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音節拍療法

鎖定
對於改變腦電波最簡單的方式之一就是聲音,然而足以有效刺激大腦的低頻音,無法被人耳察覺。這就需要採用一種特殊的技術,它就是雙音拍(Binaural Beat ,縮寫BB.)。同時給雙耳小於或等於10Hz的穩定的聲波刺激,兩種聲波在大腦內得到整合,就會在大腦內產生<10Hz的頻率差,我們把它稱為“第三音”。
對於改變腦電波最簡單的方式之一就是聲音,然而足以有效刺激大腦的低頻音,無法被人耳察覺。這就需要採用一種特殊的技術,它就是雙音拍(Binaural Beat ,縮寫BB.)。同時給雙耳小於或等於10Hz的穩定的聲波刺激,兩種聲波在大腦內得到整合,就會在大腦內產生<10Hz的頻率差,我們把它稱為“第三音”。
中文名
雙音節拍療法
外文名
binaural beats therapy
縮    寫
BBT
解    釋
改變腦電波最簡單的方式

雙音節拍療法節拍療法

示意圖 示意圖
對於改變腦電波最簡單的方式之一就是聲音,然而足以有效刺激大腦的低頻音,無法被人耳察覺。這就需要採用一種特殊的技術,它就是雙音拍(Binaural Beat ,縮寫BB.)。同時給雙耳小於或等於10Hz的穩定的聲波刺激,兩種聲波在大腦內得到整合,就會在大腦內產生<10Hz的頻率差,我們把它稱為“第三音”。
“第三音”只會被大腦感知,通過EEG(腦電圖)我們可以觀察到,持續時間量的“第三音”刺激,會對原有腦電波實施非常有效地大腦加載[大腦加載:當外界刺激作用於大腦時,有可能使腦電波頻率從一種模式(階段)轉變到另一種模式(階段),這個過程就叫大腦加載(Entrain)]。
利用這種技術改善腦波狀態,並精準的刺激大腦相應區域,產生生物效應,改善情緒、狀態或提升潛能。

雙音節拍療法發展應用

1839年,由海因裏希·威廉·大衞(Heinrich Wilhelm Dove)發現,之後這個項目被不斷深入研究,134年後,傑拉爾德·奧斯特(Gerald Oster)在1973年的《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發表了《大腦的聽覺節拍》(Auditory Beats in the Brain)。文章中奧斯特驗證了大衞的研究成果。彙總了長久以來,與之相關的研究成果。同時在原有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新的觀點和實驗數據。他發現雙音節拍可以測量和治療女性荷爾蒙的失調。物理學家托馬斯·沃倫·坎貝爾(Thomas Warren Campbell)和電氣工程師丹尼斯(Dennis)首先發現了,雙音節拍對意識的影響。在他們的指導下,羅伯特·門羅(Robert Monroe)驗證了在4Hz的“第三音”作用於大腦,引發“出體經驗”的生物效應。憑藉着這個發現,門羅首先創造了雙音節拍療法的技術雛形,併成立了“門羅學院”(The Monroe Institute),現在的門羅學院,是一個專門研究雙音節拍和教育的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