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峯寺

(廣東省揭陽市寺廟)

鎖定
雙峯寺,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郡三大名剎”。“雙峯晚鐘”為揭陽八景之一。位於揭陽市榕城區馬山巷,是揭陽佛教的中心,屬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為揭陽規模最大之古寺院。
雙峯寺,始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舊址在磐溪都雙山(今桂嶺鎮雙山村),為法山禪師所創。明初,石山禪師移建於縣治馬山巷今址,乃粵東地區一大叢林。是時寺宇壯觀,佛相莊嚴,茂林修篁。
雙峯寺,每當夕陽西墜,鐘鼓鈸鐸齊鳴,梵唄陣陣,木角篤篤,景色迷人,為禮佛和遊覽勝地。擴建後規模宏大,遂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汕三大名剎”。
雙峯寺,歷經兩次擴建重修,全國佛協主席趙樸初為寺宇題匾。
中文名
雙峯寺
地理位置
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馬山巷
開放時間
4:30-18:00 [1]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3200 m²
著名景點
雙峯晚鐘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廣東揭陽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可

雙峯寺寺院歷史

雙峯寺 雙峯寺
雙峯寺,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重置揭陽縣,是年法山禪師創建揭陽雙峯寺,成邑中叢林。原址在今之揭東縣桂嶺(古稱磐溪都)雙山南麓,後山兩峯並峙,頂有六丈高天然巨石名曰“石母”,周圍景緻頗多,昔有“雙峯八景”之説。
雙峯寺,規模宏大壯觀,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郡三大名剎。每逢祝聖良期,邑中官紳檀越多有沐浴來山禮佛者,由官道至距寺三里外之“鼎蓋山”驅轎下馬步行進寺,以表虔誠。
按民間相傳,紹興十年重建揭陽縣城時,地理家認為,“地龍”從蓮花山脈的龍頸一直行到雙山,共99峯,再往東就是平川,而玉滘村正是“靈氣所鍾”,所以作為第99峯的石母山,也就成了風水寶地,而建起了雙峯寺。它是古揭陽文化的一種綜合積澱物。

雙峯寺重修擴建

雙峯寺歷代屢廢屢興。志書記:清雍正戊申(1728年)六月,雙峯寺毀於颶風,楝梁楹桷瓦蓋一應俱盡,知縣陳樹芝主持修復。民國十四年,縣長陳卓凡廢之,寺屋充作教育費用。邑紳林存厚、林仲良、局伯初等發起籌款贖回葺復。50年代,寺僧推行“農禪並舉”之策,以寺辨工廠。“文革”期間,佛像、文物俱毀。
雙峯寺
改革開放後,縣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宗教政策,決定修建雙峯寺,恢復古蹟,開闢旅遊勝地。1986年10月25日舉行奠基禮,破土興工。經過整整61個月施工,耗資四百萬元,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1991年12月10日隆重舉行修建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盛況空前。

雙峯寺佈局結構

雙峯寺佔地3200平方米,其中建築物2400平方米重修後寺院呈四合院佈局,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前廳、大雄寶殿、泰佛殿,有東西兩廊。寺中有歷代文人雅士碑刻歲通,寺中有磚刻五塊,其中虎壽碑最為珍貴。泰佛殿為樓閣式,正殿中金身泰式佛像一座,相傳走近,其耳鈎即不斷輕搖,被傳為異事。
清代郭光任陽江儒學時由肇郡移於雙峯寺中,並題跋。寺中有木棉樹,雙峯竹。相傳孟宗哭竹,孝感天地,每節黃皮竹上都留下了幾行深綠色淚痕。寺內珍藏有泰國華僑贈送之觀音菩薩銅像,人們前來瞻仰,常常見到菩薩的耳環在微微擺動,被稱為雙峯一奇。

雙峯寺景點評價

雙峯寺設計效果圖 雙峯寺設計效果圖
昔日這座寺院,環境幽雅,寺內聳竹修篁,庭樹垂蔭,內中建築,曲經通幽。每當夕陽西墜,鳥雀歸巢,伴之鐘鼓聲聲,木魚篤篤,梵經陳聞之際,別具一番情趣,故有“雙峯晚鐘”之稱。於是“雙峯晚鐘”稱為揭陽古八景之一。
明末大學士郭之奇有雙峯寺懷石山禪師詩為證:“三百年來舊佛宮,依稀猶記石心翁。預為法界傳燈缽,故人塵環試色空。四壁人煙天早暮,一灣流水日西東。鏡台菩樹今何在,錫杖遙遙覷紫峯。”
“雙峯寺”也因此享譽海內外,遊人如鯽,香火不斷。許多文人騷客,達官貴人,更是慕名而來,在這座古寺名剎吟詩詠和,流連忘返,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寶。

雙峯寺規模之大

如今,修葺一新的雙峯寺,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殿宇更為壯觀宏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三宇並立,觀音閣、地藏閣精巧玲瓏,東西長廊、耳房及角樓,結構嚴謹,整個寺院雕樑畫棟,古樸大方。彙集古建築精粹,結合現代化的建築技術,去蕪存精,博採眾長,使該寺顯得古色古香,美輪美奐,寺內奇花異卉,爭妍鬥勝,別具一番情趣。
寺中有磚刻五塊,其中虎壽碑最為珍貴。虎字碑是清朝江南提督國棟所書。壽字碑為北宋著名理學家陳摶聽書,粗看為“壽”字,細看則包含“林富佛壽”四字,為廣東省價值較高的石碑。

雙峯寺相關典故

此記為元人程準於泰定元年(公元1324)所記,收錄於明《永樂大典》卷五三四四,有序雲:“諸寺院記文,不關世教者不錄。此篇獨能不膠異説,以悲喜衍義,行文有法,感人情思。
與他寺院記遠甚,故時錄之。”此乃雙峯寺之重要史料。文中明確記載縣尹彭振於公元1310年請石山禪師“初構殿於瓦礫間”重建雙峯寺之史實,我們認為應是在原址重建。與揭陽一些書報所説“明洪武年間,僧人石山將雙峯寺遷至榕城馬山巷”有明顯出入,本記文所據為程準於公元1324年所記,元人記元事,應可信也。
世人以成壞觀物,見其成無不喜,見其壞無不悲。成者自成,壞者自壞;於我何有,而作是念,善哉善哉,此天地聖賢之心,愚不肖之所同,儒者之謂善端,佛者之謂無量心也。一切萬物,皆有成壞;是悲喜心,無有成壞。由其不壞,壞無不成。故自一念之喜,以圖其成,天工可代,七政可齊,六府可修也:自一念之悲,以極其壞,洚水可抑,龍蛇可驅,河流可塞也。鵲巢石窟,珍樓寶屋,廣狹不同,華陋殊絕,皆不過人天小果,曾何足以置欣戚於其間,然十室之邑,三家之市,蘧廬一宿,終身眷眷不忘。
他日過之,頹垣斷礎,未有不徘徊故墟,為之感愴者;他日又過之,疏籬環堵,如舊觀重來,又未有不欣然慰滿,若己與有力焉。此豈復有窮奢極侈之工,動心悦目之景,可以牽縈懷抱者,終不成壞,壞無不成,彼之心猶吾之心也,吾不知此日是心何從而來哉,天高地下,在物無終壞之理;往過來續,在人有不壞之心。彼積蘇累塊,以成壞較難易;金地寶林,以興創為殊勝。雖其徒稍知道者,亦必戚然顰、閔然嘯矣。
皇元仁洽萬方,垂情慈教,天馬飲海,龍象如如。而揭陽雙峯獨罹劫灰,自丙子至戊申三十三載。歸德彭君振來尹茲邑,報恩無地,將經始起廢。民父老合辭薦請,君乃捐俸流貤,起釋子石山必瓊董其役。瓊亦罄囊畢力,初構殿於瓦礫間,始庚戌夏,迄辛亥冬。邑人劉君用賓、林君叔翊好善隨喜,法筵開,經輪轉,山門品列,廊楹魚貫,僧寮師室,香積寶庋,種種完美。又三年,梅倅蒙君果沿檄適至,暨歸裒鏹五十萬圓滿之。且尹有人民社稷,補弊塞責之不暇,能以餘力及此,蒙君非居仕是邦而施與無吝容。
若劉與林,鄉之善士,視瓊雖為善不同,要皆非有所利而為之者。不遠數千裏,念記於予。公等得無悲其壞而喜其成乎,是心也何從而來哉。無往不復者天之道,感今懷古者人之情,餘所謂天地聖賢愚不肖之所同。蓋有不求而獲,無為而為者。秉彝好德,固非夷法之所能外也。
韓山蒼蒼,韓木章章;大顛堂堂,廬存人忘,數書珍重,吾意公亦喜其聰明識道理而重其憂世之悲也夫,斯文耿光,千古一日。餘方求公書而玩索之,又安得不因君之喜而為之書也。尹字文舉,今為惠州路推官。蒙字仲剛,今為潮幕長。謙齋劉君,時主簿程鄉。友梅、石山,林與瓊自號也。財施工力姓氏列著碑陰。
泰定初元甲子三月朔,承直郎南雄路總管府推官程準記。

雙峯寺寺內楹聯

古剎名勝,享譽遐邇。明末大學士郭之奇有雙峯寺懷石山禪師詩足可作證。郭詩云:
三百年來舊佛宮,依稀猶記石山翁。
預為法界傳燈缽,故入塵緣試聲空。
四壁人煙天早暮,一灣流水日西東。
鏡台菩樹今何在,錫杖遙遙覷紫峯。
雙峯寺現佔有面積3200平方米,設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觀音閣、東閣、西閣、東西長廊及僧舍等,是揭陽的一處遊覽勝地。
雙峯寺有冠首寺聯曰:“雙修戒定,一念慈悲承般若,峯高林密,聲傳鍾磐趣皈依。”描景狀物,語出自然,既道了佛門的信念與宗旨,又寫出了自然界的和諧。而上、下聯的首字組合,又恰是寺名“雙峯”,更是巧妙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雙峯寺大雄寶殿裏還有一副皇帝聯,這在潮汕眾多古剎中是絕無僅有的,堪稱此寺一絕。此聯為揭陽書法家蔡叔庸所書,聯雲:“引大海之法流,傳智燈之長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聯句語出自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聖教序》,“三藏”即唐代高僧玄奘的通稱,俗稱唐僧。全聯文辭典雅,對仗工穩,風格獨特,主旨鮮明,上下聯通過層層鋪陣,有因有果,成功地刻劃出玄奘教學者、旅行家、唐高僧、翻譯家等身份。如此撰語,背景廣,容量大,意象叢生,韻味無窮。

雙峯寺發展歷史

石母雙峯古寺 石母雙峯古寺
雙峯古寺原名雙峯寺,為揭陽榕城雙峯寺的前身,因坐落於揭東縣桂嶺鎮雙山南麓,倚靠雙峯並峙的雙象峯——雙山而得名,由釋法山禪師於宋紹興十年(1140)創建。寺後山巒之巔聳立着一塊丈六高的天然巨石,人稱“石母”,傳説是石母娘娘的化身,故俗稱“石母寺”。
石母雙峯寺歷來香火興旺,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郡三大名剎”。但在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被毀,元至大元年(1308年)得以規劃重建,元末又毀於戰亂。為方便官紳及百姓禮佛朝聖,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初,由石山禪師移建於榕城東門馬山巷,石母雙峯寺仍然法燈相續,香火綿延至民國期間寺院猶存。
按縣誌記載:清雍正戊申年(公元1728年)6月,石母雙峯寺毀於颱風,棟樑楹桷瓦蓋一時俱盡,是知縣陳樹芝主持修之;民國十四年,縣長陳卓凡又廢之,寺產充作教育費用,是邑紳林存厚、林仲良、周伯初等發起籌款贖回修復。20世紀50年代,寺僧推行“農禪並重”之策,以寺辦廠。至70年代,佛像、文物俱毀,石母雙峯寺面目全非。
及至1992年,揭陽市揭東縣廣安寺住持釋耀瑜提議恢復古剎,獲政府有關部門批准並被聘為住持,主管重修古剎事宜。釋如妙法師負責具體工作,負責管理監督建設工程進度兼管寺廟日常生活事務。歷經近20年十方僧眾的合力營建,佔地46畝,祥光煥彩、美輪美奐、配備周全的石母雙峯寺屹立雙山之下,再現大叢林風采。為別於榕城的雙峯寺,石母雙峯寺更名為“雙峯古寺”。2011年11月21日(農曆辛卯年十月廿六日)舉行“雙峯古寺開光典禮暨耀瑜方丈晉院升座”儀式。
正是:雙峯南北並立,慈音四方宣揚。喜看:華藏妙莊嚴,石母山前看諸佛拈花一笑;法門真廣大,雙峯寺裏喜眾生合掌皈依。

雙峯寺建築雄姿

大悲殿 大悲殿
雙峯古寺,設計精巧,集閩、粵、浙佛寺特色,融古今建築藝術於一體,凸現明代風格。依山而建,沿中軸線次第上升,共成五進。第一進是氣勢恢宏三山門。第二進是大悲聖殿,供奉千手觀音和石母娘娘,東廂愛心樓是弟子班學習生活場所,西廂福慧樓為信眾修學培訓之地。第三進是內三山門、天王殿、觀音閣、藏菩薩,以及東廂的香齋樓和西廂的智慧樓。第四進是大雄寶殿、鐘鼓樓、兩側通廊,東廂淨禪樓和西廂淨慧樓。第五進是雙層藏經樓,一層為法堂,二層是萬佛殿;東側是方丈樓,西側是法樓。在金黃琉璃,巍峨莊嚴的大雄寶殿西面,是紅牆綠瓦,莊嚴肅穆的三層樓塔——普同塔,也叫海會樓。
雙峯古寺整體建築井然有序,細部刻畫美輪美奐。朱甍雕樑,龍鬥花拱,鈎檐鬥角,鏤金煥彩。佛像龕座均出自名工巧匠,雄奇博大;匾詩聯碑來自優雅方家,騰芳競秀。

雙峯寺自然景觀

石母 石母
雙峯古寺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寺前田疇綿延,後山林木葱蘢,寺中奇樹名木,姿秀挺拔,鮮花搖曳,幽香陣陣,一派生機勃發之景。寺中種植的花木有南國紅豆樹、樟樹、桂花、含笑、玉蘭、紅繼木、降龍木、羅漢松、塔松、迎客松、菩提樹、木棉樹、榆樹、九里香、竹柏、無憂樹、盆架子、秋楓等幾十種。
花樹奇秀
雙峯古寺寺前田疇綿延,後山林木葱蘢,寺中奇樹名木,姿秀挺拔,鮮花搖曳,幽香陣陣,一派生機勃發之景。種植花木有南國紅豆樹、樟樹、桂花、含笑、玉蘭、花旗木、降龍木、羅漢松、塔松、迎客松、菩提樹、木棉樹、榆樹、九里香、竹柏、無憂樹、盆架子、木棉、秋楓等幾十種。

雙峯寺交通信息

乘坐3路、4路、5路、6路、7路、10路、11路、17路、18路、市區一環內環、市區一環外環等公交車在“進賢門”站下,然後往西沿着思賢路步行至與觀音仔街的交叉口,往南沿着觀音仔街步行約250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