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重譯碼

鎖定
“雙重譯碼”一詞來源於後現代建築, 它是後現代建築的一種創作方法, 即在設計中把古典與現代、歷史與時尚、名流與大眾、新與老這些性質相對的設計元素放在一起, 如同生物界的雜交一樣產生一個新的品種。它是多種文化元素的“混血兒”。“雙重譯碼”對多種設計元素的態度是折衷調和的, 這種折衷是建立在現代主義設計構造基礎之上的。
中文名
雙重譯碼
來源於
後現代建築
性    質
創作方法
基    礎
現代主義設計構造基礎

雙重譯碼簡介

建築學發展到今天已成為多元、多義、多種矛盾交叉的綜合體。現在 ,人們普遍關注建築、關注城市、關注未來。建築創作趨向多元化與邊緣化發展 ,“後現代建築”及其理念是我們不能迴避的課程。70 年代西方建築界興起一股“後現代建築”熱 ,德國當代文學評論家M.科勒 (MichaelKohler)在《後現代主義:一種歷史觀唸的概括》一書中指出:儘管對究竟什麼東西構成這一領域的特徵還爭論不休 ,但“後現代”這個術語此時已一般地適用於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出現的各種文化現象了 ,這種現象預示了某種情感和態度的變化 ,從而使得當前成了一個“現代之後”的時代。

雙重譯碼專家解讀

美國建築評論家 C.詹克斯 (CharlesJencks) 是公認的後現代建築理論的主要發言人 ,在其他學術領域中論及建築學的後現代主義時也都以詹氏的觀點為依據。C. 詹克斯認為建築從古至今原本就具有溝通的基本功能 ,但是國際式樣卻將此功能遺棄 ,C.詹克斯在70 年代給後現代建築下的定義是“雙重譯碼:現代技術與傳統式房子的結合 ,使建築藝術既能與大眾溝通也可與少數建築師對話”。由此可見 ,後現代建築雙重譯碼的主要涵意是:現代主義的繼續與超越。建築要繼承現代建築的優點 ,強調建築的“差異性、故事性、多元性”,並對於現代建築的不足進行反省與修正。

雙重譯碼與平面設計

雙重譯碼提出

“雙重譯碼”一詞最早由著名的建築家、設計評論家查爾斯·詹克斯在他著名的理論著作《什麼是後現代主義》一書中, 他認為雙重譯碼是“名流—大眾”和“新—老”這兩首次提出層含義的簡稱。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當代平面藝術設計正經受新舊價值觀、新舊思維方式和新舊文化觀念的激烈碰撞, 面對傳統的、現代的、不, 我們該如何處理, 後現代建築中的雙重譯同民族的設計語言碼的折衷處理手法給我們平面設計很多有益的啓示。眾所周, 藝術是相通的, 不同藝術門類的創作手法是可以相互借鑑知的。在平面設計領域的創作中, 也有很多運用這種“雙重譯碼”的手法。在大量的優秀平面設計作品中, 不乏有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的並置、時尚與歷史的交融、不同民族文化因素的融, 設計中同時反映“現代性”和“民族特色”, 這些似乎都與後合現代的“雙重譯碼”不謀而合。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為第三屆亞洲藝術節設計的海報, 巧妙地把印度舞蹈演員的前額、中國京劇臉譜中的旦角眉眼、印尼臉譜中的鼻飾、日本歌,舞伎的嘴部等四個國家藝人的面部化裝組合而成新的面譜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傳統圖形通過拼合嫁接, 把亞洲藝術薈萃一堂的主題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種將不同文化元素折衷處理的手法與飛利浦·約翰遜的紐約電話電報大樓的三段式手法同出一轍。由此可見,“雙重譯碼”創作手法在平面設計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雙重譯碼表現形式

平面設計領域中雙重譯碼折衷處理表現的形式有: 傳統與現代設計元素的結合, 以及不同民族設計元素的混合使用。
優良的文化傳統是被歷史選擇的正確的人類文化活動方式。設計離不開文化和傳統, 設計從來就不是可以恣意所為的純粹個人行為。傳統滲透在任何設計環境和任何一個設計師的內心世界中。平面設計作為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不例外, 它和傳統文化有着割捨不斷的血脈聯繫。細心揣摩和瀏覽當代的一些平面設計作品, 我們不難發現在平面設計中把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因子有機結合在一起創作出優秀作品的例子很多。這些作品把傳統的設計元素靈活運用在現代設計中, 既體現出現代平面設計的觀念和時尚, 又能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特徵和審美取向, 顯示出傳統設計元素與現代視覺語言通過折衷處理而緊密結合的藝術魅力。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既有外在形式的拼接, 又有內在精神的暗合。靳埭強先生在許多設計作品中有機地把傳統的設計元, 如中國水墨的特殊肌理效果等與現代設計相結合, 創作素出了許多優秀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平面設計作品。歲寒三友主題海報系列是靳埭強特意為“歲寒三友———詩意的設: 兩岸三地“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計”所設計的海報。 年 月, 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聯合舉辦的“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 兩岸三地“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在汕頭召開, 此次學術研討會意在喚醒廣大華人設計師對中, 並將其靈活運用於現代視覺設計中, 創國傳統圖形的重視作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作品。“歲寒三友”之“松”“竹”“梅”是中國傳統圖形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一致認同的朋友、知己的象徵, 同時也是與會者身份的表明———“三友”即內地、港澳、台灣的設計同行。設計師選擇這三個傳統圖形與現, 可以説是匠心獨具、恰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作此係列海報恰到好處的。傳統圖形與現代字體的筆畫緊密結合, 形成有趣且有機的一個整體, 通過運用現代版式構思設計, 主體突出,錯落有序, 流露出古今融合的新意, 作品不但微妙含蓄地表達了招貼要傳達的主題, 而且富有詩意, 耐人尋味。

雙重譯碼折衷形式

雙重譯碼的另一種折衷形式是“異域混血”, 即把不同文化, 組合成一背景的設計元素在重疊、並列、綜合、交融的基礎上個包容的、開放的文化系統, 不同民族文化在差異和對比中求得和諧統一。“異域混血”通過把不盡相同的文化因素組合在一,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從而形成了一種多元、開放、共生的審起美特徵。著名設計師石漢瑞是一位在歐美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設計師, 多年來, 這位以香港為家的設計師共設計出匯豐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品牌, 對香港銀行、香港賽馬會等設計行業及香港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被譽為“香港設計之父”。石漢瑞先生在香港的巨大成功首先取決於他對東西方文化的完美糅合, 他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跨文化養和較寬廣、較深厚的知識信息, 要多吸收西方的一些先進藝術設計理念, 以創新思維提升設計的品格和競爭力。與此同時,我們要努力建立一個既有民族性又含時代性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現代藝術設計教育要面向傳統文化、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

雙重譯碼發展

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顯示, 藝術設計是一門多元的交叉性的邊緣學科, 需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藝術的共同參與。所以, 培養現代藝術設計的創新人才, 是藝術設計教育的重心。目前, 藝術設計學科的課程內容陳舊, 跟不上學科的發展是藝術設計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學校都是因人設課, 缺乏教學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 這就要求學校改革課程設置, 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應體現於廣泛的課堂教學、課外教學及社會實踐之中。進行現代藝術設計的創新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必須首先具有創新能力, 並在所承擔的整個教學任務和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圍繞創造性人才培養這一教育重心,大膽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方法 構造起新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這裏的核心是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也就是我們談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這就要求藝術設計人才具有多元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現代藝術設計創新應面向國際化。

雙重譯碼製作方法

來源於後現代建築的“雙重譯碼”是藝術設計上的一種創作方法,它通過折衷處理手段,把傳統與現代、新與老、不同文化因素等這些性質相對的設計元素糅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一個新的藝術形象,它是多元文化的“混血兒”。眾所周知,藝術是相通的,不同藝術門類的創作手法是可以相互借鑑的。在平面設計領域中,有很多優秀作品呈現出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並置、不同民族文化因素的融合,設計中同時反映“現代性”和“民族特色”,這些都與“雙重譯碼”不謀而合。本文按照從具體到概括的寫作方法,從傳統與現代以及不同民族設計元素結合使用的角度分析雙重譯碼折衷處理手法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情況。 平面設計中雙重譯碼對傳統與現代、不同文化設計元素折衷處理的的理論依據主要有:一,後現代設計的有關理論。具有折衷性質的“雙重譯碼”是後現代設計常用的創作手法;二,藝術發展中的自律性——對本民族藝術傳統的繼承與創新及對他民族藝術的借鑑與吸收。 平面設計領域中雙重譯碼折衷處理表現的形式有:傳統與現代設計元素的結合以及不同民族設計元素的混合使用。現代平面設計與傳統圖形交匯、碰撞、融合,設計師在這種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折衷模式中進行協調平衡,使傳統與現代珠聯璧合。雙重譯碼的另一種折衷形式是“異域混血”,即把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元素在重疊、並列、綜合、交融的基礎上,組合成一個包容的、開放的文化系統,不同民族文化在差異和對比中求得和諧統一。 雙重譯碼構成的設計作品由於對傳統設計元素的肯定和引用因而具有一定的歷史文脈。它因對多種性質不同的設計元素的協調、平衡、折衷處理而具有中和性和多元包容性特徵。另外,雙重譯碼作品還具有多元共生的美學特徵,它既是新與老的共生,也是民族文化的共榮。 雙重譯碼是一種複合的、創新的設計語言,它糅合新與老、歷史與時尚、不同民族文化於一體,它不是簡單地對傳統設計素材的復古,也不是對外來文化簡單地挪用,而是對這些元素在變革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構造,是對傳統的內斂精神與現代個性精神的折衷,也是對中西設計理念的折衷。

雙重譯碼最大似然譯碼準則

假設編碼序列為( Λ) 1 2 , m m m C = c c ,經過信道傳輸,接收端收到的信號為R (模擬信號或數字信號,取決於對信道的定義),那麼接收端會順理成章地在所有可能的碼序列中尋找條件概率 P(C R) m 最大的一個,認為它是最可能的發送序列。即:
C~ Arg{MAX P(C R)} m C m
m
=
這種判決準則稱為最大後驗概率準則 (MAP)。

雙重譯碼viterbi譯碼算法

viterbi譯碼算法是一種卷積碼的解碼算法。缺點就是隨着約束長度的增加算法的複雜度增加很快。約束長度N為7時要比較的路徑就有64條,為8時路徑變為128條。 (2<< (N-1))。所以viterbi譯碼一般應用在約束長度小於10的場合中。
算法規定t時刻收到的數據都要進行64次比較,就是64個狀態每條路有兩條分支(因為輸入0或1),同時,跳傳到不同的兩個狀態中去,將兩條相應的輸出和實際接收到的輸出比較,量度值大的拋棄(也就是比較結果相差大的),留下來的就叫做倖存路徑,將倖存路徑加上上一時刻倖存路徑的量度然後保存,這樣64條倖存路徑就增加了一步。在譯碼結束的時候,從64條倖存路徑中選出一條量度最小的,反推出這條倖存路徑(叫做回溯),得出相應的譯碼輸出。

雙重譯碼編碼定義

用預先規定的方法將文字、數字或其他對象編成數碼,或將信息、數據轉換成規定的電脈衝信號。編碼在電子計算機、電視、遙控和通訊等方面廣泛使用。 編碼是根據一定的協議或格式把模擬信息轉換成比特流的過程。
在計算機硬件中,編碼(coding)是在一個主題或單元上為數據存儲,管理和分析的目的而轉換信息為編碼值(典型地如數字)的過程。在軟件中,編碼意味着邏輯地使用一個特定的語言如C或C++來執行一個程序。在密碼學中,編碼是指在編碼或密碼中寫的行為。
將數據轉換為代碼或編碼字符,並能譯為原數據形式。是計算機書寫指令的過程,程序設計中的一部分。在地圖自動製圖中,按一定規則用數字與字母表示地圖內容的過程,通過編碼,使計算機能識別地圖的各地理要素。
n位二進制數可以組合成2的n次方個不同的信息,給每個信息規定一個具體碼組,這種過程也叫編碼。
數字系統中常用的編碼有兩類,一類是二進制編碼,另一類是二—十進制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