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隆骨鋪道蟻

鎖定
雙隆骨鋪道蟻是鋪道蟻屬中一種分佈廣泛的品種,分佈於廣西、雲南、四川、福建、海南、台灣以及除非洲大陸以外的世界各動物地理區。工蟻TL3.0~3.9。唇基中部具3條縱脊,有時兩側還各具1條,但較弱;前緣中央明顯具缺刻。額脊發達,幾達後頭緣,脊突明顯,前胸背板背面觀前緣寬,兩側角尖突;中-並胸腹節縫可見痕跡;並胸腹節刺粗,端部尖,中等長。後側葉三角形,刺端尖,上彎。第1結節略呈長方形,前後面近平行,前後角幾等高。
中文學名
雙隆骨鋪道蟻
拉丁學名
Tetramorium bicarinatum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亞    目
細腰亞目
蟻科
亞    科
切葉蟻亞科
鋪道蟻屬
雙隆骨鋪道蟻
分佈區域
中國南方地區及除非洲外全世界有分佈

目錄

雙隆骨鋪道蟻簡介

工蟻上顎具密集縱刻紋;頭部縱長刻紋不規則,複眼之後網狀刻紋明顯。並腹胸及兩結節背面具網狀刻紋;結節側面具刻點。後腹部第1節基部常具短縱刻紋,其餘部分光亮。立毛豐富,在兩額脊之間的立毛較短,短於複眼最大直徑。頭、並腹胸及兩結節黃褐色;後腹部黃褐色至黑褐色 [1] 

雙隆骨鋪道蟻分佈

廣西、雲南、四川、福建、海南、台灣;除非洲大陸以外的世界各動物地理區。

雙隆骨鋪道蟻温度

温度的調節亦取決於螞蟻羣體的大小,較大羣體維持較高温度,這是生理熱的關係。蟻巢結構制約温庋的高低。有種螞蟻的蟻巢開口處無土丘,深度10釐米為35℃,如蟻築在森林中又具有土丘,在同樣的深度而温度僅22℃文種生理熱的調節可能是土丘和土丘的形狀在起着作用。蟻巢內部的温度亦通過腔室的深度變化而進行調節,同時腔室的温度亦取決於丘上的覆蓋物的厚度和密度。
不論在冬季或夏季,蟻巢內的温度亦高於室內的温度,一般高4℃左右。如平均室温為15℃,平均巢温則為9.8℃;平均室温為29℃,平均巢温為32.8℃;平均室温為19.9℃,平均巢温為23.4℃。螞蟻、幼蟲及蛹均能自身發出熱量。經測定,在25℃下,一隻36毫克的雄性幼蟻,每小時放出的能量是596焦耳,每克重量的幼蟻每小時是15.75~16.80焦耳 [2] 

雙隆骨鋪道蟻改良土壤

地球上螞蟻個體數量超過所有動物種類個體數的總和,而且大多數種類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鑽洞、挖土、搬土、營巢棲息,好像在不停地耕耘着土地。它的個體雖然很小,體重只有0.01毫克,但翻土、移動土壤的力量卻很大。蟻巢密度每平方米0.1~0.3個,移動土壤每平方米達0.28-0.8克。
它通過搬土營巢活動,使土壤的鹼性或酸性變成中性,成為肥沃的壤土。它的活動,使灰化土壤的pH值由原來的6.60改變成6.85。它把沙壤土的pH值由3.90改變成4.30。不斷移動土壤,使土壤變得疏鬆多孔,團粒結構良好。這既有利土壤的保水保肥,防止雨水沖刷;又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加快土壤熟化;還有利於植物根系的伸展,便於從周圍土壤中吸收更多的養分。據測定,在棲息區域內的土壤特別肥沃,作物生長特別豐盛,直立的作物更高。以作物的重量為例,有棲息的土地上,每平方米是160克,而沒有棲息的土壤上種植的作物,每平方米作物於重只有93.5克。
土壤中的動植物有機質,必須經過微生物或動物的分解,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螞蟻在這種有機質的分解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機物質的分解是由細菌和真菌實現的,細菌和真菌在蟻巢中非常集中,比周圍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種類豐富,數量高得多。腐殖質過程的變化是由放線菌緩慢進行完成的。有機質在螞蟻巢中的強化分解速度比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快24%左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