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娃草屬

鎖定
雞娃草屬(學名:Plumbagella)是藍雪科下的一個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該屬僅有雞娃草Plumbagella micrantha (Ledeb.) Spach一種,分佈於中亞。本屬染色體基數為6。
中文名
雞娃草屬
拉丁學名
Plumbagella Spa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石竹目
藍雪科

雞娃草屬形態特徵

雞娃草標本
雞娃草標本(6張)
一年生草本。葉互生,基部半抱莖,兩側耳部沿莖上細稜下延。花序生於莖枝頂端,初時近頭狀,漸延伸成短穗狀;小穗含2-3花,具1枚葉狀的草質苞片,每花具2枚膜質小苞,花小,具短梗;萼硬草質,管狀圓錐形,略顯有5稜角,先端具5裂片,裂片邊緣着生具柄的腺,萼筒無腺而於結果時自稜上形成1-2個雞冠狀突起;花冠具狹鍾狀的筒部與5個近直立而露於萼外的裂片;雄蕊下位,或與花冠筒之基部略接合,花葯長卵形;子房卵形,先端漸細;花柱1枚;柱頭5枚,伸長,指狀,內側具釘狀腺質突起(受粉面)。蒴果尖長卵形;種子長卵形。

雞娃草屬分佈

雞娃草屬 雞娃草屬
單種屬。分佈於我國青藏高原至天山北坡和阿爾泰山區。蒙古和蘇聯也有。 [1] 

雞娃草屬下級分類

雞娃草Plumbagella micrantha (Ledeb.) Spach [1] 
雞娃草屬
雞娃草屬(5張)
一年生草本,高(5)10-30(55)釐米,或多或少被細小鈣質顆粒;莖直立,通常有6-9節,基節以上均可分枝,具條稜,沿稜有稀疏細小皮刺。葉長(1.5)2-7(10.5)釐米,寬(0.5)1-2.6釐米,中部葉最大,下部葉片上部最寬,匙形至倒卵狀披針形,有略明顯的寬扁柄狀部,愈向莖的上部,葉片漸變為中部最寬至基部最寬,狹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由無明顯的柄部至完全無柄,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由無耳(最下部的葉)至有耳抱莖而沿稜下延,邊緣常有細小皮刺。花序長約0.7-2釐米,通常含4-12個小穗;穗軸被灰褐色至紅褐色絨毛,結果時略延長;小穗含2-3花;苞片下部者較萼長,上部者與萼近等長或較短,通常寬卵形,先端漸尖,小苞片膜質,通常披針狀長圓形,遠較苞片為小;萼綠色,長4-4.5毫米,筒部具5稜角,先端有5枚與筒部等長的狹長三角形裂片,裂片兩側有具柄的腺;結果時,萼筒的稜脊上生出雞冠狀突起,萼也同時略增大而變硬;花冠淡藍紫色,長5-6毫米,狹鍾狀,先端有5個卵狀三角形裂片,裂片長約1毫米;雄蕊幾與花冠筒部等長或略短,花葯淡黃色,長約0.5毫米,花絲白色,長約3毫米;子房卵狀,上端漸細成花柱。蒴果暗紅褐色,有5條淡色條紋;種子紅褐色,長達3.3毫米,徑達1.7毫米。花期7-8月,果期7-9月。
產西藏、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至西部祁連山區)、青海和新疆(北部);見於濕寒山區的山谷和山坡下部奮海拔通常在2000-3500米;生長在細砂基質的路邊、耕地和山坡草地不遮蔭的地方。蒙古和蘇聯也有。模式標本採於阿爾泰山西部北麓。
青海民間用此種植物的葉治療某些癬疾,效果很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