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

鎖定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Mycoplasmasynoviae infection)又稱雞黴形體病,是由雞滑液囊支原體 (Mycoplasma synoviae ,簡稱MS)引起、發生在雞身上的一種病害。病雞主要特徵為滲出性滑膜炎、睫鞘滑膜炎或是黏液囊炎,表現為關節腫大、跋行。 [4]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不僅能夠水平傳播,還可以經過種蛋進行垂直傳播;一旦雞羣受到感染病原體就會在雞體內定植,並且無法徹底根除,致使其在雞羣中長期蔓延,引起上呼吸道症狀、傳染性滑膜炎及黏液囊炎,導致雞隻生長髮育遲緩和飼料利用率下降,降低產蛋率及蛋品質。 [2] 
該病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良好的飼養管理和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控制禽支原體病的基礎。日常加強飼養管理,給雞羣提供優質的全價飼料,嚴禁飼餵發黴變質的飼料,並保證飲用水充足、乾淨衞生,以提高雞羣的抗病能力。 [2] 
中文名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
外文名
Mycoplasma synoviae infection
別    名
雞黴形體病
性    質
支原體病
危害物種
病    原
雞滑液囊支原體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病害學史

20世紀50年代初,由Olson等人發現與支原體感染有關。 [7] 
1967年,Dierks等人將致病生物命名為S型禽支原體。 [7] 
1982年,Jordan等人將其確認為一個單獨的物種,即滑膜支原體。 [7]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病原特徵

雞滑液囊支原體是一種大小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原核微生物呈多形態的球形體或球杆狀,直徑約0.2~0.4微米,革蘭氏染色陰性。只有一個血清型,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異。人工首次培養培養時,用棉拭子採集病雞的鼻腔、氣管腫脹關節及氣囊等部位的樣品,將棉拭子內容物擠壓到液體培養基中進行培養,最適培養温度為37℃,由於組織抗原、抗體和毒素的存在,一般需在24小時後繼代移植一次,轉移至改良Frey氏培養基上培養3~5天后,可在低倍鏡下觀察到隆起、煎蛋樣菌落。也可通過卵黃囊接種9日齡雞胚,6~11天后死胚表現為胚體發育不良全身水腫、肝壞死、脾腫大及皮膚出血點、尿囊膜出血等。 [3] 
雞滑液囊支原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弱,對酸、高温敏感。多種消毒劑均可將其殺死。研究表明,MS在棉織物中可存活2天,羽毛中可存活3天,在木頭、秸稈中可存活12小時;MS對泰樂菌素、氯黴素、恩諾沙星、諾氟沙星、鏈黴素等抗生素較為敏感,體內易對大環內酯類藥物產生抗藥性。 [3] 
滑液支原體在PPLO瓊脂上的菌落(X40) [5]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為害症狀

雞感染滑液囊支原體可引起呼吸道症狀和傳染性滑膜炎症狀。經呼吸道感染的雞在4~6天時出現輕度羅音,主要呈現慢性亞臨牀症狀。以傳染性滑膜炎為主要症狀的雞羣,發病初期可出現雞冠蒼白、踱行、採食量下降等症狀。隨着病情的發展,雞羣出現羽毛粗亂,雞冠萎縮,大部分雞關節爪墊腫脹,尤其是肉雞,關節炎症狀明顯,嚴重影響生產力。一些慢性感染的蛋雞關節腫大、腿的症狀並不明顯,病雞呈現消瘦、脱水,生長緩慢,部分雞的排泄物可見大量尿酸或綠色的尿酸鹽沉積。 [4] 
受感染的雞表現出運動障礙,直立羽毛和發育遲緩(A1)等臨牀症狀,解剖學檢查顯示,在擴大的關節(A2,A4)和腳墊(A3)中存在濃稠,透明至乳白色的滲出物。 [6]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流行情況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多發,各品種及年齡階段的雞隻均可感染,但雛雞比成年雞更易感,多見於4~16周齡的母雞。發病率可高達80%~90%,但死亡率通常較低,約為1%~10%左右。該病一般在龍骨滑液囊、跗關節、爪墊等處發生病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幾處病變不一定是同時發生的,而是先後出現。其中龍骨滑液囊處較早發生病變通常在20~30日齡左右出現;而附關節、爪墊處發生病變較晚通常在70~80日齡左右出現此時跗關節、爪墊腫脹,導致雞的下肢不能正常站立而出現跛行,症狀較明顯,易被發現;而僅僅在龍骨處形成水時由於上面覆蓋有羽毛而容易被忽視。如果病雞在幼齡階段未被及時發現或未獲得及時治療,則會影響雞隻生長髮育,從而導致無法按時開產,也難以形成產蛋高峯,使產蛋率下降。另外,雞羣發生MS感染時,易發生其他呼吸道疾病如ND、H9、H5、IBV、大腸桿菌等的混合感染,加劇呼吸道症狀加劇死亡;MS感染還會造成其他活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增加免疫副反應,容易引發激發感染增加死亡率,造成較大的損失。 [2] 
由於受養殖環境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MS發病率增高,MS感染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國外有學者對商品蛋雞、種雞、肉雞及其父母代等雞羣中MS感染情況進行了檢測和統計。數據表明,在美國商品蛋雞中MS感染率高達100%,種雞則未發現有感染;英國隨機檢測的56個商品蛋雞農場中,其中有78.6%的農場抗體檢測呈陽性;荷蘭一些商品雞場進行的MS血清學調查表明蛋雞和肉雞的祖代雞羣MS血清陽性率降低,分別為0和10%左右;父母代雞羣的陽性率分別為25%和35%左右而商品蛋雞和肉雞羣的MS陽性率分別達到50%和73%。由此數據可以看出,祖代父母代種雞場對飼養管理及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重視程度普遍高於商品代雞場,致使MS陽性率也低於商品代雞羣。 [2] 
中國MS的流行情況還沒有廣泛的數據。有學者稱,2008年中國MS感染率約為20.7%,且MS在中國的感染呈現蔓延趨勢。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廣東廣西、遼寧湖北呼和浩特、上海等地各品種雞羣均有MS的報道,且感染率在逐年上升。其中,江蘇部分地區雞羣血清檢測結果表明,MS感染平均陽性率約為57.7%最高可達82.4%,給中國養禽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且損失也呈現逐年增加趨勢。 [2]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診斷方法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診斷方法有培養分離鑑定、血清學診斷及分子生物學診斷,在大多數雞場的實踐中,通常使用平板凝集試驗進行初步診斷。 [1] 
病毒的分離培養
從病變關節處分離滑液囊支原體病菌,取病料接種在培養基上,37°C下培養3~7天,當酚紅指示劑的顏色變淺至橘紅或黃色時,停止培養,並將其移植到新的培養基中,或直接分離病料用顯微鏡觀察菌落形態。急性發病的病雞比較容易分離出菌落,慢性發病的病料組織中活菌數量較少,尤其是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時。 [1] 
血清學診斷
血清學診斷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方法主要有血凝抑制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血清平板凝集試驗等。是臨牀上使用最普遍的診斷方法。其中血清平板凝集試驗診斷快捷、操作方便,適合在生產中使用,但該方法出現假陽性的概率比較高,並容易出現交叉反應和血污感染。血凝抑制試驗操作較簡單,主要是檢測血清中的抗體,該方法特異性高、結果準確,但只適用感染後7天才能確診不適合早期診斷。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也是應用較普遍的一種診斷方式,該方法特異性強,並隨着技術的進步,該方法也越來越先進和準確。 [1] 
鑑別診斷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在臨牀上容易與雞病毒性關節炎、雞葡萄球菌病、缺鈣等疾病相混淆。診斷過程中要準確判斷以免誤診。病毒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單側或雙側附關節腫大,關節處皮下的瘀血呈暗綠色,附關節肌肉腫大,顏色發青,肌腿處有斷裂,並含有血凝塊,而滑液囊支原體病的關節只是腫大,沒有顏色上的變化,但有滲出物。葡球菌性關節炎的特點是病患處的羽毛容易脱落,皮膚顏色變暗,肌肉的彈性喪失,毛囊內和關節內均有炎性滲出物,關節液顯微鏡觀察能夠檢出球菌。而缺鈣主要是骨骼硬度變低,柔軟容易折斷,但附關節沒有明顯腫大。 [1]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防治措施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能有效減輕MS的感染但最好用本場分離的支原體做藥敏試驗,根據結果選用高敏感藥物對發病雞羣進行治療。還應避免長期使用某種抗生素引起支原體的耐藥性,以及藥物殘留造成的危害。可採用泰樂菌素和慶大黴素浸蛋或注射的方法對蛋進行處理或加熱處理種蛋等以防止種禽羣的MS經蛋傳播。在開產前,種雞接觸MS強毒可以減少蛋傳播的發生,但這種方法僅限於感染幾率很大的種羣使用。抗生素治療不能根除雞羣中MS的感染。 [4]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免疫接種

用於預防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疫苗主要有澳大利亞經突變篩選出的一種活的温度敏感型MS疫苗(MS-H),由MS-H野毒株86079/7NS經過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誘變得的弱毒疫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實驗室和臨牀上已經得到證實。 [4] 

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綜合措施

藥物治療和免疫接種的同時,採取有效可行的綜合防治措施,尤其是當前呼吸道疾病錯綜複雜和多種因素造成的腿癱病的情況下,配合飼養環境的改善、衞生水平的提高,飼養管理的強化等綜合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在該病的防制上尤為重要。此外,還要加強祖代和父母代種雞羣MS的流行病學監測,堅持預防為主、加強管理、綜合防治的原則,從源頭控制該病的發生和流行,致力於無支原體感染種雞羣的培育。堅持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增加批間間隔,加強消毒和檢疫。 [4] 
參考資料
  • 1.    蔣維銀.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流行特點與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 2017, 13(11):3.DOI:10.3969/j.issn.1673-4556.2017.11.114.
  • 2.    李廣升,代珊,左新桐,等.雞滑液囊支原體病流行情況與防控措施[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 2017(12):3.DOI:10.ssss/j.issn.1004-5090.2017.12.011.
  • 3.    李燕,郭龍宗,石海春.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J].家禽科學, 2017, 11(No.277):28-30.DOI:CNKI:SUN:COOK.0.2017-11-008.
  • 4.    丁美娟,尹秀鳳,黃顯明,等.雞滑液囊支原體病研究進展[J].中國家禽, 2013, 35(13):3.DOI:10.3969/j.issn.1004-6364.2013.13.012.
  • 5.    Tebyanian, Hamid,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ycoplasma Synoviae From Suspected Ostrich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Kerman Province, Iran.” Jundishapur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vol. 7, no. 9, Sept. 2014, p., doi:10.5812/jjm.19262.
  • 6.    Sun, SK., Lin, X., Chen, F. et 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ycoplasma Synoviae in native chicken breeds in China. BMC Vet Res 13, 115 (2017). https://doi.org/10.1186/s12917-017-1029-0
  • 7.    Ley, David H., and H. W. Yoder Jr.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 Diseases of poultry 12 (2008): 80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