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龍營鎮

鎖定
雙龍營鎮,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地處丘北縣東北部,東連温瀏鄉,南接錦屏鎮,西與曰者鎮為界,北與曲靖市師宗縣毗鄰,鎮人民政府距丘北縣城24.5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635.35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雙龍營鎮户籍人口為86936人。 [3] 
清宣統三年(1911年),雙龍營鎮境域設北區。2001年,雙龍營鄉改鎮。 [2]  截至2020年6月,雙龍營鎮轄13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雙龍營村東街338號。 [2] 
2019年,雙龍營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3] 
中文名
雙龍營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
地理位置
丘北縣東北部
面    積
635.35 km²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雙龍營村東街338號
電話區號
0876
郵政編碼
66320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H
人    口
86936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雙龍營鎮歷史沿革

清宣統三年(1911年),雙龍營鎮境域設北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為第二區,轄雙龍營鎮和平山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清龍區雙龍營鎮。
1950年,清龍區改名第二區
1958年,為樂園公社。
1959年,以公社機關駐地命名,改稱雙龍營公社。
1961年,設雙龍營區。
1970年,復為雙龍營公社。
1984年,恢復雙龍營區。
1987年,撤區改雙龍營鄉。
2001年,雙龍營鄉改鎮。
2005年,戈寒鄉併入雙龍營鎮。 [2] 

雙龍營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雙龍營鎮轄雙龍營馬者龍、普者黑、太平、野豬塘、雄山、普格、文告、戈寒、亮山、平坦、平龍、矣則1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66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雙龍營鎮轄13個行政村:雙龍營村、馬者龍村、普者黑村、太平村、野豬塘村、雄山村、普格村、文告村、戈寒村、亮山村、平坦村、平龍村、矣則村; [4]  鎮人民政府駐雙龍營村東街338號。 [2] 

雙龍營鎮地理環境

雙龍營鎮位置境域

雙龍營鎮地處丘北縣東北部,東連温瀏鄉,南接錦屏鎮,西與曰者鎮為界,北與曲靖市師宗縣毗鄰,鎮人民政府距丘北縣城24.5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635.35平方千米。 [3] 

雙龍營鎮地形地貌

雙龍營鎮地處滇東南岩溶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山地、壩子、河谷為主。主要山脈有雄山、亮山、文告,境內最高峯位於木耳箐村民小組後山,海拔1959米;最低點位於矣則村河流下游,海拔786米。 [2] 

雙龍營鎮氣候

雙龍營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9℃,1月平均氣温8℃,極端最低氣温-4℃(1982年1月3日);7月平均氣温26℃,極端最高氣温33℃(2010年7月20日),最低月均氣温8℃(1982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22℃(2010年7月),生長期年平均250天,無霜期年平均280天,最長達300天,最短為2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20小時,年總輻射130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00天(一般為2月10日—12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400毫米(199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658毫米(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7月最多。 [2] 

雙龍營鎮水文

雙龍營鎮主要河流有四級河道7條,雙龍營大河溝,長8千米;補黨河,長8千米;戈寒大河,長5千米;鳳尾河,長4千米;平坦河,長10千米;文告大河,長8千米;洋七大溝,長9千米。河流總長52千米,河網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補黨河從西向東流經轄區內矣堵、補黨、堵泥、矣則4個村民小組,長8千米,流域面積1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三林場河溝、堵泥河溝、補黨河溝、衞納地河溝等。 [2] 

雙龍營鎮自然災害

雙龍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温、冰雹、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冰雹災害年均發生3次,主要發生在6—8月。最嚴重的一次乾旱發生在2011年,因乾旱造成飲水困難的有51個村民小組、5081户、2.3萬人,大牲畜7896頭;農作物受災面積7.1萬畝、林產業受災面積8671畝,農作物成災4.8萬畝、絕收2.8萬畝,造成經濟損失2512萬元。 [2] 

雙龍營鎮自然資源

雙龍營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礦錳礦兩種,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其他自然資源有水能、風能等,水能資源分佈在風尾河和補黨河,風尾河可開發水能資源儲量2300千瓦;補黨河可開發水能資源儲量7000千瓦,尚未開發。風能資源分佈在雄山、亮山兩個村民委員會片區,面積10平方千米,可開發風能資源儲量5萬千瓦。 [2] 
2011年,雙龍營鎮有耕地面積8.6萬畝;林業用地面積37萬畝,累計造林8萬畝,其中防護林6萬畝,經濟林2萬畝。 [2] 

雙龍營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雙龍營鎮轄區總人口7.5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200人,城鎮化率9.5%,另有流動人口200人。總人口中,男性4萬人,佔53.1%;女性3.52萬人,佔46.9%;14歲以下1.66萬人,佔22.2%;15—64歲5.25萬人,佔69.7%;65歲以上6100人,佔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05萬人,佔53.8%;有壯、苗、白、瑤、回、傣、蒙古8個少數民族,共3.47萬人,佔46.2%,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有壯、苗、白4個民族,其中壯族1.59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45.8%;彝族9200人,佔26.5%;苗族5100人,佔14.7%;白族3800人,佔11%。 [2] 
截至2107年末,雙龍營鎮常住人口719091人。 [1] 
截至2019年末,雙龍營鎮户籍人口為86936人。 [3] 

雙龍營鎮經濟

雙龍營鎮綜述

2011年,雙龍營鎮財政總收入2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2%,人均財政收入345元,比上年增長27%,農民人均純收入3823元。 [2] 
2019年,雙龍營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5個。 [3] 

雙龍營鎮農業

2011年,雙龍營鎮農業以種業為主,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012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0.054億元,2011年達到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生產糧食2.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以烤煙、辣椒為主。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4.68萬畝,煙葉產量11.98萬擔;辣椒種植面積3萬畝,產量408萬千克,主要品種有丘北小米辣椒、丘北小椒。 [2] 
2011年,雙龍營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生豬飼養量16萬頭,年末存欄7.9萬頭;羊飼養量1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牛飼養量3.8萬頭,年末存欄2.6萬頭;家禽飼養量35.8萬羽,上市家禽20.2萬羽,生產肉類1.3萬噸,其中豬肉0.8萬噸,牛肉0.2萬噸,羊肉0.1萬噸;畜牧業總產值1.64億元。 [2] 
2011年末,林木覆蓋率達34.7%,公益林以雜木樹為主,經濟林以杉木、核桃、油茶為主。漁業以養殖草魚、鯉魚等淡水魚類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1.5平方千米,人工庫塘養魚0.8平方千米,產量310噸,大中型農業機械58台。 [2] 

雙龍營鎮商貿

2011年末,雙龍營鎮有商業網點866個,職工1200人,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3.8億元,比上年增長11%;生產資料銷售總額0.9億元,比上年增長8%;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集市貿易成交額1.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 [2] 

雙龍營鎮金融

2011年,雙龍營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各項貨款餘額4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2] 

雙龍營鎮郵政電信

2011年,雙龍營鎮郵政業務收入58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00萬元。 [2] 

雙龍營鎮社會事業

雙龍營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龍營鎮有鎮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901人,專任教師80人;小學24所,在校生516人,專任教師4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3所,在校生4452人,專任教師23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教育經費達289.7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89.76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89.76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89.7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4.8%、4.8%、5.4%。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8%,比上年提高了0.6個百分點。 [2] 
雙龍營鎮學校 雙龍營鎮學校

雙龍營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雙龍營鎮有科技開發和服務機構4個,各類科技人才44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2人,經營管理人才10人,技能人才50人,農村實用人才360人。 [2] 

雙龍營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雙龍營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藝術團體41個,文化專業户1個,村文化活動室45個,圖書室13個,藏書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仙人洞農民文藝隊。 [2] 

雙龍營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雙龍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9個,其中鎮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所8個;病牀15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904.92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8人,其中執業醫師18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6人、執業(助理)醫師0.4人、註冊護士0.2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1萬人次,住院手術23台次,出院病人1.2萬人次。 [2] 
2011年,雙龍營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4%,農村衞生則所普及率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5萬人,參合率92.13%;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嬰兒死亡率分別為1‰、0.8‰、0.5‰。 [2] 

雙龍營鎮社會保障

2011年,雙龍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48户人數345人,支出76.5萬元,比上年增長24.6%,月人均184.9元,比上年增長20.4%;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45人次,共支出163.9萬元,比上年增長13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927户,人數3905人,支出417.6萬元,比上年增長29.6%,月人均82元,比上年增長17.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8人,支出20.5萬元,比上年增長18.6%;農村臨時救濟923人次,支出26.3055萬元,比上年增長16.7%。 [2] 
2011年,雙龍營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4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7.6萬畝,倒塌房屋5間,直接經濟損失2600萬元,救災支出183萬元,比上年增長8%,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82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19.45萬元,比上年增長6%,新增就業人員50人,有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1%,全年共幫助7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550人,比上年末增加55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900人,比上年末增加25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00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50人,比上年末增加10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8萬元,比上年增加200元。 [2] 

雙龍營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雙龍營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230千米,投遞點1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郵件2.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485筆,徵訂報紙3萬份、期刊5600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000門,固定電話用户38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70%,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1.2萬户,比上年增加50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90%;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互聯網用户140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寬帶接入用户1387户,比上年增加80户。 [2] 
  • 給排水
2011年末,雙龍營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8千米,生產能力500噸/日,年生活用水10.8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1.6噸;排水管道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項。 [2] 
  • 供電
2011年末,雙龍營鎮鎮區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5台,總容量4萬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5千米,用電負荷25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8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100%。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雙龍營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2公頃,其中公共綠地0.4公頃,綠化覆蓋率8%。 [2] 

雙龍營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雙龍營鎮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客運總量15萬人次,貨運總量23萬噸。普炭一級公路到達普者黑景區,境內長2千米,雙向4車道。206省道過境,省道境內長50千米,雙向2車道,自西向東通往曲靖市和貴州省興義市。 [2] 
2011年末,雙龍營鎮縣鄉(鎮)級公路7條,總長186千米。農村客運站1個,日均發送12輛客車,日客運量30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12萬噸,貨運汽車520輛,980噸位;客運汽車25輛、703座位;貨運量13萬噸,客運量10.8萬人次,鎮區道路總長2.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1.5萬平方米;橋樑1座,總長度15米,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1條,運營總里程達23千米,公交運營車輛12輛,年客運量2萬人次。 [2] 

雙龍營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雙龍營鎮因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有兩眼清澈見底的水潭而得名。 [2] 

雙龍營鎮地方特產

雙龍營鎮名優特農產品有烤煙、辣椒、生薑。 [2] 

雙龍營鎮所獲榮譽

2022年11月,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5]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年5月:568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2170-2172.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579頁.
  • 4.    2020雙龍營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0-05]
  • 5.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  .文旅部.2022-12-07[引用日期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