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雜藝第十九

鎖定
《雜藝第十九》是南北朝顏之推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雜藝篇
作    者
顏之推
創作年代
南北朝時期
作品出處
《顏氏家訓》裏的第十九篇
文學體裁
散文
社會意義
告誡子孫

雜藝第十九作品原文

段落一
真草①書跡,微須留意。江南諺雲:“尺牘書疏,千里面目②也。”承晉、宋餘俗,相與③事之,故無頓④狼狽⑤者。吾幼承門業⑥,加性愛重,所見法書⑦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⑧由無分故也。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 [1] 
段落二
王逸少①風流②才士,蕭散③名人,舉世惟知其書,翻④以能自蔽也。蕭子云每嘆曰:“吾著《齊書》,勒⑤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王褒地胄清華⑥,才學優敏,後雖入關,亦被禮遇。猶以書工,崎嶇⑦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嘗悔恨曰:“假使吾不知書,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觀之,慎勿以書自命。雖然,廝猥⑧之人,以能書拔擢⑨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1] 
段落三
梁氏秘閣①散逸以來,吾見二王②真草多矣,家中嘗得十卷;方知陶隱居、阮交州、蕭祭酒諸書③,莫不得羲之之體,故是書之淵源。蕭晚節所變,乃右軍④年少時法也。
段落四
江南閭里間有《畫書賦》,乃陶隱居①弟子杜道士所為;其人未甚識字,輕為軌則②,託名貴師,世俗傳信,後生頗為所誤也。
段落五
畫繪之工,亦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嘗有梁元帝手畫蟬雀白團扇及馬圖,亦難及也。武烈太子①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②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矣。蕭賁③、劉孝先、劉靈,並文學已外,復佳此法。玩閲古今,特可寶愛。若官未通顯,每被公私使令,亦為猥役④。吳縣顧士端出身湘東王國侍郎,後為鎮南府刑獄參軍,有子曰庭,西朝中書舍人⑤,父子並有琴書之藝,尤妙丹青⑥,常被元帝所使,每懷羞恨。彭城劉嶽,橐之子也,仕為驃騎府管記⑦、平氏縣⑧令,才學快士⑨,而畫絕倫。後隨武陵王⑩入蜀,下牢之敗,遂為陸護軍畫支江寺壁,與諸工巧雜處。向使三賢都不曉畫,直運素業,豈見此恥乎?
段落六
弧矢①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觀德擇賢,亦濟身之急務也。江南謂世之常射,以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習此;別有博射②,弱弓長箭,施於準的③,揖讓升降④,以行禮焉。防禦寇難,了無所益。亂離之後,此術遂亡。河北文士,率曉兵射,非直⑤葛洪一箭,已解追兵,三九⑥宴集,常縻⑦榮賜。雖然,要輕禽,截狡獸,不願汝輩為之。 [1] 
段落七
卜筮①者,聖人之業也;但近世無復佳師,多不能中。古者,卜以決疑,今人生疑於卜;何者?守道信謀,欲行一事,卜得惡卦,反令恜恜②,此之謂乎!且十中六七,以為上手③,粗知大意,又不委曲④。凡射奇偶,自然半收,何足賴也。世傳雲:“解陰陽者,為鬼所嫉,坎憂貧窮,多不稱泰。”吾觀近古以來,尤精妙者,唯京房⑤、管輅⑥、郭璞⑦耳,皆無官位,多或罹災,此言令人益信。倘值世網⑧嚴密,強負此名,便有詿誤,亦禍源也。及星文風氣,率不勞為之。吾嘗學《六壬式》⑨,亦值世間好匠,聚得《龍首》、《金匱》、《玉軨變》、《玉曆》十許種書,討求無驗,尋亦悔罷。凡陰陽之術,與天地俱生,亦吉凶德刑⑩,不可不信;但去聖既遠,世傳術書,皆出流俗,言辭鄙淺,驗少妄多。至如反支不行,竟以遇害;歸忌寄宿,不免兇終:拘而多忌,亦無益也。
段落八
算術亦是六藝①要事;自古儒士論天道,定律歷者,皆學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江南此學殊少,唯范陽祖𣈶②精之,位至南康③太守。河北多曉此術。
段落九
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藥性,小小和合①,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皇甫謐、殷仲堪則其人也。
段落十
《家語》曰:“君子不博①,為其兼行惡道故也。”《論語》雲:“不有博弈②者乎?為之,猶賢乎已。”然則聖人不用博弈為教;但以學者不可常精,有時疲倦,則儻為之,猶勝飽食昏睡,兀然端坐耳。至如吳太子以為無益,命韋昭論之;王肅葛洪、陶侃之徒,不許目觀手執③,此並勤篤之志也。能爾為佳。古為大博則六箸,小博則二焭④,今無曉者。比世所行,一焭十二棋,數術淺短,不足可玩。圍棋有手談、坐隱之目⑤,頗為雅戲;但令人耽憒,廢喪實多,不可常也。
段落十一
投壺之禮,近世愈精。古者,實以小豆,為其矢之躍也。今則唯欲其驍,益 多益喜,乃有倚竿、帶劍、狼壺、豹尾、龍首之名。其尤妙者,有蓮花驍。汝南 周璝,弘正之子,會稽賀徽,賀革之子,並能一箭四十餘驍。賀又嘗為小障, 置壺其外,隔障投之,無所失也。至鄴以來,亦見廣寧、蘭陵諸王,有此校具, 舉國遂無投得一驍者。彈棋亦近世雅戲,消愁釋憒,時可為之。

雜藝第十九註釋譯文

雜藝第十九白話譯文

楷書、草書的書法,需要稍加用心。江南的諺語説:“一尺長短的信函,就是你在千里之外給人看到的面貌。”那裏的人上承晉、宋流傳下來的風氣,大家都信奉這句話,所以沒有把字寫得很馬虎的。我從小繼承家傳的學業,加上生性對書法喜愛偏重,所看到的書法範本也多,玩味研習的功夫下得頗深,但書法水平最終不高,確實是因為我沒有天分的緣故吧。但是這門技藝也不需要過於精湛。巧者多勞,智者多憂,因為字寫得好就經常被人使喚,反而感覺是一種負擔。韋仲將給子孫留下不要學習書法的誡言,是很有道理的。
王羲之是個風流才士,瀟灑閒散的名人,舉世的人都知道他的書法,反而因此而掩蓋了他的其他才能。蕭子云常常感嘆説:“我撰著《齊書》,編纂成為一部史籍典策,這中間的文采大義,自以為是可觀的,卻只是以書法得名,也是一件怪事啊。”王褒門第高貴,學識淵博,才思敏捷,後來雖然被迫入關,也仍然受到禮遇。但他還是因為工於書法,只能奔波於碑碣之間,辛辛苦苦地揮毫寫字,他曾經悔恨地説:“假如我不懂得書法,大概不會弄到今天這個樣子吧?”由此看來,千萬不要以書法自命。雖是這樣,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因為會書法而得到提拔的也很多。所以説目標不同的人是講不到一塊的。
梁朝秘閣的圖書散逸以來,我所看到的二王的楷書、草書墨跡還很多,家裏就曾經收藏有十卷。由此我才知道陶弘景、阮研、蕭子云三人的各種書法,沒有不受王羲之書法影響的,所以王羲之的書體是書法的淵源。蕭子云晚年書體有所變化,卻是變成了王羲之少年時期的筆法。
江南地區民間有《畫書賦》流傳,是陶隱居弟子杜道士所作。這個人認不得多少字,卻輕率地為繪畫書法制定準則,還假託名師,世人也就輕易傳佈相信,後生晚輩很有被它所貽誤的。
繪畫技藝的工巧,也是十分奇妙的。自古以來的名士,很多都很擅長此道。我們家裏曾經有梁元帝親手畫的蟬雀白團扇和馬圖,也是一般人難以趕上的。武烈太子特別擅長人物寫生,座上的賓客,他隨手勾畫,就成了幾個人像,拿去問小孩,小孩都能知道這幾個人像畫的是誰。蕭賁、劉孝先、劉靈都是除文學之外,又擅長繪畫的人物。他們平時鑑別賞玩的古今名畫,特別當成寶貝珍愛。但習畫的人如果官職沒有通達顯赫,就經常被公家或私人叫去為他們畫畫,這也是一項苦差事。吳縣的顧士端做過湘東王國侍郎,後來擔任鎮南府刑獄參軍,他有個兒子叫顧庭,在梁朝任中書舍人。他們父子倆都會彈琴和書法,尤其繪畫技藝很高,所以也經常被梁元帝叫去畫畫,父子倆常常感到羞愧和憤恨。彭城的劉嶽,是劉橐的兒子,任驃騎府管記、平氏縣令,是位有才學的豪爽之士,繪畫的水平無人可及。後來他隨同武陵王蕭紀進入蜀地,武陵王的軍隊在下牢失敗以後,他被陸護軍遣去畫支江寺的壁畫,與工匠們混雜在一起。以上三位賢人假如都不懂得繪畫,而是專攻儒學,難道會蒙受這種恥辱嗎?
弓箭的鋒利,可以威服天下,前代帝王以此觀察人的德行,選擇賢才,同時也是保全自身的緊要事情。江南地區稱社會上的一般習射叫做兵射,仕宦人家的讀書人大多不操習它;另有一種博射,用軟弓長箭,射在劍靶上,講究揖讓進退,以此表達禮節。對於防禦敵寇,卻毫無用處。戰亂之後,這種射法也不再出現了。河北的文人,大都懂得兵射,不但能像葛洪那樣,用它來防身,而且在三公九卿出席的宴會上,常靠它分到賞賜。雖然如此,遇到那些攔輕捷的飛禽、截狡猾的野獸的圍獵,我還是不願你們去參加。
卜筮,是聖人從事的職業,但近代還沒有好的巫師,所以卜筮的結果大多不能應驗。古時候,用占卜來解決疑惑,現在的人卻因為占卜而產生疑惑,這是什麼原因呢?一個人恪守道義,相信自己的謀劃,打算去幹一件事,卻卜得一個惡卦,反而使他憂懼不安,這就是所説的因占卜而產生疑惑的情況吧!況且今人十次占卜有六七次應驗,就被看成占卜高手,那些對占卜術只是粗知大意,對情況又不詳盡瞭解的人,對是或否兩種結果進行占卜,自然也就只能有一半應驗了。這種占卜術有什麼值得信賴的呢?社會上流傳説:“懂得陰陽之術的人,會被鬼所妒嫉,其命運坎坷,窮困潦倒,大多不得平安。”我看近古以來特別精通占卜術的人,只有京房管輅郭璞,他們都沒有得到官位,多遭受了災禍,這句話就使人更加相信了。如果碰到世網嚴密,勉強地背上善於占卜的名聲,就會產生失誤,這也是招來禍患的根源。至於觀察天文氣象以預測吉凶之事,你們一概不要去做。我曾經學習過《六壬式》,也遇到過社會上的好術士,蒐集到《龍首》《金匱》《玉軨變》《玉曆》等十來種書,對它們進行研究探討卻沒有效驗,隨即就為此感到後悔。陰陽之術,與天地一齊產生,這也是上天對人間昭示吉凶、施加思澤和懲罰的手段,不可不相信;但我們距離聖人的時代已經很遠,社會上流傳的有關陰陽術數的書,都出自平庸者之手,語言粗鄙膚淺,應驗的少,虛妄的多。至於像反支日不宜出行,可有人照樣遇害;歸忌日需寄宿在外,可有人還是不免慘死。説明這類説法死板而多禁忌,也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算術也是六藝中很重要的一項,自古以來,學者們談論天文,制定律歷,都要懂得它,但是這門學問可以附帶地掌握,不可以把它作為專業。江南地區懂得這門學問的人很少,只有范陽的祖𣈶精通它,祖𣈶這人官至南康太守。河北地區的人大多通曉這門學問。
看病開藥方的事,要想達到精妙的地步是很困難的,我不想勸你們以此作為追求目標。只要稍微懂一點藥性,能配一點藥方,家中能夠以此救急,也就是一樁好事了,皇甫謐、殷仲堪就是這樣的人。
《孔子家語》説:“君子不玩博戲,是因為博戲也會使人走入邪道。”《論語》説:“不是有玩博戲下圍棋的遊戲嗎?玩玩這些,也比什麼都不幹好。”那麼聖人是不用博戲、圍棋作為施教手段的。只要讀書人不時時專於此道,有時疲倦,偶爾玩玩,比吃飽了飯整天昏睡,或呆呆地坐着要好。至於像吳太子認為下圍棋無益,叫韋昭寫文章論述它的害處;王肅、葛洪、陶侃不許眼觀棋盤、手執棋子,這些都是對本職工作勤奮專心的表現。能夠這樣當然好。古時候玩大博用六根竹棍,小博用兩個骰子,現在已經沒有懂得這種玩法的人了。現在流行的玩法,是用一個骰子十二個棋子,術數淺短,不值得一玩。圍棋有手談、坐隱等名目,是一種頗為高雅的遊戲;但使人沉溺其中,曠廢喪失的事確實太多,不可經常下。

雜藝第十九詞句註釋

段落一
真草:書體名,真書和草書。真書,即帶有隸書痕跡的楷書。
②千里面目:千里之外可以看到的面目。
③相與:共同、一道。
④頓:頓時。
⑤狼狽:為難窘迫。
⑥門業:家門素業。
⑦法書:作為法則以供學習的字。
⑧良:實在。
段落二
①王逸少:東晉王羲之,字逸少,著名書法家。
②風流:傑出的。
③蕭散:瀟灑,不受拘束。
④翻:反而。
⑤勒:編寫。
地胄(zhòu)清華:門第清高顯貴。地胄:地位、門第。
⑦崎嶇:跋涉,奔波。
廝猥:地位低下。
⑨拔擢(zhuó):選拔提升。
段落三
①秘閣:即內府,古代宮中珍藏圖書之處。
二王: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③陶隱居:即陶弘景。阮交州:即阮研,字文幾,官至交州刺史。
④右軍:即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
段落四
①陶隱居:即陶弘景。善書法。下文“貴師”亦指陶隱居。
軌則:準則。
段落五
①武烈太子:梁元帝長子,名方等,字實相。年二十二戰死,諡武烈。
隨宜:隨意的意思。
蕭賁:南齊竟陵王蕭子良之孫,字文渙,有文才,能書善畫。
猥役:雜役。
西朝:指江陵。梁元帝建都於此。中書舍人:中書省屬官。
丹青:丹砂和青雘,為中國畫中常用顏色。此泛指繪畫藝術。
管記:指記室,掌章表書記文檄。
平氏縣:屬南陽。故城在今河南桐柏縣西。
⑨快士:豪爽之士。
⑩武陵王:即蕭紀,字世詢。梁武帝第八子,天監十三年封武陵王。
下牢:梁朝宜州舊治,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下牢之敗:指梁元帝承聖二年武陵王蕭紀的叛軍被陸法和擊敗之事。
陸護軍:即陸法和。
素業:清素之業,指儒業。
段落六
弧矢:弓箭。
博射:我國古代一種遊戲性的習射方式。
③準的:劍靶。
④揖讓升降:指“博射”的禮節。
⑤直:只。
⑥三九:三公九卿。
⑦縻(mí):得到。
段落七
卜筮:古時預測吉凶,用龜甲稱卜,用蓍草稱筮,合稱卜筮。
②恜恜:憂懼不安的樣子。
③上手:上等手藝。
④委曲:這裏是詳盡的意思。
京房:西漢人,字君明。善占卜。後被處死。
管輅:三國時魏人,字公明。善占卜。
郭璞:晉朝人。字景純。好經術,通陰陽曆算、卜筮之術。後被王敦所殺。
世網:比喻社會上法律禮教、倫理道德對人的束縛。
⑨《六壬式》:《隋書·經籍志》著錄《六壬式經雜佔》九卷,《六壬釋兆》六卷。
⑩德刑:恩澤與處罰。
反支:古代術數星名之説,以反支日為禁忌之日。
歸忌:不宜回家的忌日。
段落八
六藝:古代教育學生的六種科目,謂指禮、樂、射、御、書、數。
②祖𣈶(gèng):南朝梁人,字景爍。古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之子。
南康:郡名,治所贛縣(即今江西贛州)。
段落九
①小小:稍稍。和合:調合,這裏是配藥方的意思。
段落十
①博:博戲,又叫局戲,為古代一種遊戲,六箸十二棋。
②弈:圍棋。
王肅:三國時魏人。字子雍。著名經學家。葛洪:東晉道教理論家。陶侃:西晉人。陶在任荊州刺史時,見佐吏玩博戲、圍棋,就將上述器具投之於江。
④箸:博戲時所用竹棍。焭:博戲時所用骰子。
⑤手談、坐隱:均為下圍棋的別稱。

雜藝第十九作品評析

《雜藝》篇的主要內容是説經、史、文章以外的棋琴書畫、騎射、算術、醫學等都是一門技藝,適當地掌握一些對自己會很有好處,除了擴大知識面以外,還可以增強自身技能,提高生存能力。但是,有一些是封建迷信,對於這些內容最好是不信、不學、不用。

雜藝第十九作者簡介

顏之推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羣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徵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敍,“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雜藝第十九後世影響

《雜藝篇》出自《顏之推·顏氏家訓·第十九篇》 [1] 
《顏氏家訓》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顏氏家訓》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宋代以後,影響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學》,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不唯朱陳二人,唐代以後出現的數十種家訓,莫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顏氏家訓》的影響,所以,王三聘説。“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從《顏氏家訓》之多次重刻,雖歷千餘年而不佚,更可見其影響深遠。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與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