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雜扮

鎖定
雜扮,讀音zá bàn,漢語詞語,意思是一般為雜劇之散段。
中文名
雜扮
注    音
zá bàn
釋    義
一般為雜劇之散段

目錄

雜扮解釋

雜扮:雜扮,又名‘雜班’,又名‘紐元子’,又謂之‘拔和’,即雜劇之散段也。是宋代流行的一種小戲。以劇情簡單,逗人喜笑著稱。 雜扮既可以依附於正雜劇,又可以獨立演出,其演員有的由雜劇演員兼任,有的是專演雜扮的藝人。 也許“雜扮”的應用是介於連演兩場的雜劇時,為了調劑觀眾的興趣,在第一場的雜劇之末才加入的。有胡亂扮演的意思在。“雜班”的班字,應該是和‘扮’字同音的關係。 “紐元子”,其義頗費解,大概是當時的俗語。按“紐”字通俗有假者為“扭”字,用為扭結之意者。“元子”大約就是“糰子”;現在成湯糰,也還有叫做湯元的。所謂“紐元子”也恐怕就是扭成一團的意思;有扭捏作態的意味,許多人湊在一起來裝腔作勢的扭動。其又名“拔和”,則不知作何解釋。 [1] 

雜扮出處

《元刊雜劇三十種》中《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有“拔禾”,系角色名稱。或即由“拔和”演變而來。雜扮之內,是又可以加入“神鬼”的。按宋人所謂神鬼,即裝神扮鬼,此猶有古代“儺”的遺意。這種容納着這麼多雜伎藝的東西,固無怪其稱為雜扮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