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西廣播電視台

鎖定
雞西廣播電視台是黑龍江省雞西市的廣播電視機構。 [1] 
中文名
雞西廣播電視台
類    型
廣播電視機構

雞西廣播電視台發展歷史

雞西廣播電視台廣播階段

1960年7月1日,雞西人民廣播電台在比較困難的條件下建成並開始試播。同年10月1日正式播音,呼號“雞西人民廣播電台”,頻率l530千赫,功率500瓦,覆蓋面積為全市總人口的80%。這是雞西廣播事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天。從此,雞西有了“雞西之聲”,原市有線廣播站下交雞冠區,改為轉播站。
雞西的廣播事業起步於1951年5月建立的雞西縣廣播室,隸屬縣文化館,有50瓦擴音機1台,喇叭30只,安裝在機關和主要街道上,轉播松江人民廣播電台節目。1953年縣廣播室擴建為廣播站,擴音機功率增加到300瓦,喇叭300只,安裝在主要街道和居民比較集中的地方。廣播站除轉播省電台節目外,還不定期地播送一些地方新聞節目和領導講話。
1955年,雞西縣為實現農村廣播聯網正式組建縣廣播站,設站長1人,播音員2人,會計1人。擴音機功率增加到500瓦,架設了東海、興農、滴道3條廣播幹線,部分區、礦也都購置小型擴音機,利用電力線杆架設廣播線,或通過電話線與縣廣播站聯網,配備播音員、機務員。到1956年,全縣大部分鄉、礦與縣廣播站聯網。
1957年,雞西縣廣播站改稱雞西市有線廣播站,購進1台英國產鋼絲帶錄音機,這是當時全市獨一的、也是最早的錄音機。擴音機功率700瓦,廣播喇叭700只,除安裝在機關和街道外,市中心區內有40%的居民住宅也安上廣播喇叭。到1959年,全市廣播喇叭入户數已增加到3400只。在此基礎上,1959年下半年,市廣播站開始籌建雞西人民廣播電台。
1962年,受國民經濟調整的影響,雞西人民廣播電台下馬,改為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雞西轉播台,原市有線廣播站恢復播音。
1965年,雞西市成立廣播事業管理局。1968年———1977年,雞西市有線廣播的重點是發展長途聯線,全市廣播喇叭已發展到1.6萬隻。1979年在保留雞西轉播台的同時,7月1日恢復雞西人民廣播電台的播音。 [2] 

雞西廣播電視台電視階段

1985年元旦,雞西電視台自辦節目開始播出。從此,又一個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反映雞西各條戰線生產建設成就,活躍城鄉人民文化生活為主的現代化傳播工具,伴着改革開放的東風閃亮登場了。
雞西電視台孕育於1971年7月。那時,市廣播站革委會遵照省廣播事業局在五常縣召開的自辦電視轉播台現場會議精神,向市革委提出建立雞西電視轉播台的書面報告。經市革委批覆,投資8萬元,組建籌備組。經過半年的艱苦努力,自己動手成功地裝置1部功率為1千瓦的黑白電視發射機,決定自己辦節目。1973年,組建雞西電視轉播台(科級),內設發射組、中心組、電視電影組、節目組,人員增至12人。建台後,自行設計裝置1套簡易電視中心設備,於10月1日不定期試驗播放自辦節目。1974年國慶節開始改為定期試驗播放,每週二、四、六播出3次。由於設備簡陋,只搞一些圖片新聞、電影之類的節目。
1975年4月,電視轉播台搬遷到市政府五樓辦公。1976年8月26日,上站804台開通,開始轉播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每週一、三、五、日轉播,二、四、六播放自辦節目。1977年元旦,打出“雞西電視台”台標,機構由原4個組合併為技術和節目2個組,人員增至17人。1979年11月,市廣播局向市政府建議,在雞冠山建立微波站,市政府決定將電視發射機從市政府大樓遷入雞冠山微波站,擴大場強覆蓋。省廣播電視廳規劃建設由804台經雞西市到密山、虎林的微波傳遞支線。
隨着雞冠山微波站的正式開通使用,在雞西可同時收看到兩套電視節目,即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和黑龍江電視台節目。
1984年底,經省、市有關部門批准,將雞西電視轉播台更名為“雞西電視台”(定為處級單位),呼號為“雞西電視台”,使用DS—7,發射功率1千瓦,並於翌年元旦正式開播。 [3] 

雞西廣播電視台融合階段

2019年12月,將雞西人民廣播電台、雞西電視台、雞西日報社、雞西晚報、雞西廣播電視賽音廣告中心、雞西廣播電視報、雞西新聞網站、雞西日報印刷廠整合,掛牌成立雞西市融媒體中心,是雞西市委直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機構規格正處級,歸口雞西市委宣傳部領導。 [5] 
2022年,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雞西廣播電視台呼號正式開啓。 [4] 

雞西廣播電視台下屬頻道

電視節目:
1、新聞綜合頻道(高標清同播) 2、公共頻道(高標清同播) ;
廣播節目:
1、綜合廣播 2、文藝生活廣播 3、交通廣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