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集體潛意識

鎖定
集體潛意識,又譯作“集體無意識”,是榮格分析心理學術語。指人類祖先進化過程中,集體經驗心靈底層的精神沉積物,處於人類精神的最低層,為人類所普遍擁有。在個體一生中從未被意識到,經由遺傳獲得來。由全部本能及其相關的原型組成。本能體現精神的動力方面,原型體現本能的意義,是本能在人精神中的存在形式,決定人的行為的未來傾向和可能性,兩者協調一致。具有先驗性、普遍性、自主性、自律性、動力性和目的性等,是人類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部分,對個體的思想行為和創造力起制約作用。雖處於潛意識的最低層,但無時不在尋求表現,若其內容未被意識同化,則會通過宗教、神話、藝術、夢幻和象徵等表現出來。 [1] 
中文名
集體潛意識
外文名
collective unconscious
含    義
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
應用學科
心理學
提出者
榮格
相關學派
分析心理學、原型心理學

目錄

集體潛意識概念

榮格突出心理結構的整體性,提出“集體潛意識”等概念。他也認為人格結構由三個層次組成:意識(自我)、個人潛意識情結)和集體潛意識(原型),這和弗洛伊德的提法有所不同。集體無意識和個人無意識的區別在於:它不是被遺忘的部分,而是我們一直都意識不到的東西。榮格曾用島打了個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識;由於潮來潮去而顯露出來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個人無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為基地的海牀,就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 [2] 

集體潛意識潛意識

“個人潛意識”是人格結構的第二層,作用要比意識大。它包括一切被遺忘的記憶、 知覺和被壓抑的經驗,以及夢和幻想等。榮格認為個人無意識的內容是情結。情結往往具有情緒色彩,是一組一組被壓抑的心理內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無意識叢,如戀父情結、批評情結、權力情結等。
個體無意識是一個容器,藴含和容納着所有與意識的個體化機能不相一致的心靈活動和種種曾經一時是意識經驗,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受到壓抑或遭到忽視的內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懸而未決的問題、人際間衝突和道德焦慮等等。還有一些經驗,它們與人們不甚相干或顯得無足輕重,由於本身強度太弱,當人們經歷它們時達不到意識層,或者不能留駐在意識之中,因而都被貯藏在個體無意識裏。所有這些構成了個人無意識的內容,當需要時,這些內容通常會很容易地到達意識層面。 [3] 

集體潛意識原型

原型(Archetype、Prototype)是集體潛意識中形象的總彙。它是一種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種存在都根據這種原型而成形。它深深的埋在心靈之中,因此當它們不能在意識中表現時,就會在夢、幻想、幻覺和神經症中以原型和象徵的形式表現出來。
榮格亦將它們稱呼為顯性、無意識意象、虛構或原始印象,以及一些其它的名字。但原型似乎最被接受。所謂的原型,是藉由特定的方法去體驗事情的天生傾向。原型本身沒有自己的形式,但它表現就有如我們所見、所為的“組織原理”。它遵循Freud理論中的直覺法則行事:首先,當一個嬰兒想要吃時,他不知道他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他有着相當不明確的渴望,然而,某些特定的東西可以滿足他。之後,根據經驗,當一個小孩飢餓時,他渴望一些特定的東西——牛奶、餅乾、烤龍蝦、紐約式的披薩。原型,就像是宇宙中的黑洞:你只能藉由它吸引質子和光,知道它在那裏。 [2] 
人格面具
指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出來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於表現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認可。人格面具能夠使人在社會中獲益,但過分關注人格面具必然要犧牲人格結構中的其他部分,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阿尼瑪與阿尼瑪斯
我們人格的一部分是我們必須扮演的男性或女性角色。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説,這個角色是由他們的自然性別所決定。但是榮格同意Freud、Adler、以及其它學者的觀點,認為我們生而具有雙重性別。當我們以胎兒身份開始我們的生命之時,我們沒有性器官的差別,僅僅逐步的受到荷爾蒙的影響,而發展成男性和女性。同樣地,當我們以嬰兒開始我們的世間生命之時,在外人感覺既非男性亦非女性。幾乎是立即的——當那些粉紅色和藍色贈品發生時,我們才會受到社會所帶來的影響,而它將逐步將我們塑造成男人和女人。在所有社會中,對於男人和女人的期望都不同。這些期望通常根據性別所扮演不同繁殖角色來決定,但常常包含許多傳統細節。在我們當今社會里,仍然殘存這些傳統期望。女人仍然被期望更具禮儀而少好鬥;男人依舊被期許更強悍而忽視生活中的情感面。但Jung認為這些期許意味着我們只培養自己潛能的一半。阿尼瑪(Anima)是男人心理當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是女性心理當中男性的一面。 [8-9]  一起來看,他們被視為相對。阿尼瑪斯可能象徵年輕女孩,非常自動自發且依靠直覺,或像女巫,或像祖母。它很可能跟極深的情緒性和她自身生命的力量有關。阿尼瑪可能象徵老智者,巫師,或者男性中的一人。它傾向於合理,通常具理性主義,甚至愛追根究底。阿尼瑪或阿尼瑪斯是透過你跟集體潛意識溝通所得的原型,而跟它接觸是重要的。它也是負責我們大部分摯愛生命的原型。如同古希臘神話所言,我們總是注視着我們另外那一半。那被神取走的那一半,就在那無數相反性別的人之中。當我們一見鍾情時,我們會發現某人“充滿”我們獨特的阿尼瑪或阿尼瑪斯原型。榮格認為,每個人身體中都存在着一個異性原型,也就是集體潛意識。當我們對對方一見鍾情的時候,你也許覺得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其實自己心中阿尼瑪或者阿尼姆斯的作用,他們驅使你去尋找類似的異性,並讓你在看到符合心中原型的異性產生一見鍾情的感覺。
陰影
陰影(shadow)是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秘、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它尋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卻是生命力、自發性和創造性的源泉。
自性
自性(self)是集體潛意識的核心。其作用是協調人格的各組成部分,使之達到整合、統一,即自我實現。榮格認為這是人性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

集體潛意識評價

對集體潛意識的發現使榮格成為20世紀最卓越的學者之一,榮格也由此成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榮格在世界各國的世俗、宗教信仰甚至神秘事件中發現了某些共同的跨文化現象。例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神話傳説中,常常出現主題類似或者情節相似的故事,或者是有相似的人物形象。在為來訪者作精神分析時,不同來訪者的經驗和夢中也時常出現與神話不謀而合的象徵。甚至某些精神分裂來訪者的幻想或者觀念也可以在神話中找到對應。而這一部分的人類本性,榮格稱之為“集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為榮格首創,是榮格最獨特的發現,是榮格理論中最為新穎的部分,也是最深奧費解和引起最大爭論的一個概念。 [4] 

集體潛意識聯繫

潛意識
精神分析理論的核心內容就是潛意識,是該理論的擴展的基礎。弗洛伊德把心理過程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潛意識,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是可以被個體認識並感知到的存在,直接與外部世界和內在連接。而前意識介於意識和潛意識之間,起到一個門衞的作用,潛意識中的心理內容經過前意識的過濾作用才能進入到意識之中。因此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是精神分析的基礎,他的理論也都圍繞潛意識開展。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成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存在於潛意識之中,是個人生而具有的一些本能、慾望、原始衝動等,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追求這些本能、慾望的直接和立即的滿足。而促使這些衝動滿足的內驅力則是存在於潛意識中的力比多。
集體潛意識
個體潛意識是人格結構的第二層次,榮格認為個體潛意識就是弗洛伊德所講的一切被壓抑的記憶和經驗和個人的衝動、慾望等構成的潛意識。集體潛意識是榮格理論中最具有創新性、最神秘、並引起最大爭議的概念。集體潛意識反映了人類進化進程中的集體經驗,“一個人出生後將要進入的那個世界的形式,作為一種心靈的虛像,已經先天的被他具備了。這種心靈的虛像和與之對應的客觀事物融為一體”。 [5]  集體潛意識產生於全人類具有的共同經驗,它的內容對於所有人類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所有人普遍共有的,且內容基本相同,因此它的內容到處都能找到。
社會潛意識
弗洛姆將社會文化因素和馬克思理論的相關內容引進自己的理論,提出社會潛意識的概念。所謂社會潛意識,是指一個社會的大多數成員共同存在的被壓抑的領域。一個人需要與世界相聯繫,以免孤單,感到完全孤單就會導致精神崩潰,即在價值、符號、模式方面的缺乏聯繫會導致精神孤獨。 [6]  弗洛姆認為意識是文化的產物,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特定歷史文化的結果,而特定的歷史文化則是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多數人所共同擁有的語言、邏輯和社會禁忌等,這些都被稱作社會過濾器。而壓抑則是通過這些過濾器來完成,不為社會所容納的則被壓抑而成為社會潛意識。所以人的基本衝動的滿足與文化(通過昇華完成)的關係是相反的。壓抑越大,文化程度便越高,患心理疾病的危險越大。
聯繫
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的區別在於:個體潛意識是個體因為社會道德等因素而被壓抑到潛意識中遺忘的部分,而集體潛意識則是是我們一直都未曾意識到的東西。集體潛意識不是需要征服的內容,而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種潛意識雖然存在區別,但是榮格和弗洛姆對潛意識的概念的擴展都表現出了相同的潛意識的內涵。主要表現為:三者都認為心理學除了研究意識,也應該關注意識之外的內容和經驗對人的心理產生的重大影響。 [7]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 .心理學大詞典(上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2.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P543
  • 3.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P409
  • 4.    許燕.人格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P133-P134
  • 5.    榮格.榮格文集:改革出版社,1997
  • 6.    費洛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
  • 7.    李元薇. 關於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社會潛意識的比較[J]. 科技展望,2015,(05):243.
  • 8.    樊靜. 《激情》中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原型解析[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8(5):3.
  • 9.    向倩. 榮格"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原型理論[D]. 廣西師範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