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鎖定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成立於1999年,由原集美航海學院的通信工程、自動化專業和原廈門水產學院的電子測量與儀器專業合併組建而成。截止2011年6月,在校本科生788人。
中文名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創辦時間
1999年
所屬地區
福建
主要院系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院簡介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校園(圖一)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校園(圖一) [2]
據有關資料顯示 [1]  :該院成立於1999年,2004年又進行了一次學科調整。現有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學院設有院辦公室;三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電子信息教研室和自動化教研室;兩個實驗室——電子實驗室和信息中心實驗室,其中信息中心實驗室包括通信實驗室和自動化實驗室。學院與廈門電信局、北京聞亭公司、廈門ABB公司、廈華恆達數據通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1]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辦學規模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校園(圖二)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校園(圖二) [3]
據有關資料顯示 [1]  :自2004年以來,隨着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院不斷加強教學基本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為高素質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設備條件。2004年8月學院搬遷至克立樓,大樓總用地面積10626平方米,建築面積9325平方米,各種用房面積約4430平方米 [1] 
實驗室 實驗室 [4]
據有關資料顯示 [1]  :該院的實驗室面積約2400平方米,擁有萬元以上設備93台(件),儀器設備總值約1400萬元。2000—2003年學校共投入實驗室建設資金450萬元,重點建設了通信實驗室,電子基礎實驗室、自動化實驗室等,同時與美國MICROCHIP共建單片機實驗室,與北京聞亭公司共建DSP聯合實驗室,並與廈門電信局簽定共建協議 [1] 
2004-2005年立項投入750萬元,建設“現代信息傳輸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等,主要設備有“矢量信號發生器”(E4438C,AGILENT),“矢量信號分析儀”(89641A,AGILENT),ADS軟件(E8852A,E9004A-AK6,E8875A等,AGILENT),20G網絡分析儀(E8362B,AGILENT),頻譜分析儀(E4405B,AGILENT),1G示波器(54833D,AGILENT)等設備構成的測試、研究與開發系統,該重點實驗室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和省內領先水平 [1] 
據有關資料顯示 [1]  :該院的主要研究方向:①移動通信技術和無線局域網技術;②射頻電路設計;③SOPC技術;④自動化技術 [1]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據有關資料顯示 [1]  :該院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專任教師44人,實驗人員10人。全院正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講師7人,助教12人。高職稱人員佔51.2%。具有博士學位2人,在讀博士3人,具有碩士學位19人,碩士、博士學位人員佔專任教師的53.8% [1] 
據有關資料顯示 [1]  :截止2011年6月,在校本科生788人。每專業每年招收兩個班 [1]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院成就

據有關資料顯示 [1]  :自2000年以來,該學院有13人次在集美大學青年教師業務競賽、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獎中獲獎;4項教學成果獲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門課程獲省級精品(網絡)課程立項,2門課程獲得校級精品課程,9門課程獲校級精品課程立項;1位教師被評為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位教師被評為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第二層次)人選,3位教師被評為校優秀主講教師,1位教師被聘為校第二批院級教學示範崗人員 [1] 
據有關資料顯示 [1]  :自2000年以來,該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其中權威刊物、核心刊物60多篇,SCI、EI、ISTP檢索收錄30多篇;參編教材著作2部;承擔省部級課題30多項,其他橫縱向課題40多項。有1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科研成果獲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成果獲廈門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1] 

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理論,掌握電子儀器及測控系統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能夠從事各類電子測試儀器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應用與開發,並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均衡發展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1.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和兩個專業方向
隨着海峽西岸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分工對本專業人才必定有着不同的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規格和模式。考慮到學生在電子與信息工程學科基礎上的專業發展,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分成以下兩個專業方向:
(1)基於計算機的電子測量及控制系統的智能測控方向;
(2)基於SOPC及嵌入式系統應用為主的信號處理電路與系統方向; [5] 
  • 通信工程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具有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1.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和兩個專業方向
隨着海峽西岸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分工對本專業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規格和模式。考慮到學生在通信工程學科基礎上的專業發展,將通信工程專業分成以下2個專業方向分:
(1)以射頻設計和光纖通信為主的通信系統方向;
(2)以DSP、嵌入式系統為主的信息處理方向。 [6] 
  •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電子科學技術領域內具有寬厚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實驗動手能力,能在該領域內從事微電子技術與集成電路系統分析與設計、電子器件與系統設計以及相應的新器件、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應用的複合型高層次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規格
1.多元化的培養模式
隨着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分工對本專業人才必定有着不同的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規格和模式。
考慮到學生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基礎上的專業發展,培養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方向確定如下:
主要的培養方向是微電子技術與集成電路系統分析與設計。同時方案也包含光電子技術培養方向和微波與射頻集成電路設計培養方向。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