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盤吸蟲

鎖定
雙盤吸蟲是複殖目扁形動物。 [2-3]  雄蟲身上長有深深的褶痕,雌吸蟲就象在管子裏一樣夾在這些褶痕裏,只有身體的前後兩端伸出管外。 [4] 
雙盤吸蟲寄生於肝部。 [5]  宿主為蝸牛、鳥類,並通過鳥類傳播。 [6]  以血及肝細胞為食。 [7]  數百隻活躍的尾蚴寄生在蝸牛的消化系統,並形成一條帶有花紋的管道,直通蝸牛的長眼睛。 [6]  準備繁殖時,會使蝸牛對光的敏感性降低, [8]  並在蝸牛的眼柄中瘋狂蠕動,吸引鳥類來捕食。 [9]  產出的蟲卵通過鳥類的糞便排出,落到植物上能感染經過的蝸牛,並在蝸牛體內蟲卵孵化成尾蚴。 [6] 
雙盤吸蟲是自然界最神秘的生物之一。 [10]  會導致雙盤吸蟲病,一種人與許多動物共患的疾病。 [11]  臨牀症狀為肝腫大、肝壓痛、右季肋痠痛、消化障礙,有時發熱,常有嗜酸性白血球增多症。黃痘不顯著或缺如。 [5] 
中文學名
雙盤吸蟲
拉丁學名
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
動物界
扁形動物門
吸蟲綱
亞    綱
復殖亞綱
複殖目
雙腔科
異雙盤屬
雙盤吸蟲

雙盤吸蟲主要信息

雙盤吸蟲,學名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屬於吸蟲扁形動物門複殖目雙腔科異雙盤屬。 [1] 

雙盤吸蟲生存方式

雙盤吸蟲的寄生策略有些相似於螞蟻體內的線蟲,只是試圖增加對最終宿體的吸引。感染雙盤吸蟲的蝸牛會反射出鮮亮的光線,吸引鳥類的注意。鳥類注意到色彩跳動的蝸牛觸角時,就會將其捕食。這樣雙盤吸蟲就像螞蟻體內的線蟲一樣開始新的生命歷程。最終,雙盤吸蟲的卵通過鳥兒的糞便離開其身體,這樣雙盤吸蟲又回到地面再次進入蝸牛體內,繼續着新一輪的生命週期。
它們會侵入蝸牛的眼柄,並形成一種像不斷蠕動的毛毛蟲的外觀。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攻擊擬態,即一種器官假扮成另一種器官以引誘獵物。接下來,雙盤吸蟲會控制蝸牛的大腦,並使蝸牛暴露於飢餓的鳥類視線之內,使殭屍蝸牛成為鳥類的美食。蝸牛被鳥類吃到腹中後,雙盤吸蟲又會在鳥類內臟中繁殖,蟲卵隨鳥糞排出,而鳥糞又成為其它蝸牛的美食,雙盤吸蟲從而完成了一個怪異、殘忍的生命週期。
這種怪異、殘忍,甚至還有點恐怖的寄生方式確實存在。儘管早在一個多世紀前,人們就已科學地認識了雙盤吸蟲,但是直到2013年,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生物學家託瑪斯-維索羅夫斯基才證實這種寄生蟲實際上能夠控制蝸牛的大腦。
託瑪斯介紹説,在蝸牛體內寄生蟲開始從蟲卵變成“孢子被”,這種狀態看起來就像是一束髮白的組織,主要位於蝸牛的肝臟內。接下來,寄生蟲又長成瘤狀物。它們沒有嘴,只需要吸收蝸牛辛苦攝取的營養物質。有了從蝸牛那裏攝取的營養和能量,寄生蟲開始通過蝸牛的身體向外伸出分支,進入蝸牛的眼柄(也稱觸角)中。在蝸牛眼柄中,寄生蟲形成完整的孵化囊,其中盛滿了幼蟲,這些幼蟲最終成熟並完成跳動動作。
雙盤吸蟲寄生體
雙盤吸蟲寄生體(3張)
對於蝸牛來説,在其觸角的項端有一個未發育完全的眼點,只用於分辨光明和黑暗。蝸牛分不清顏色,而眼柄也沒有用於聚焦的肌肉。但是,蝸牛擁有用於收縮觸角的肌肉。對於蝸牛的這一結構,寄生蟲總會有應對辦法。它們會使蝸牛觸角不斷膨脹以致於無法正常收縮,而且外觀看起來更加具有誘惑力,讓鳥類飛過時能夠及時發現所謂的“美食”。然而,寄生蟲又遇到了一個麻煩。蝸牛主要是夜間活動,而鳥類則主要白天活動。因此,雙盤吸蟲一旦進入蝸牛體內並進入眼柄,它們就可以操縱宿主的行為,逼迫宿主在白天完成各種危險行為。它們究竟是如何完成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任務的?這仍然是個謎,可能是採用了化學方式,就像其它可控制宿主大腦的寄生蟲一樣。因此,雙盤吸蟲肯定知道如何分辨白天和黑夜。託瑪斯解釋説,“最神奇的是,其跳動行為只發生於白天。”生物學家還發現,被感染的殭屍蝸牛活躍度比未感染的蝸牛要高出3倍以上。他甚至看到一隻被感染的殭屍蝸牛在15分鐘內走了3英尺(約合0.9米)。這一速度對於蝸牛來説可以算是賽跑了。寄生蟲在鳥類腹中生長並開始繁殖時,一個新的生命週期又開始了。 [1] 
參考資料
  • 1.    寄生蟲控制蝸牛大腦變殭屍  .新浪.2014-9-28[引用日期2014-09-28]
  • 2.    宋主編;安徽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編,英漢醫學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詞彙,雲南大學出版社,1992.12,第114頁
  • 3.    (法)(P.莫布爾蓋)Patrice Maubourguet總編輯;張勇等譯,拉魯斯現代萬有百科,河北教育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1999.06,第67頁
  • 4.    (蘇)波·塞爾吉夫著,趣味生理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05,第267頁
  • 5.    (蘇)米亞斯尼柯夫(А.Л.Мясников)著;張秉鈞等譯,內科疾病指南 肝臟及膽道疾病,人民衞生出版社,1962.09,第304頁
  • 6.    蔡瑩責任編輯;SME,説出來你可能不信,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9.06,第20頁
  • 7.    (法)貝爾納·韋爾貝爾(Bernard Werber)著;袁晶等譯,螞蟻時代,新世紀出版社,2000.01,第302頁
  • 8.    李大烈著;張之昊譯,智能簡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第86頁
  • 9.    蔡瑩責任編輯;SME,説出來你可能不信,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9.06,第21頁
  • 10.    霞子著,把大象搬進螞蟻窩,科學普及出版社,2016.07,第140頁
  • 11.    谷炘,陳彩玉等,熱帶醫學,浙江餘杭縣科委,1981.04,第12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