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峯寺

(蓮花台藏世界圓滿報身盧舍那佛聖地)

鎖定
雙峯寺,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白溪境內,據説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圓滿報身盧舍那佛的古道場。
中文名
屏南雙峯寺
外文名
Pingnan shuangfengsi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白溪村
建築類型
佛寺
道場所屬
圓滿報身盧舍那佛聖地
氣候類型
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建造年代
公元550年

雙峯寺建寺由來

雙峯寺建造因緣,傳説一:屏南雙峯寺,據説是天寶元年(公元550年),即魏晉南北朝時期,由蘭溪信眾倡建 [1] 
傳説二:相傳在隋唐時,蘭溪某村有硋販投宿小龍寺,當夜小龍寺正殿的一尊佛像(即盧舍那佛)託夢給硋販,告之慾往白溪弘法度眾,願同歸去。硋販因無法辨認眾多佛像中何者為盧舍那佛,甚覺為難,猶豫之際,佛又告之:頭上有三顆汗珠者是。遂於天明時,硋販將佛像裝在自己擔中上路,剛到小龍溪邊,忽被小龍村村民攔住,執認硋販偷走聖佛。硋販拒不承認,並述其緣由。
雙峯寺 雙峯寺
時一長者建議把佛像放到溪中漂流,何去何從,由聖佛決定,眾齊跪。長者遂對佛像曰:聖佛若選小龍寺,恭請順流而行,若擇白溪寺院,恭就逆流而上。時佛像逆流而上,至今雙峯寺址。
緣以金身盧舍那聖佛降臨之因,僧泉定法師(據《萬曆古田縣誌》載:“雙峯寺,鹹通元年,僧泉定建”)以盧舍那佛為主佛,重建雙峯寺於唐鹹通元年,(《乾隆屏南縣誌》、《府志》、《道光縣誌》皆載雙峯寺由僧泉定建),據説時有佛像兩百多尊,建築由大雄寶殿、齋堂、僧寮、説法台、花園、天井、放生池、月台廳等構成。 [2] 

雙峯寺民俗傳頌

雙峯寺瑞光
雙峯寺瑞光(8張)
以金身盧舍那聖佛降臨故,蘭溪境內原三十六村對此作詞傳頌:
帶雄兵,救苦難,天降金身盧舍那聖佛。
時夏二年正月八 小龍投路下蘭溪
釋迦牟尼降旨救 天降金身盧舍那聖佛
親身投降白溪境 保我男女都平安
遷上七星國分東 南瞻北斗日月長
生財加孝西堂住 住在西堂保平安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這樣看起恩情重 吩咐子孫要尊敬
不但佛誕來拜敬 而且初一十五敬

雙峯寺歷史沿革

雙峯寺古遺等
雙峯寺古遺等(10張)
據《宋氏家譜》載:“後唐同光丙戌(公元926年),天下大亂矣,建州岀兵戰福州,屋廟盡焚,蘭溪雙峯、上洋二院具焚之,民屋焚數十間,天成戊子(公元928年),蘭溪、鄭峯、陸洋、後浦、登村、茶園坑、宋宅坪、光坑、宋氏共捐田山重建二院、民屋 ” [1]  。即雙峯寺於公元926年因戰亂被焚,公元928年重建。
歷經滄桑,到清朝時,寺宇已褪去昔日的輝煌,《民國志》載:“雙峯寺,康熙三十七年重建,光緒二十五年續修”。又據雙峯寺碑記載:清乾隆23年,僧普靜攜徒孫及十方善信合力重建。
復至文革時,寺廟諸多文物古蹟蕩然無存,僅留下石臼、石水槽、一對石燭台、“天降金身盧舍那聖佛”牌位一塊、蓮花座一個以及佛像一尊。

雙峯寺寺廟現狀

現存的雙峯寺由1986年重建,規模雖略存,但大雄寶殿仍是土牆半截,其餘建築可見一斑。
千年的落寞,千年的沉寂,一座上千年的古佛道場隨着無常的遷變而硝聲在歷史長河中。自古佛教,以因緣住世,因果出世,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因緣和合之際,釋衍宏於2015年農曆11月15日,正式接管住持於此,復令道場重現晨鐘暮鼓、參禪打坐、問道求法景象。
五蓮花台藏世界盧舍那佛,盧舍那佛國土及其名號來源,關於盧舍那佛名號來源,據《梵網經》卷1載:爾時盧舍那佛即大歡喜,現虛空光體性本原成佛常住法身三昧,示諸大眾:「是諸佛子!諦聽,善思修行。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覺,號為盧舍那,住蓮花台藏世界海。

雙峯寺佛事典故

其台周遍有千葉,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我化為千釋迦據千世界。後就一葉世界,復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百億菩薩釋迦坐百億菩提樹下,各説汝所問菩提薩埵心地。
其餘九百九十九釋迦,各各現千百億釋迦亦復如是。千花上佛是吾化身,千百億釋迦是千釋迦化身。吾已為本原,名為盧舍那佛。
盧舍那佛修入佛果之根原,據《梵網經》卷1:“「爾時蓮花台藏座上盧舍那佛,廣答告千釋迦千百億釋迦所問心地法品:「諸佛當知,堅信忍中十發趣心向果: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進心、五定心、六慧心、七願心、八護心、九喜心、十頂心。諸佛當知,從是十發趣心入堅法忍中,十長養心向果:一慈心、二悲心、三喜心、四舍心、五施心、六好語心、七益心、八同心、九定心、十慧心。
諸佛當知,從是十長養心入堅修忍中,十金剛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迴向心、四達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諸佛當知,從是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十地向果:一體性平等地、二體性善慧地、三體性光明地、四體性爾焰地、五體性慧照地、六體性華光地、七體性滿足地、八體性佛吼地、九體性華嚴地、十體性入佛界地。是四十法門品,我先為菩薩時修入佛果之根原。如是一切眾生,入發趣、長養、金剛、十地,證當成果,無為無相大滿常住,十力、十八不共行,法身智身滿足。“”
綜上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十地向果,是為盧舍那佛修行證入佛果之根源,一切眾生,若欲真發道意,修行得入佛道,莫不從斯趣入,舍此無果可證,無法可修。
盧舍那佛教法起緣,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4〈34 入法界品〉:「盧舍那佛於過去世,行菩薩行時,見諸羣生無智功德,愚痴所覆,着我、我所;無明曀障,不正思惟;入諸邪見,不識因果;順煩惱業,不修聖道;得無作法,常於生死險道流轉,受種種苦。
發起大悲,令諸眾生出生菩薩無量諸行,修習一切諸波羅蜜;安立堅固勝妙善根,除滅眾苦,長功德藏;了知因果,不違業報,知法真實;悉分別知眾生欲樂及一切剎,守護、受持一切佛法,令不斷絕,滅不善法,滿薩婆若。佛子!以如是等無量法施,攝取眾生,令一向求薩婆若法,修行菩薩諸波羅蜜;具賢聖利,長薩婆若,滿善根海,顯現如來無量自在。以如是等種種方便,攝取眾生,顯現如來無量功德,安立眾生於菩薩諸攝智慧。」
盧舍那佛教法詳解之一
(1)信心——無相信
據《梵網經》卷1:「盧舍那佛言:千佛!汝先言金剛種子有十心。若佛子!信心者,一切行以信為首、眾德根本,不起外道邪見心。諸見名著,結有造業,必不受入空無為法中。三相無,無無生,無生無住,住無滅,滅無有,一切法空。世諦第一義諦智,盡滅異空。色空、細心心空。細心心心空,故信信寂滅,無體性和合亦無依。然主者我人,名用。三界假我我,無得集相,故名無相信。
(2)舍心——入空三昧
復據《梵網經》卷1:「爾時盧舍那佛言:「千佛諦聽!汝先言云何義者?發趣中,若佛子!舍心者,一切舍。國土城邑田宅、金銀明珠、男女己身有為諸物,一切舍,無為無相。我人知見假會合成,主者造作我見,十二因緣無合無散無受者。十二入、十八界、五陰,一切一合相,無我我所相。假成諸法,若內一切法外一切法,不捨不受。菩薩爾時名如假,會觀現前故,舍心入空三昧。
釋迦牟尼佛偈贊盧舍那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2:佛神力故,於光明中而説偈言:
無量劫海修功德, 供養十方一切佛,
教化無邊眾生海, 盧舍那佛成正覺。
放大光明照十方, 諸毛孔出化身雲,
隨眾生器而開化, 令得方便清淨道。
佛於往古生死中, 調伏一切諸羣生,
於一念中悉解脱, 世雄無量得自在。
深心淨信普莊嚴, 往修滿足波羅蜜,
與諸剎海塵數等, 堅固安住一切力。
出微妙音遍十方, 具足實智滿眾心,
無量方便化眾生, 是師子吼寂靜法,
人尊如是德無量, 應詣供養聽受法。
如佛剎等微塵數, 最勝諸子詣如來,
各雨一切供養具, 一心恭敬觀導師。
如來所説一語中, 演出無邊契經海,
於一切眾雨甘露, 恭敬往詣兩足尊。
三世諸佛無上願, 大聖道場分別説,
亦非集在一念中, 宜速時詣覲最勝。
盧舍那佛大智海, 光明普照無有量,
如實觀察真諦法, 普照一切諸法門。
三禮文
願十方法界世性六道,三業罪障垢惑眾生,崩顛倒山竭四流濟,登平等道入無為國。歸命敬禮七處八會盧舍那佛,盡十方國諸妙覺尊。
願十方法界世性六道,沈淪諸有長沒眾生,摧破[3]戒林殄滅邪照。歸命敬禮七處八會佛華嚴藏,盡十方國修多羅海。
願十方法界世性六道,小心膠固顛倒眾生,頓絕偏照須證住想,永附大乘盡未來際。歸命敬禮七處八會普賢眾等,盡十方國諸賢聖僧。
《入大乘論》卷2〈3 順修諸行品〉雲:“唯有利根眾生,從盧舍那佛以來,所説諸法悉能堪受”。故
願一切眾生,常行三禮文,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盡此一報身,同生佛淨土。
釋衍宏整理編輯
2016年4月6日
參考資料
  • 1.    角婆張氏大娘  .宋氏吧.2016-4-23[引用日期2017-07-08]
  • 2.    張木良主編.《閩台宗教名勝旅遊博覽.寧德卷》.莆田:國際華文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