。
此圖款識:“慶元丁巳歲李迪畫。”鑑藏印鈐宋代“張則印”,明代“項元汴印”、“墨林秘玩”、“項墨林鑑賞章”、“神”、“品”等,又一朱文印模糊不辨。裱邊鈐清乾隆皇帝“太上皇帝之寶”、“八徵耄念之寶”璽印2方。
對幅有清乾隆御題五言詩一首:“雙雛如仰望,其母竟何之。未解率場啄,誰憐空腹飢。展圖一絜矩,觸目切深思。災壤民待哺,慎哉羣有司。”鈐“含英咀華”、“即事多所欣”2印。 [1] 

雞雛待飼圖創作背景

此圖是《宋人名流集藻冊》中散出的冊頁,圖上楷書“丁巳歲李迪畫”,乃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作。這是現在能看到他的作品中年代最晚的一幅,當是晚年之作。 [2] 
按所見李迪繪畫真跡,有自題年款作於南宋慶元十四年丁未的,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也需要七十三年,那麼,李氏在世之年也該在九十以上了。據此,也有人對此畫是否為李迪所作,提出質疑。 [1] 

雞雛待飼圖藝術鑑賞

雞雛待飼圖主題

《雞雛待飼圖》局部
《雞雛待飼圖》局部(2張)
此圖用精工細緻的筆觸,生動地描摹了兩雞雛。它們姿態雖一卧一立,但是面孔卻朝着同一側,彷彿是聽見母親覓食的召喚,正欲奔去。作者以刻畫細緻入微的寫實功力,嗷嗷待哺的情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雛雞回顧之情,尤其動人心絃。 [3] 
從兩者急切盼望之態,可使觀者激起一片同情之心,小小的雞雛需要母雞的撫育,不在母雞身邊的雛雞,顯得如此悽慘。通過畫面可以喚起觀者的一片童心,生髮一種對幼小生命的愛撫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的效果,是此作的成功之處。 [2] 

雞雛待飼圖技法

畫面不作任何背景,以黑白黃三色細筆勾描雛雞細潤豐滿的羽毛,神情十分生動。在畫家筆下所畫的雛雞,將它們柔軟如同絨球的羽毛,大而有神的眼睛,以及嬌嫩和雅氣的神態,刻畫得細緻入微,神態栩栩如生,觀之惹人喜愛。且善於捕捉形象生動和感人的情節。把握準確,在胸有成竹之下才下筆,把雛雞的特徵準確地表現出來。 [2] 

雞雛待飼圖構圖

《雞雛待飼圖》以不設任何背景的手法使主題更加突出,它能讓觀者的目光一下子就聚焦在畫面上的兩隻小雛雞身上。該圖構圖極其簡潔,無任何背景相襯,卻捕捉住了雞雛回眸的剎那間神情。 [4] 

雞雛待飼圖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曹利華:圖畫兩隻稚氣的小雞,昂首嗚叫,急切盼望母雞飼哺。看了此畫,能喚起觀者的一片童心,生髮出一種對幼小生命的愛撫情感。以情動人,是此畫的成功之處。 [5] 

雞雛待飼圖後世影響

此圖自民間入藏清內府後,雅好書畫的乾隆皇帝除賞識其藝術造詣外,還從帝王角度聯想到勤政愛民的治國之策。他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臨摹此件作品,並且喻令摹刻多份,頒賜給各省督撫,希望這些地方父母官將所轄地區的百姓視為圖中的雞雛,在處理政務時要“實心經理,勿忘小民嗷嗷待哺之情”。 [3] 

雞雛待飼圖歷史傳承

由該圖鑑藏印可知,該圖歷經宋代張則、明代項元汴收藏,後入清內府,在《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 

雞雛待飼圖作者簡介

李迪(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供職於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畫院。擅寫生,花鳥、竹石、走獸皆精,亦作山水小景。大幅氣象豪邁,小品精細入微,晚年猶能作纖入毫筆的刻畫。存世作品有《雪樹寒禽圖》《鷹雉圖》《風雨歸牧圖》等。 [6] 
參考資料
  • 1.    聶崇正主編.晉唐兩宋繪畫 花鳥走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52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上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750
  • 3.    金銖編著.73件最有意思的中國繪畫:文物出版社,2012.05:106-107
  • 4.    楊永勝編.國學常識全知道:外文出版社,2012.06:209-210
  • 5.    曹利華著.美學與書法經典探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06:343
  • 6.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大辭海 美術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2: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