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稃草

鎖定
雙稃草(Leptochloa fusca (Linnaeus) Kunth)是禾本科、雙稃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直立或膝曲上升,高可達90釐米,無毛。葉鞘平滑無毛,葉舌透明膜質,葉片常內卷,上面微粗糙,下面較平滑,圓錐花序,主軸與分枝均粗糙;小穗灰綠色,近圓柱形,含小花;小穗軸節間兩邊疏生短毛;穎膜質,具脈,外稃背部多少圓形,先端全緣或常具2齒裂,內稃略短於外稃,先端近於截平,脊上部呈短纖毛狀;花葯乳脂色,6-9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台灣、福建、湖北、廣東等省;從埃及到熱帶非洲及南非,經東南亞至澳大利亞皆有分佈。多生於潮濕之地。
雙稃草可作家畜飼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雙稃草
拉丁學名
Leptochloa fusca (Linnaeus) Kunth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千金子屬
雙稃草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Kunth,1812

雙稃草形態特徵

雙稃草
雙稃草(6張)
多年生草本 [2]  ;稈直立或膝曲上升,有或無分枝,高20-90釐米,無毛。葉鞘平滑無毛,疏鬆包住節間,且通常自基部節處以上與稈分離;葉舌透明膜質,長3-6毫米;葉片常內卷,上面微粗糙,下面較平滑,長5-25釐米,寬1.5-3毫米。圓錐花序長15-25釐米,主軸與分枝均粗糙;分枝長4-10釐米,上升;小穗灰綠色,近圓柱形,長6-10毫米,含5-10小花;小穗軸節間長約0.5毫米,兩邊疏生短毛;穎膜質,具1脈,第一穎長2-3毫米,第二穎長3-4毫米;外稃背部多少圓形,先端全緣或常具2齒裂,具3脈,中脈從齒間延伸成長約1毫米的短芒,側脈下部1/2處疏被柔毛,基盤兩側有稀疏柔毛,第一外稃長4-5毫米;內稃略短於外稃,先端近於截平,脊上部呈短纖毛狀;花葯乳脂色,長0.5-0.75毫米。穎果長約2毫米。 [3]  [7] 

雙稃草近種區別

雙稃草與南方稻區發生的千金子屬的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 (L.) Nees)很相似,二者主要區別為:雙稃草葉舌長3-6毫米,端部無小纖毛;小穗長6-10毫米,含5-10小花;外稃先端常具2-4齒裂,有短芒。千金子葉舌長1-2毫米,端部具小纖毛;小穗長2-4毫米,含3-7小花;外稃先端鈍圓,無齒裂和芒。 [4] 

雙稃草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台灣、福建、湖北、廣東等省;從埃及到熱帶非洲及南非,經東南亞至澳大利亞皆有分佈。多生於潮濕之地。 [3] 
雙稃草 雙稃草

雙稃草生長習性

種子的生物學特性:雙稃草水田層積10天、旱田層積20天和室温幹儲60天均能有效解除雙稃草種子休眠,萌發率分別達到80.11%、92.51%和96.24%,低温乾燥不利於其休眠的解除;雙稃草種子萌發的適恆温條件為35℃,變温條件為35/20℃(升/天);24小時全光照條件最有利於雙稃草萌發,萌發率達75.77%,而黑暗條件下的萌發率僅有10.73%;雙稃草能適應pH值4-10範圍內的土壤條件,在此範圍內的萌發率均為50%以上,但以pH為6-8時最有利於種子萌發;雙稃草對水分脅迫敏感,隨着水勢從0下降至-0.6兆帕,雙稃草萌發率從97.78%降至9.77%;對鹽脅迫不敏感,濃度為160摩爾/升的氯化鈉處理中仍有44.79%的種子萌發。表土層的雙稃草種子出苗率最高,為72.22%,種子深度達0.3釐米及以上時不能出苗;50%土壤含水量條件下雙稃草出苗率最高,為64.44%,當土壤含水量降至5%時則不能出苗。成熟期的雙桴草平均株高為111.4釐米,平均有效分櫱3.2個,平均穗長25.7釐米,平均穗粒數826粒,平均千粒重0.3288克,結實量為2643粒/株。 [5]  花果期6-9月。 [3] 

雙稃草主要價值

雙稃草可作家畜飼料。 [3] 

雙稃草防治方法

發生情況:雙稃草在中國山東冀東環渤海地帶地勢低窪處近海的稻區地勢低窪)鹽鹼較重,雙稃草發生相應較重,而距海較遠的地勢較高、土質較好,發生相應較輕。雙稃草雖與稗草同為禾本科雜草,但其對敵稗、二氯喹啉酸和五氟磺草胺均不敏感,此後隨着這些高效除草劑的推廣應用,稗草等雜草得到較好控制,而抗藥性強的雙稃草發生迅速加重,尤其在稻田地濕潤育秧田和水直播田發生較重,在大田埂埝上發生量也較大,且難於防除。
化學防除:防除雙稃草不宜選用敵稗、二氯喹啉酸或五氟磺草胺。封閉法防除可選用禾草丹、丁草胺、苯噻酰草胺和惡草酮等藥劑,莖葉處理法防除可選用氰氟草酯或惡唑酰草胺,具體措施如下:
  1. 稻田地育秧田播種前水封閉:水稻播種前或播種後,灌水淹沒秧牀,用90%禾草丹EC製劑量1875-2250毫升/公頃直接甩施於育秧田水中,保水48小時以上。
  2. 育秧移栽的本田插秧前水封閉:在插秧前5-7天,用60%丁草胺EC製劑量1250-2125毫升/公頃或50%苯噻酰草胺WP製劑量900-1200克/公頃加少量水粗略噴施於稻田水中,也可用12%惡草酮EC2250-3000毫升/公頃直接甩施於稻田水中,保水5—7天。
  3. 育秧田、本田或直播田及田埂莖葉處理:用10%氰氟草酯EC或10%惡唑酰草胺EC製劑量均為1200-1500毫升/公頃。在雙稃草3-5葉期,落幹後將藥劑加水稀釋後噴施。 [4] 
參考資料
  • 1.    雙稃草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8-28]
  • 2.    雙稃草屬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8-28]
  • 3.    雙稃草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8-28]
  • 4.    張玉江,張漢友.冀東濱海鹽鹼地稻區雙稃草的發生、識別與防除[J].北方水稻.2016年第5期:36-37
  • 5.    狄英傑.雙稃草生物學特性_防除藥劑篩選及對氰氟草酯的抗性研究[D].揚州大學.2019碩士:Ⅰ
  • 6.    雙稃草 Leptochloa fusc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3]
  • 7.    雙稃草|Diplachne fusc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