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流鎮

(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下轄鎮)

鎖定
雙流鎮,隸屬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地處開陽縣西部,東及東南與硒城街道禾豐布依族苗族鄉交界,南、西南分別與修文縣息烽縣鄰,西北與金中鎮、息烽縣相鄰,北與永温鎮馮三鎮接壤。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3千米。 [1] 
唐初設光州於三合村光洞河北岸。1991年,撤區鄉組建雙流鎮。 [1]  截至2018年,雙流鎮户籍人口37556人。 [2]  截至2020年6月,雙流鎮轄2個社區、5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鎮北大龍井後。 [1] 
2011年,雙流鎮農民人均收入7049元。 [1]  截至2018年末,雙流鎮有工業企業4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 
中文名
雙流鎮
外文名
Shuangliu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
地理位置
開陽縣西部
面    積
178.86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雙永村 [4] 
電話區號
0851
郵政編碼
55039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2615人
車牌代碼
貴A
人    口
37556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雙流鎮歷史沿革

夏、商、周,隨開陽縣地為雍州、梁州邊鄙;春秋,為牂牁北境;戰國,屬大夜郎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黔中郡,雙流隨開陽為且蘭縣西北地。三十三年屬象郡;
漢元朔三年,為且蘭縣西北域。元鼎五年,為牂牁郡西北境。
三國,仍屬蜀牂牁西北域。
晉,屬萬壽縣西北偶地。
宋齊梁陳,縣地均屬牂牁郡晉樂縣。
隋,牂牁郡領牂牁、賓化2縣,開陽地屬牂牁縣。
唐貞觀四年(630年),置蠻州治所於今雙流白馬同知衙,縣地屬之。又置光州於今雙流之光堵河北岸,地在蠻州之東。
五代十國,無資料可考。
宋開寶八年(975年),蠻州改為大萬谷落總管府。
元,在今貴州中部設有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其下有順元路軍民安撫司、管番民總管府、八番各安撫司等處。時,雍真乖西葛蠻等處、納壩紫江等處、葛蠻雍真等處均在今開陽境。皇慶元年,在今縣城三台山置乖西軍民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合水西安氏、水東宋氏地置貴州宣慰司治所於今雙流同知衙。水東宋氏轄地十二馬頭,大部在今開陽境。崇禎三年(1631年),以宋氏十二馬頭地置開州,今雙流地曰清裏。光緒末年,分州屬為東、南、西、北、中5區,雙流為其西區,轄清裏以及楊司、劉司的部分地。
民國,廢府廳州制,一律曰縣。開陽仍分為5區,轄地與清末同。民國三年(1914年),及其後雖有8區、9區、10區之設,雙流仍為第五區,轄清裏及劉司、楊司部分地。7月,將五區騾馬莊、沙鍋寨劃歸修文,上下紅馬、老潘寨劃歸息烽,繼又將第五區之劉衙劃為第十區。至民國十五年又將第五、第十兩區合併為1區,仍稱第五區。民國二十四年,全縣整編為5個區,雙流仍為第五區。民國二十七年,將全縣43聯保整編為28聯保,第五區轄7聯保。雙永聯保轄8保73甲,白崇聯保轄6保55甲,劉育聯保轄9保77甲,永温聯保轄7保68甲,南敦聯保轄8保61甲。民國三十一年,廢區、聯保,恢復鄉鎮,將全縣28聯保改置為20個鄉2個鎮。原雙永聯保為雙永鄉,白崇聯保為白崇鄉,劉育聯保為劉育鄉,永温聯保為永温鄉,南敦聯保為南敦鄉。
1949年11月,開陽解放,全縣設5個區,雙流為第一區。
1950年7月,全縣將5個區改為7個區,雙流仍為第一區,轄雙永、白崇、劉育、南敦4鄉,同時將永温鄉及劉育鄉的第五保劃歸馮三區。
1951年10月,廢鄉鎮建立行政村,並將全縣改置11個區,雙流為第二區。
1952年1月,全縣仍恢復7個區建置。
1953年1月,以行政村為單位改建為同名的11個鄉,同時將劉育、練營兩鄉劃歸城關區轄。
1956年1月,將二區改稱雙流區,並將劉育、練營兩鄉從城關區劃回雙流區,共和鄉劃歸城關區。其雙永、三合併為雙流鄉,白馬、民主併為白馬鄉,高牛、劉育、練營併為高雲鄉,金華、蒿芝、中心併為金中鄉。
1958年10月,雙流區改稱雙流人民公社,原轄雙流、高雲、白馬、金中改為公社管理區。
原雙流鄉街道示意圖 原雙流鄉街道示意圖
1959年7月,乾溪、高上田等地由龍廣公社劃歸雙流公社雙流管理區管轄。
1962年1月,恢復區建置,雙流下轄的雙流、高雲、白馬、金中管理區改為人民公社。6月,撤銷雙流區,所轄雙流、高雲、白馬、金中4個人民公社直屬縣。
1963年3月,恢復雙流區,並同時將雙流分為雙流、三合,金中分為金中、大水溝後,區轄雙流、三合、高雲、白馬、金中、大水溝6個公社。
1984年3月,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雙流區所轄公社管理改建為鄉。7月,金中鄉從雙流區劃出組建為金中鎮(區級)。
1991年12月,撤銷雙流區和雙流、白馬、高雲3個鄉,組建雙流鎮。 [1] 
2020年5月,劉育村、白安營村參與組建硒城街道。 [4] 

雙流鎮行政區劃

雙流鎮區劃沿革

雙流鎮地形圖 雙流鎮地形圖
1966年2月,建立開陽特區,將雙流區轄金中、大水溝公社和洋橋、橋邊、大彎、三角巖4個生產隊組建為用沙大隊劃入特區,由貴陽市領導。7月,將雙流、三合併為雙流公社。
1968年3月,撤銷開陽特區,將原劃出的金中、大水溝公社和用沙大隊劃回雙流區,並將大水溝併入金中公社。
1993年3月,增設雙流居民委員會。
2000年7月,將雙流、下窯、石牛3村合併為雙永村;雙合、田壩、瓦廠、塘坎4村合併為三合村;白泥、用沙、川主廟3村合併為用沙村;劉育、大寨、翁蔭、高原4村合併為劉育村;白安營、大坡2村合併為白安營村;涼水井、許家壩2村合併為涼水井村;晴久、六坪、同知衙、新寨、熱水5村合併為白馬村。 [1] 

雙流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雙流鎮轄2個社區、5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鎮北大龍井後。 [1] 
雙流鎮區劃詳情
白馬新村社區
雙永社區
雙永村
用沙村
三台村
白馬村
涼水井村
/

雙流鎮地理環境

雙流鎮位置境域

雙流鎮地處開陽縣西部,東及東南與硒城街道 [4] 禾豐布依族苗族鄉交界,南、西南分別與修文縣、息烽縣鄰,西北與金中鎮、息烽縣相鄰,北與永温鎮、馮三鎮接壤。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3千米。 [1] 

雙流鎮地形地貌

雙流鎮境內地形屬中、低山丘陵,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高、東北低,較為平級。最高點位於西北部的狼雞嶺,海拔1713米;最低點位於東北部的那卡河,海拔93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200~1400米之間。 [1] 

雙流鎮氣候

雙流鎮多年平均氣温12℃,極端最高氣温32.4℃,極端最低氣温-12.1℃。無霜期年平均240天,年平均降水量1270.3毫米。 [1] 

雙流鎮水文

雙流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城烏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洋水河、魚井河、那卡河、光渡河等。 [1] 

雙流鎮自然災害

雙流鎮 雙流鎮
雙流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冰雹、凝凍、乾旱。暴雨和冰雹多出現在農作物生長季節,破壞性尤為嚴重。暴雨一般出現在5~7月,冰雹一般出現在3~5月,凝凍一般出現在11月~次年3月。 [1] 

雙流鎮自然資源

雙流鎮礦產資源

雙流鎮境內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磷、汞、煤炭、硅等20餘種,尤以磷礦石品位高、儲量大而著名。 [1] 

雙流鎮水資源

雙流鎮有低温泉水1處,位於白馬村熱水村民小組,水温20℃~22.5℃,屬低礦化度重碳酸鈣鎂型軟水天然泉水。 [1] 

雙流鎮土地資源

2011年末,雙流鎮有耕地面積88395畝。 [1] 

雙流鎮人口

2011年末,雙流鎮轄區總人口36847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74人。 [1] 
截至2018年末,雙流鎮户籍人口37556人。 [2] 

雙流鎮經濟

雙流鎮綜述

2011年末,雙流鎮農民人均收入7049元。2011年,雙流鎮財政總收入8143萬元,比上年增長25.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74萬元,比上年增長27.31%。固定資產投資18.1億元,比上年增長88.5%。 [1] 
三合莊園鱘魚養殖場 三合莊園鱘魚養殖場
截至2018年末,雙流鎮有工業企業4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 

雙流鎮農業

2011年,雙流鎮農業總產值18421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240噸,其中水稻3395噸,玉米4164噸。 [1] 

雙流鎮工業

2011年,雙流鎮工業總產值達到8.30036億元,比上年下降26.6%。 [1] 

雙流鎮金融

2011年末,雙流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20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0.2萬元。 [1] 

雙流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雙流鎮全鎮共有1條省道,7條鄉村公路,全長113千米,實現了村村都通硬化公路。2011年末,雙流鎮鎮區共有4條街道,長6.3千米。 [1] 

雙流鎮社會事業

雙流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流鎮有小學7所,在校生1415人;初中1所,在校生119人,共有教職工237人。 [1] 

雙流鎮文化事業

雙流鎮小學 雙流鎮小學
1953年10月,雙流鎮成立了雙流、高雲、白馬3個廣播站;1985年在白虎山頂修建電視差轉站,雙流集鎮可收視2套節目。1992年修建地面衞星接收站;1995年,修建閉路電視系統;1998年衞星加密電視網聯通,可收看高質量的電視節目25套以上;2011年末,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能收看20套以上高質量的電視節目。 [1] 

雙流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雙流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4個,其中鎮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23個;病牀8張,固定資產總值48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7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1953年10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8630人,參合率97%。 [1] 

雙流鎮社會保障

2011年,雙流鎮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872人。 [1] 

雙流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雙流鎮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企業3家。 [1] 

雙流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駐地南有蚌殼井、北有大龍井,時人雅稱“兩流泉”,後銜生而成“雙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