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雕母

鎖定
雕母(亦稱祖錢)是將冷塑性、易刻性光滑黃銅,通過冷鍛、雕刻加工並經錢局審定開穿後用作印範的制錢模型。
中文名
雕母
別    名
祖錢
材    料
、錫、牙、木等

雕母背景介紹

據清朝一代泉師鮑康所著《大錢圖錄》記載“徐福卿工部雲,每改元鑄新錢,先選至潔之象牙,刻作錢樣呈‘錢法堂侍郎’鑑定。然後以精銅鑿成祖錢(惟老啓盛齋頂戴鋪精此技,印範不掛沙),其穿口(局呼金口)非錢局人不能鑿,再用祖錢翻砂鑄母錢,以後開鑄,悉用母錢印範”,文中指出翻砂鑄錢的過程是先製作一枚祖錢,再用祖錢翻鑄母錢,然後流通錢全部用母錢翻鑄。而且祖錢在印範時不掛沙,這是雕母的特點,也是很重要的特點。因為雕母的雕刻可以不完美(這一點可以從歷代流通幣錢文的不同形態可以看出),雕刻出什麼形態的錢文就可以翻鑄什麼形態的錢文,不會影響翻鑄錢幣。但是如果雕母在印範時掛沙的話,會破壞錢範裏的錢文,翻鑄的錢文會模糊不清,無法證明什麼時期的錢幣,失去了重新制作錢幣的意義。況且翻鑄的母幣也要翻鑄錢幣,必須保證母錢的錢文也非常清楚才能再翻鑄出字跡清晰的流通幣。而只有雕母不掛沙才能印出清晰錢範,翻鑄的母錢才可以再翻鑄錢幣。要想做到雕母在印範時不掛沙,其表面和切面必須要非常光滑。所以,印範不掛沙是雕母的精髓,表面光滑是製作雕母的基本要求。

雕母製作及選材

雕母的製作主要包括錢體制作、錢文雕刻和開穿三部分。其中錢體制作和錢文雕刻以外包形式製作,錢局負責開穿。1,開穿是錢局審定通過可以作為雕母的標誌。只要錢局開穿,就意味着錢模已經通過錢局審定成為雕母,可以大量翻鑄錢幣制造財富。錢局把穿口稱為金口。錢局在審定雕母時既要審驗錢文規整程度更要審驗印範時是否掛沙,如果印範時掛沙的話,錢文雕刻的再精美也不會開穿。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説金口未開的錢模不屬於雕母,。2,錢體制作的重點是表面必須非常光滑。金屬製造分為鑄造和鍛造兩大類。其中,鍛造是固態的塑性成型,是用外力使毛坯變形的過程。鍛造會細化製件中的晶粒,改變金屬的物理性。古代製件時用的“千錘百煉”就是代表性的鍛造加工方法。鍛造又分為熱鍛、温鍛和冷鍛。其中冷鍛的最大特點是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滑度好。所以錢體是冷鍛加工而成。3,錢文雕刻的重點也是圍繞不掛沙為目的,要求雕刻後儘量消除刀痕,且刀痕必須由錢面向地章方向垂直雕刻,確保殘留刀痕不易掛沙。  雕母的選材是根據適合錢體制作和錢文雕刻而精心調製的合金配方冶煉而成的一種黃銅,。1,錢體是冷鍛加工的,黃銅中只有單相黃銅(含鋅量低於35% )有良好的冷塑性;單相錫黃銅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優異的冷加工性能;2,錢文是雕刻的,鉛黃銅和銻黃銅都屬於易切削黃銅。鉛在黃銅中有潤滑性,鉛黃銅的切屑細長,呈短針狀;銻黃銅的切屑為碎片狀(類似鉛筆芯的切屑),其內表面呈光滑狀,切削過程較平穩,波動較小,切面也呈光滑狀。因此,雕母的合金主要含銅、鋅、錫、鉛、銻等元素。銻元素出現於明崇禎年間。製作雕母選用的銅材是含錫、鉛、銻等元素的單相黃銅。

雕母不同之處及鑑別方法

雕母 雕母
雕母是鑄造錢幣的錢模,數量非常稀少,其特點主要是選用材質和製作方法獨特。1,雕母選用的黃銅具有冷塑性、易刻性和光滑性,是含錫、鉛、銻等元素的單相黃銅,為了避免有些合金元素影響雕母黃銅的性能,會提煉出不含其它雜質合金元素的“精銅”。而普通流通幣鑄造量大,含有鎘、鈷等 [1]  多種雜質合金元素。通過無損金屬檢測儀器可以對錢幣的合金元素進行檢測分析鑑別。2,雕母錢體是冷鍛加工製作。而與其同版別的銅幣是鑄造加工製作。用超聲波或X光做探傷檢測,雕母金屬內部晶粒細密,沒有夾雜物或收縮氣孔。鑄造銅幣金屬內部密度不夠,有夾雜物或收縮氣孔。用肉眼觀察,雕母表面金光錚亮(表面發亮不是因為黃銅中含髮量元素,是因為鍛造加工造成),有些甚至可以清晰倒映物品影像(鏡面是金屬表面非常光滑的傳統代名詞,能清晰倒映物品影像)。鑄幣表面光澤偏暗。3,雕母錢文是手工雕刻。用肉眼觀察,雕母表面有刀痕、切割線等雕刻痕跡。鑄幣表面有砂眼。但錢幣外部特徵在常年磨損鏽蝕後會發生變化或被掩蓋,肉眼觀察有時會走眼誤判。
參考資料
  • 1.    周衞榮.中國古代錢幣合金成分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