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子葉植物綱

鎖定
雙子葉植物綱(學名:Dicotyledoneae)是被子植物門下的一。胚通常具有2枚子葉。主根常發達,少數不發達成為鬚根狀。莖內維管束排列成圓簡形(環狀排列),有形成層保持分裂能力,故莖能加粗。葉脈多為網狀脈。花部(即萼片、花瓣、雄蕊)常為5數或4數(即5枚、4枚或其倍數),少部分為多數。 [1] 
雙子葉植物綱是被子植物門中兩大類之一,又分為原始花被亞綱和合瓣花亞綱;採用恩格勒系統(1964)又可分為48目,290科,約有20萬-25萬種。也有不少植物學家將其分為離瓣花類和合瓣花類兩類。該分類下的植物廣佈於全球,生長環境複雜多樣。 [5] 
雙子葉植物綱植物有很多種類與國計民生有密切關係,且來自雙子葉植物綱的傳統中藥材種類最多。
(概述圖為代表植物大豆 [12] 
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拉丁學名
Dicotyledoneae
別    名
木蘭綱
植物界
種子植物門
亞    門
被子植物亞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2亞綱 [2] 
48目 [2] 
290科 [2] 
約有20萬-25萬種
分佈區域
廣佈全球

雙子葉植物綱植物學史

雙子葉植物綱物種起源

雙子葉植物綱與單子葉植物綱具有性狀交錯的現象,説明兩者具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從進化角度來看,單子葉植物的鬚根系、無形成層、平行脈等性狀,都是次生的,它的單萌發孔卻保留了比大多數雙子葉植物還要原始的特徵。在原始的雙子葉植物中,也具有單萌發孔的花粉粒,這給單子葉植物起源於雙子葉植物提供了依據。 [2] 

雙子葉植物綱分類系統

19世紀以來,許多植物分類工作者為建立一個“自然”的分類系統做出了巨大努力。他們根據各自的系統發育理論,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但由於有關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識和化石證據不足,還沒有一個比較完善而公認的分類系統。世界上運用比較廣泛較為流行的主要有恩格勒系統哈欽松系統克朗奎斯特系統塔赫他間系統 [2] 
德國植物分類學家恩格勒(A. Engler)和勃蘭特(K. Prant)於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 Die natuelichen pflanzenfamilien)鉅著中所發表的系統,它是植物分類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其中,將雙子葉植物綱分為離瓣花亞綱(古生花被亞綱)和合瓣花亞綱(後生花被亞綱)共計45目,280科。塔赫他間系統經過多次修訂(1966,1968,1980年),在1980年修訂版中,將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分為20超目,71目333科。克朗奎斯特系統接近塔赫他間系統,把被子植物門(稱木蘭植物門)分成木蘭綱(雙子葉植物綱)和百合綱(單子葉植物綱),但取消了“超目”一級分類單元,科的劃分也少於塔赫他間系統。在1981年修訂版中,木蘭綱(雙子葉植物綱)包括6個亞綱,318科。中國有的植物園及教科書已採用這一系統。 [2] 
除此之外,還有APG系統,在該系統中無雙子葉植物綱一説。被子植物APG分類系統,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系統發育研究組(Angisperm Phylogeny Group,簡稱為APG)發表的一種基於三個DNA序列(兩個葉綠體和一個核糖體的基因序列)而建立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其後又分別於2003年和2009年進行了補充和修訂,分別稱為APGⅡ和APGⅢ。該分類系統與傳統分類系統所不同的是,主要依據DNA序列,以分支分類學的方法而建立的,同時也參考了其他廣義形態學的特徵。該系統將整個被子植物劃分為基部被子植物真雙子葉植物兩大類;基部被子植物包括最基部被子植物、單子葉植物和木蘭類三類,真雙子葉植物包括基部真雙子葉植物和核心真雙子葉植物。其中核心真雙子葉植物佔了整個被子植物80%以上的種類。APG系統是公認的較為客觀的一個分類系統。 [2] 

雙子葉植物綱形態特徵

雙子葉植物綱植物特徵
雙子葉植物綱植物特徵(5張)
雙子葉植物綱植物多為木本草本。主根發達,多為直根系,但也有不少植物具鬚根系,如毛茛科、車前科、菊科等科中的一些植物。許多植物的根和莖有典型的次生生長,即維管束形成層向內產生木質部,向外產生韌皮部;根、莖、葉的維管束常有導管,但在一些古老的科和退化的種類中缺如。草本類型的莖中維管束常為開放型(即形成層位部和韌皮部中間),較少為封閉型,通常排成環狀,很少排成2至多環或分散,莖中央常包含有髓。葉通常具葉柄和擴展的葉片,葉片常為網狀脈 [3]  [4] 
花有各式蜜腺,或無蜜腺;花部如有定數,通常為5數,或較少為4數,很少為3數(木蘭科、樟科等)或其他數目(心皮數常較少)。花粉粒常為三萌發孔及其衍生類型,但在一些較古老的科中為單萌發孔類型,其他衍生類型包括二萌發孔、多萌發孔和無萌發孔類型。子葉2,稀1、3或4(胚具1片子葉的現象可見於毛茛科、傘形科等科);極少數種類(一些高度腐生或寄生的類型)的胚不分化。 [3]  [4] 

雙子葉植物綱物種區別

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基本區別
部位
雙子葉植物綱
主根發達,多為直根系
主根不發達,多為鬚根系
維管束呈環狀排列,有形成層
維管束呈星散狀排列,無形成層
具網狀脈
具平行或弧形葉脈
各部分基數通常為5或4,極少3;花粉粒具3個萌發孔
各部分基數通常為3,極少4;花粉粒具單個萌發孔
具2枚子葉(極少1、3或4)
具1枚子葉(或不分化) [6] 
上述區別點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綜合的,常有交錯現象。如雙子葉植物綱中的睡蓮科、毛茛科、小檗科、罌粟科、傘形科等有一片子葉的現象;毛茛科、車前科、菊科等部分植物具有鬚根系;胡椒科、石竹科、睡蓮科、毛茛科等有星散排列維管束的植物;毛茛科小檗科、木蘭科、樟科有3基數的花。單子葉植物綱中的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蕷科等有網狀脈;眼子菜科、百部科、百合科等有4基數的花。 [6] 
相近物種區別 相近物種區別

雙子葉植物綱產地生境

雙子葉植物綱植物廣佈於全球,生長環境複雜多樣。 [5] 

雙子葉植物綱下級分類

詞條考慮到被子植物演化關係以及與其他學科間的知識銜接,採用恩格勒系統(1964)將雙子葉植物綱分為48目,290科;按照《中國植物誌》又分為2亞綱 [2]  也有不少植物學家將其分為離瓣花類和合瓣花類兩類。 [9] 
雙子葉植物綱在《中國植物誌》分2亞綱42目
中文名
拉丁學名
簡介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花無被、單被或重被,花瓣分離,雄蕊和花冠離生,胚珠多具一層珠被。
Aristolochiales
有2科。草本、木質或草質藤本或肉質寄生草本。
Verticillatae
木本植物。
Urticales
有4科。
Umbelliflorae
有3科。木本或草本。
Sarraceniales
有3個科,中國產2個科。草本。
Sapindales
中國有15科。通常為木本。
Santalales
有2亞目、7科,中國產2亞目、4科。喬木,灌木或草本;自養、半寄生或寄生植物。
Salicales
僅一科。木本。
Rutales
分4亞目,毒鼠子亞目、金虎尾亞目、遠志亞目、芸香亞目。
Rosales
分2亞目,薔薇亞目、虎耳草亞目。
Rhoeadales
分5亞目,伯樂樹亞目、白花菜亞目、辣木亞目、罌粟亞目、木犀草亞目。
Polygonales
僅1科。草本稀灌木或小喬木。
Rhamnales
包括2個明顯不同的科。木本,稀草本。
Ranales
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
Proteales
僅有山龍眼科。喬木或灌木,稀為多年生草本。
Podostemales
僅一科,廣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產北温帶。淡水生沉水草本,外貌似苔蘚、地衣或藻類。
Piperales
草本、灌木或攀援藤本,稀為喬木;維管束有時散生而與單子葉植物的類似。
Parietales
分1亞目,山茶亞目。
Balanophorales
僅一科。寄生性草本植物,無葉綠素和氣孔。
Centrospermae
草本,較少為灌木、半灌木,極少為喬木。
Euphorbiales
分2亞目,水馬齒亞目、大戟亞目。
Geraniales
中國有6科。草本,稀為灌木或喬木。
Juglandales
僅有1科。木本植物。
藤黃目
Guttiferales
分1亞目,五椏果亞目。
Fagales
落葉或常綠喬木或灌木。
Malvales
該目含有7科,中國產5科。喬木或灌木,稀為藤本或草本。
Magnoliales
有水青樹科。
Myricales
僅有1科。具芳香樹脂的木本植物。
Myrtiflorae
含22科,中國有19科。草本或木本。
Opuntiales
僅含仙人掌科。肉質植物,莖具小窠,通常具刺,葉通常退化。
Pandales
1科,產於熱帶非洲和亞洲。木本。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Campanulales
按照恩格勒系統,包括4個科,大約兩萬種,是最大的目之一。中國4科全產,超過兩千種。
Diapensiales
僅1科。常綠平卧灌木或多年生草本。
Ebenales
中國產4科。木本植物。
Ericales
木本或草本。
Plantaginales
有車前科。
Plumbaginales
僅1科。灌木或草本。
報春花目
Primulales
共3科,假輪葉科紫金牛科報春花科。中國有紫金牛科及報春花科。
Rubiales
有五福花科、忍冬科、川續斷科、茜草科、敗醬科。
Tubiflorae
大多為草本,也有灌木、喬木或木質藤本;不具托葉。
Contortae
有6科,中國產5科。灌木、喬木、藤本或草本。
Cucurbitales
包括1科。草質或木質藤本;多具卷鬚,卷鬚側生;單葉互生,無托葉。 [7-8]  [10] 

雙子葉植物綱主要價值

雙子葉植物綱植物有很多種類與國計民生有密切關係,例如棉、麻、大豆、落花生、向日葵、番薯、馬鈴薯、梨、蘋果、柑、煙草、薄荷、樟、楠和各種瓜類。來自雙子葉植物的傳統中藥材種類最多,常見的有人蔘、三七、大黃、羌活、川芎、丹蔘、當歸、杜仲、杞子等。 [9]  [11] 
參考資料
  • 1.    《安徽植物誌》協作組.安徽植物誌 第2卷.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06:1
  • 2.    嚴鑄雲.全國普通高等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 第二輪規劃教材 藥用植物學 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08:216-220
  • 3.    劉啓新.江蘇植物誌 第2卷.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2:1
  • 4.    尹長民.新編生物奧林匹克教程.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05:287-288
  • 5.    王茂劍,馬元慶.渤海山東海域海洋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圖集 陸生植被.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08:228
  • 6.    董誠明.全國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 藥用植物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01:175
  • 7.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2-06-15]
  • 8.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2-06-15]
  • 9.    夏徵農.辭海 生物學分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432
  • 10.    袁國卿.藥用植物學基礎 供中藥、中藥製藥等專業用 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09:112
  • 11.    張永清.山東中藥資源精要.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9.08:89
  • 12.    大豆 Glycine max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引用日期2022-06-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