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雜説

(葉千華文選)

鎖定
《雜説》選自葉千華著作《千華隨筆》。轉載於豆丁網 [1] 
作品名稱
雜説
作    者
葉千華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出處
《千華隨筆》
文學體裁
雜文

目錄

雜説隨筆原文

雜説
作者葉千華
人生是充滿智慧的歷程,而智慧莫過於為了養身和養心來成就自己。
養身是謀求生存,是為生理而努力,需要技能。養心是超越境界,是為心理而奮鬥,需要覺悟。我們無論如何突破,如何認識,都需要通過外在的事物,洞察其本質,知道其根源,從而作出明智的選擇,採取理智的行動。
我們懂得物質與精神是相互聯繫的,是互補的,缺少誰都是不完整的,很難説是美好的。人生的過程就是一種生存的智慧過程,需要勞動、鍛鍊、休息、思考和創造來完成的。人的一生也就在儒道佛的家裏家外求生退身,其結果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無論是什麼人或那類人,無論你的產業有多大,交際有多廣,人脈有多旺,一生所面對的,橫豎就是心中的那幾個人那幾件事和身邊的那幾個人那幾件事。你能愛的恨的和喜歡的討厭的,也是那幾個人那幾件事。
歷經苦難和災難的人,只要你還活着、想着、做着,你就應當是知足知心知己的人。為愛是一種追求,為生是一種奉獻。我們在想着自己的時候,更要去想着別人,或者替別人想想。這就是我們為人做事的偉大和道德,是其它動物所沒有的。人類在發展自己的同時,提高和豐富了生活,並以快樂的精神和健康的思想告慰身心。人生是需要建立在和諧、文明、幸福、美好的社會和世界裏的。因此,人們從未間斷過為希望而努力,為理想而追求。
一個人倘若沒有了精神思想和靈魂,活着不過是行屍走肉,身體不過是人的軀殼。我們知道,人的快樂和幸福不是別人能看到的,也不是別人能説能想到的,而是通過自己感受感覺到的。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交流和溝通的,關於愛的對話,就人來説沒有什麼是多餘的。為人做事的目的和意義也盡在我們的思想和需要之中。
對於一些人來説,物質財富使得他們越來越奢侈,越來越遠離簡樸的生活。他們為了追求金錢而淺薄得失去了做人的品質,為得不到而憂愁,得到了為擔心失去而焦慮,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一旦擁有了物質上的東西,他們也從此成為物質的奴隸。由此,房奴車奴等也就應運而生,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為物質的服務上,主人成了僕人,生活失去了自由,身心套上了枷鎖;精神的奴役和負擔,奢侈沒有了價值。幸福和快樂便在勞累中喘息,在慾望中窒息。一個沒有素質的人,再怎麼追求,也瀟灑不起來;一個沒有修養的人,再怎麼富裕,都高貴不起來!
當奢侈成為社會的潮流和時尚,儉樸這種人生最重要的美德就越來越離我們遠去。
我們知道,有壓迫就有反抗,有正義就有邪惡,有什麼樣的愛好就有什麼樣的追求,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社會。在我們的親友和同學同事同志的人羣中,還真難看到能經得起考驗而不被利益誘惑的人。原因是沒有誰不自私自利,也沒有幾人是講原則有底線的。很多人都在得失的利益中而計較而爭鬥而拼命。因此,不愉快不文明不道德不理性的人事層出不窮,人類的“智慧”從此也走上了詭計陰謀之途,一些“聰明”之人做出了愚昧愚蠢之事。智慧被玷污而不再智慧,聰明被利用而不再聰明。
在蹲着站着擠着推着追着趕着生活的人羣裏,人們總還是有時間和空間屬於自己,很多人不知道是自己放棄了自己,放棄了本該擁有的自由和快樂。有的人沒錢時窮,有了錢更窮,在窮人堆裏窮,在富人窩裏窮,窮翻了身還是窮,那真是窮人窮相。可是社會何時能少了窮人?如果沒有窮人或離開了窮人,富人恐怕也無法生存。
人類社會發展應該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來看待,它主要是在物質、精神和政治等方面,經濟、教育和文化等層次,科學、衞生和文明等角度。通過這些看現實現狀,還要看人的愛好、習慣、追求和奉獻,看人會什麼和不會什麼,懂什麼和不懂什麼,愛什麼和不愛什麼,想什麼和不想什麼,做什麼和不做什麼,要什麼和不要什麼。想明白了,貧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愛了什麼做了什麼。
如今,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事沒少見,可惜一些人缺的唯獨是最尊貴最難得的骨氣。其實並不難理解,再忠厚善良聰明的人,在利益獲取面前也會幹出令人傻眼的事;再美好正當光明的事,在錢權交易之中都能看到讓事醜惡的人。很多尊嚴和形象,猶如在懸崖峭壁上勒馬,手失繮繩就會連人帶馬摔得粉身碎骨。
(選自葉千華著作《千華隨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