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病毒性關節炎

鎖定
雞病毒性關節炎(Avian viral arthritis,簡稱AVA),又稱病毒性腱鞘炎、呼腸孤病毒感染,是由禽呼腸病毒(Avian reovi-rus,簡稱ARV)引起的一種雞的關節病變性傳染病。病雞一側或兩側跗關節腫脹、腓腸肌腱結節性肥厚以及肌腱斷裂和腿曲變形。 [2-3] 
雞病毒性關節炎分佈廣泛,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在急性發病雞羣中,特別是種雞羣,常因生長緩慢或停滯、飼養利用率低以及死淘率高等,給養雞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物檢疫疫病名錄》中,規定為三類傳染病。 [1]  [4] 
預防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式是早期發現病雞及時隔離淘汰,避免擴散。平時注意飼養管理加強消毒衞生,確保圈舍清潔乾燥,不要飼養來自病雞場的雛雞,並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 [2] 
中文名
雞病毒性關節炎
外文名
Avian viral arthritis
別    名
病毒性腱鞘炎
別    名
呼腸孤病毒感染
病原體
呼腸孤病毒
易發動物
症    狀
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跛行

雞病毒性關節炎病害學史

20世紀40年代,懷疑某些原因不明的關節炎和肌腱斷裂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 [1] 
1957年,從臨牀病雞的關節中分離到1株病毒,1959年,利用該毒株成功地複製了關節炎病例,因而將這一疾病命名為雞病毒性關節炎,以區別於細菌性和支原體性關節炎。 [1] 
1954年,首次從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雞的呼吸道內分離到禽呼腸孤病毒,1972年,上述兩種病毒確定為禽呼腸孤病毒(Avian reovirus ARV)。 [1] 
1967年,英格蘭首次報道自然病例,隨後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法國、匈牙利、日本、古巴等國家相繼報道了該病。 [1] 
1985年,首次證實中國也有本病的發生。 [1] 
1989年,中國首次從臨牀病雞中分離出雞病毒性關節炎病毒。 [1] 

雞病毒性關節炎病原特徵

ARV屬呼腸孤病毒科、呼腸孤病毒屬,無囊膜雙股的RNA病毒。病毒粒子具有雙層衣殼,20面體對稱,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徑約為75納米。基因組可分為L(L1L2L3)、M(M1M2M3)和S(S1S2S3S4)3組10個節段,共編碼12個蛋白,即10個結構蛋白2個非結構蛋白。 [6] 
呼腸孤病毒結構 呼腸孤病毒結構
圖:呼腸孤病毒結構 [5] 

雞病毒性關節炎為害症狀

雞病毒性關節炎急性型

急性型病毒性關節炎主要多見於敗血型病雞。發病後病雞主要表現為:精神委靡,採食量下降或廢絕、全身發紺和脱水,雞冠齒端呈現紫色,肉呈紫黑色,發病後很快死亡。急性型病例關節症狀不明顯。 [4] 

雞病毒性關節炎慢性型

病毒性關節炎臨牀上主要表現為:跛行,少數雞附關節不能運動,病雞精神沉鬱,採食量下降,縮頭呆立,個別病雞還喜歡坐在關節上;病變起初始見於足部,隨之蔓延至膝部,跗關節和腱鞘腫脹。日齡較大的肉雞中可見腓腸肌腱斷裂導致跛行加劇,生長停滯,消瘦;有時,個別病例不表現關節炎和腱鞘炎,但在屠宰時可見趾屈肌腱和腓腸肌肌腱腫大,雙側肌腱斷裂。由於患病雞行走困難,容易受到其他雞的擠壓,不能及時採食到飼料和飲水最終衰竭而死。 [4] 

雞病毒性關節炎流行情況

雞病毒性關節炎傳染源

呼腸孤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雞和火雞是自然宿主。由於病毒可以在雞體內持續存活10個月,因此,病雞和帶毒雞是該病的傳染源。 [4] 

雞病毒性關節炎傳播途徑

病雞和易感雞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播該病,患病雞經糞便排出呼腸孤病毒病毒,污染飼料和飲水後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行傳播。病毒起初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內複製,隨着血液進行擴散。病毒性關節炎在雞羣中也可垂直傳播患病雞產的蛋帶有病毒,孵化後不久的雛雞即可引起發病。 [4] 

雞病毒性關節炎易感年齡

不同年齡階段、類型及品系的雞均可發生,尤以肉雞多發,肉雞比蛋雞易感染,公雞比母雞易感染。主要以15日齡以內雞發病較為常見,自然發病多見於4~7周齡的雞日齡越大,其敏感性越低,2月齡以後,很少發生該病。成年雞感染後可引起敗血症,發病率可高達95%但死亡率較低,一般不超過5%。 [4] 

雞病毒性關節炎發病季節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一般呈散發或地方流行性,秋冬季發病甚為嚴重。 [4] 

雞病毒性關節炎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病雞全身發、脱水,雞冠和肉呈紫黑色。病變主要在脛部和足部,病雞的跗關節囊、趾關節囊、趾屈肌腱及腱鞘內有淡黃色或帶血的滲出物;個別病例有膿性滲出物,這可能與某些細菌的繼發感染有關;滑膜內有充血或出血點,急性期的關節囊及腱鞘充血;成年雞和大齡雛雞容易發生單側或雙側腓腸肌腱斷裂,關節軟骨潰爛,關節腔草黃色或帶血色的滑液增多,並混有纖維素性絮片;個別病雞耐過後可轉成慢性症狀,慢性病例的關節腔內的滲出物較少,關節硬化變形,腱鞘硬化和粘連,趾向後彎曲,關節皮膚茶褐色,在趾關節遠端關節軟骨上出現點狀潰爛,有的在切面可見到肌和腱交接部發生的不完全斷裂和周圍組織粘連。剖檢還可見到心外膜炎,肝、脾、腎腫大,且有細小的壞死灶,卡他性腸炎,病雞很快因衰竭而死亡。 [4] 
患雞病毒性關節炎的病雞 患雞病毒性關節炎的病雞
圖:(a)和(b)22日齡:患有單側跛行(通常稱為“曲棍球棒”腿或“綠跗關節”)並伴有皮下出血。(c)40日齡:肌腱斷裂(見紅色箭頭)。(d)36日齡:繼發細菌感染(見紅色箭頭所示乾酪樣滲出物)。 [7] 

雞病毒性關節炎診斷方法

雞病毒性關節炎臨牀診斷

根據發病特點,臨牀症狀及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特別是趾部、腱鞘腫脹,同時伴有心肌纖維間的異嗜細胞浸潤具有診斷價值。 [1] 

雞病毒性關節炎病毒分離和鑑定

取病變的腱鞘、關節液等病料接種雞胚、細胞等方法進行病毒的分離,呼腸孤病毒遍存在於家禽體內,所分離的病毒是否為致病性病毒,尚需要進行病原性測定及耐熱性測定,以確定是否為病毒性關節炎病毒。也可進行SDS-PAGE電泳,根據其電泳圖譜來確定。 [1] 

雞病毒性關節炎血清學診斷

  • 瓊脂擴散試驗:常用於檢查呼腸孤病毒的羣特異性抗體。主要是用標準抗原去檢測未接種疫苗的雞羣中的抗體,此方法特異性較高。 [1] 
  • 中和試驗:最好採用雞腎細胞蝕斑減數試驗,由於需要應用不同血清型的幾個病毒株以及不同稀釋度的待檢血清,因而這一試驗的工作量較大,不太常用。 [1] 
  • 熒光抗體試驗:用AVAV吉林株為免疫源,製備該病毒的高免血清若用間接熒光抗體,方法更靈敏,也更適用於進行定量分析。
  • ELISA試驗:此方法更適合於羣體呼腸孤病毒抗體水平的分析,其結果與中和試驗結果相一致。 [1] 

雞病毒性關節炎防治措施

雞病毒性關節炎綜合防治

加強飼養管理,逐步淨化雞羣,給雞羣提供優質的全價飼料,嚴禁飼餵發黴變質的飼料保證每天有充足乾淨的飲水,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及時清掃欄舍的糞便,並將糞便堆放到指定的區域進行消毒和發酵處理。及時對飼養工具進行清洗和消毒,地面及過道消毒可選用3%火鹼溶液、20%石灰乳、4%來蘇兒等進行輪換消毒,同時用百毒殺、碘伏2000、菌毒殺等消毒劑帶雞噴霧消毒。此外要控制好飼養密度,做好欄舍通風和保暖工作。 [4] 
迅速隔離患病動物,淨化雞羣,一旦發病後立好隔離封鎖,將病雞挑揀出來,進行隔離治療或淘汰處理,以逐步淨化雞羣。嚴格使用上述消毒方法進行消毒處理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深埋處理。 [4] 
堅持自繁自育,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儘量不要從有該病的雞場引進雛雞或種蛋,每批雞出欄以後對欄舍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空置一段時間後,方可再引進新雞進行飼養。 [4] 

雞病毒性關節炎藥物預防

在飲水中添加魚肝油粉令其自由飲水,連用7天。也可添加乳酸環丙沙星和乳酸諾氟沙星原粉進行自由飲水,2次/天,連用5~7天。 [4] 

雞病毒性關節炎疫苗接種

對於易感的雞場和雞羣,可在8~12日齡時使用雞病毒性關節炎疫苗皮下注射或飲水免疫,然後在50~90日齡時用滅活疫苗加強免疫一次,這樣,種雞的後代雛雞可獲得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能有效降低經蛋傳播的風險。免疫接種時要注意,儘量要與馬立克病、法氏囊病弱毒苗的免疫間隔5~7天左右以防止發生免疫干擾。 [4] 

雞病毒性關節炎治療措施

對個別關節症狀較輕的雞可使用2.5%普殺平注射液肌肉注射,0.5毫升/只,2次/天,連用3~5天,在飼料中添加金剛烷胺和病毒清等中藥進行治療。 [4] 
參考資料
  • 1.    王丹.雞病毒性關節炎[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 26(2):28-29.DOI:10.3969/j.issn.1008-3111.2006.02.010.
  • 2.    楊果平.肉雞病毒性關節炎的防治[J].養禽與禽病防治, 2018(10):1.DOI:CNKI:SUN:YQYF.0.2018-10-008.
  • 3.    陳華美,曹三傑,文心田.雞病毒性關節炎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 2006, 27(3):4.DOI:10.3969/j.issn.1007-5038.2006.03.012.
  • 4.    孟媛,付江波,王延峯.雞病毒性關節炎的防治要點[J].畜牧與飼料科學, 2015, 36(8):2.
  • 5.    REOVIRUS  .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引用日期2023-12-26]
  • 6.    歐陽文軍,秦卓明,劉金華,等.雞病毒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家禽, 2007(16):32-35.DOI:10.3969/j.issn.1004-6364.2007.16.010.
  • 7.    Victor Palomino-Tapia, Darko Mitevski, Tom Inglis, Frank van der Meer, Mohamed Faizal Abdul-Careem,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emerging avian reovirus variants isolated from viral arthritis cases in Western Canada 2012–2017 based on partial sigma (σ)C gene,Virology,Volume 522,2018,Pages 138-146,ISSN 0042-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