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集美區

鎖定
集美區,隸屬福建省廈門市,位於福建省廈門市西北部,介於北緯24°25′~24°46′,東經117°57′~118°04′之間,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特點表現為夏季長而秋春連,既無酷暑又無嚴冬,總面積275.79平方千米。 [19]  截至2022年末,集美區常住人口109.1萬人。 [25]  截至2023年6月,集美區轄4個街道、2個鎮, [26]  區政府駐集美街道岑東路168號。
集美區境,商代屬揚州地,1987年7月6日,更名為集美區。為著名僑鄉,集美先輩移居海外的歷史可追溯到元末明初,迄今海外僑胞六萬多人。是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陳嘉庚生平事蹟陳列館成為中宣部“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旅遊資源豐富,是廈門市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擁有國家5A級景區陳嘉庚紀念勝地,中國最大的水上園博苑,“戴斗笠穿西裝”的嘉庚建築羣,獲得“吉尼斯世界最大馬戲劇院”認證的靈玲馬戲城、廈門老院子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嘉庚劇院等一批城市名片。 [19]  [21] 
2022年,集美區地區生產總值(GDP)956.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 [25] 
中文名
集美區
外文名
Jimei District
別    名
集美半島
潯尾
盡尾
秦美
行政區劃代碼
350211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福建省廈門市
地理位置
福建省廈門市西北部
面    積
275.79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2個鎮
政府駐地
集美街道岑東路168號
電話區號
0592
郵政編碼
361021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9.1 萬(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陳嘉庚故居
廈門園林博覽苑
鰲園
集美學村
廈門園林博覽苑
火車站
廈門北站
車牌代碼
閩D
地區生產總值
956.58 億元(2022年)
高    校
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廈門理工學院

集美區歷史沿革

集美區在廈門位置圖 集美區在廈門位置圖
商代,屬揚州地。
周代,為七閩地。
春秋戰國時,屬越地。
秦,屬閩中郡。
西漢初,屬閩越國,元封元年(前110年),屬會稽郡。
東漢,屬閩侯官縣地。
三國時,屬建安郡東安縣。
晉太康三年(282年),析東安縣置同安縣,區境隸屬之。同年,同安縣即廢,區境屬晉安縣。
開皇九年(589年),屬南安縣。其後,南安縣先後隸屬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州)、建州、豐州、泉州(今福州)、武榮州、閩州(今福州)、長樂郡、清源郡、泉州,區境隨縣為其屬地。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王審知次子延鈞在福州稱帝,升大同場為同安縣。此後,區境隨同安縣先後隸屬泉州、泉州路、泉寧府、泉州分省。
明初,改泉州分省為泉州府,區境此後一直隨縣為其屬地。
民國元年(1912年),同安縣隸屬南路道(民國三年(1914年),易名廈門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直隸福建省。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福建事變時隸屬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興泉省,區境皆隨而隸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隸屬於福建省第五督察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隸福建省第四專員公署。
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區境隨同安縣隸屬華東軍政委員會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7月,改隸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改為晉江專區)。
1953年11月,集美鄉改隸廈門市,改設集美鎮。
1957年7月30日,合集美鎮、灌口區的11鄉及島內禾山鄉為郊區,設廈門市人民委員會郊區行政辦事處。
1987年7月6日,從廈門市郊區劃出禾山鄉,更名為集美區。 [21] 

集美區行政區劃

集美區區劃沿革

1952年7月,調整區劃,境內屬同安縣第二、三區,設26個鄉鎮。第二區轄三社、西亭、錦園、前場、陳井、浦林、李林、雙嶺、上塘,灌口、杏林、西濱、高浦、馬鑾、登瀛等15鄉。第三區轄石兜、後溪,城內、霞營、珩山、兑山、東埔、坂橋、集美、洪霞、潘塗、官潯等12鄉。
1953年11月3日,集美鄉劃入廈門市,同時撒鄉設鎮。
1956年6月,區、鄉合併,灌口區轄金山、東孚、鼎美、錦宅、旗山、海山、鷹山、鈴亭、灌口、坂頭、珩東、僑英、石兜13鄉。同年7月,增設灌口鎮,鎮周圍農村設張莊鄉。
1957年7月28日,金山、錦宅2鄉劃入龍溪縣,其餘11鄉改隸廈門市。合集美鎮、灌口區的11鄉及島內禾山鄉為郊區,設廈門市人民委員會郊區行政辦事處。同年,郊區轄19個鄉鎮。
1958年8月,原屬龍溪專區海澄縣的海滄鄉、新按鄉劃入郊區。同年,取消鄉村建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時郊區設前線、後溪、灌口、東罕、海滄和集美6個人民公社。同年8月,杏林被劃作廈門市工業區,成立中共杏林工業區工作委員會。
1961年11月,集美公社複名集美鎮。同年,新建杏林公社,隸屬杏林工委。
1964年6月,撤銷杏林工委,設立杏林鎮,杏林公社劃入郊區,郊區轄集美鎮和前線、灌口、杏林、東孚、海滄、後溪6個公社。
1978年9月1日,杏林公社從郊區劃出,與杏林鎮合建杏林區。
1980年,郊區轄1個鎮5個公社。杏林區轄杏林公社和杏東、杏西2個街道辦事處。
1984年10月,改公社為鄉鎮,改大隊為行政村。年底,杏東、杏西街道辦事處合併為杏林街道辦事處。
1987年7月6日,禾山鄉從郊區劃出,郊區易名集美區,轄集美、灌口、海滄3鎮和東孚、後溪2鄉。
1991年,東孚、後溪2個鄉改為鎮建制。集美鎮撤銷原第一、二、三居委會,設11個居委會。
1995年,全區面積358.36平方千米,轄5個鎮、17個居委會、56個村委會。
1995年12月20日,海滄、東孚2鎮劃入杏林區,集美區轄集美、灌口、後溪3鎮,16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杏林區轄杏林街道辦事處、杏林鎮、東孚鎮、海滄鎮。
2001年5月,後溪鎮析出部分村(居)設僑英街道辦事處,轄滸井、孫厝、葉厝、鳳林美4個居委會和兑山、東安2個村委會。
2003年8月,杏林區易名海滄區,杏林鎮和杏林街道劃歸集美區。
2004年1月,杏林鎮改為杏濱街道,全區有22個居委會,32個村委會。同年3月,撤集美鎮,設集美街道辦事處。至此,集美區下轄灌口、後溪2個鎮和杏林、集美、僑英、杏濱4個街道。
2006年,改高浦、杏林、內林、西亭、馬鑾、西濱、前場、錦園、新村、英村等10個村委會為居委會,是年,有32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
2007年,新設僑英街道樂海社區和杏林街道杏北社區。 [27] 

集美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集美區轄4個街道、2個鎮:杏林街道、集美街道、僑英街道、杏濱街道、灌口鎮、後溪鎮,48個社區,21個建制村。 [26]  區政府駐集美街道岑東路168號。
集美區行政區劃
名稱
下轄
滸井社區、孫厝社區、葉厝社區、鳳林美社區、東安社區、兑山社區、樂海社區、濱水社區、海鳳社區、鳳安社區、信毅社區
錦鶴社區、日東社區、三秀社區、馬鑾社區、西濱社區、前場社區、錦園社區、康城社區
寧寶社區紡織社區曾營社區杏北社區、寧海社區、園博社區高浦社區杏林社區西亭社區、內林社區、蓮亭社區
灌口第一社區、灌口第二社區、上頭亭社區、黃莊社區、鐵山社區、雙樂社區、安仁社區
李林村、上塘村、田頭村、陳井村、井城村、東輝村、頂許村、坑內村、雙嶺村、三社村 、浦林村、深青村
龍山社區、新村社區、三興社區、英村社區、二農社區、港頭社區
後溪村、前進村、侖上村、東宅村、溪西村、黃地村、崎溝村、後垵村、巖內村
參考資料 [26] 

集美區地理環境

集美區位置境域

集美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西北部,介於北緯24°25′~24°46′,東經117°57′~118°04′之間,西北與漳州市長泰區交界,東北與廈門市同安區接壤,西南與海滄區毗鄰,南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境域東起僑英街道東安村前佔社,西至灌口鎮深青村,長24.4千米;北起後溪鎮黃地村的尖母侖山,南至馬鑾灣,寬19千米,總面積275.79平方千米。 [19] 

集美區地質

集美區位於華南地塊的武夷——戴雲隆褶帶的閩東火山斷拗帶內。閩東火山斷拗帶位於福建東部,政和——海豐斷裂帶以東,濱海斷裂帶以西,長樂——詔安斷裂帶縱貫該區。閩東火山斷拗帶又可分為四個次一級構造單元,集美區域為閩東南沿海變質帶,隨着燕山運動時期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發生大規模斷陷和拗陷,造成巨厚的中生代沉積和巨大規模的火山噴發(距今1.75~2.02億年),地殼厚度36.6~38.2千米。沿構造活動帶發生強烈的區域變質和混合巖化作用,中生代岩漿廣泛侵入。受其影響,區域地層以中生界侏羅系、新生界第四係為主。 [28] 

集美區地形地貌

集美區有濱海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灘塗等多種地貌類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分佈於西、北、東部與長泰、同安交界處,為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和中山。高丘陵多分佈在西部,海拔300~500米,坡度20~30度,主要為花崗岩和火山岩。花崗岩丘陵多呈孤立狀,無植被,山體裸露,山坡石蛋發育,山頂常見蘑菇石、風動石。火山岩丘陵山頂渾圓,山坡和緩,似覆鍋狀,土層較厚,植被生長良好。低丘陵多分佈於東、西界山附近,海拔200~300米,坡度15~25度,丘頂呈渾圓狀。台地海拔50~200米,地表起伏,坡度平緩,零星分佈於苧溪、許溪中游地帶。平原主要分佈於南部海岸沿線,海拔皆在50米以下,可分為海蝕平原和海積平原。平原外側為海灘、沙洲和沙嘴。 [23] 

集美區土壤

集美區土壤母質以第四紀紅色黏土為主,兼有洪積物、沖積物和海積物。土壤類型可分為磚紅壤性紅壤紅壤黃壤水稻土鹽土風沙土6個土類,以下分為15個亞類、30個土屬、35個土種。按垂直分佈,可分為山地土壤、耕地土壤和水域灘塗。山地土壤以紅壤面積最大,磚紅壤性紅壤次之,黃壤最少。耕地土壤分成旱作土壤和水田土壤。旱作土壤主要為磚紅壤性紅壤,兼少量鹽土和風沙土。水田土壤可分為滲育型水稻土、瀦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和鹽漬型水稻土。滲育型水稻土多為梯田,地下水位低,屬地表水型,耕作層較淺,質地以中壤為主,肥力中下,適於水旱輪作,主要用於水田及部分園地,“旱、瘠、薄”為此類水田的主要生產阻礙因素。瀦育型水稻土主要分佈於溪流、沖積平原和部分山壟田,分佈較廣,以灌口、後溪、僑英、杏林為多,質地以輕壤和中壤為主,肥力中上,是境內穩產高產的水稻土類型。潛育型水稻土分佈於山壟谷地或沖積平原的低窪地,地下水位高,排水條件差,土壤長期漬水,土温較低,亞鐵等有毒物質積累多,“冷、酸、鏽”系此類土壤的主要特點。鹽漬型水稻土主要分佈在沿海一帶的海積平原,由濱海鹽土經洗鹽種稻後形成,地形平坦,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但土質黏重,耕作困難,且易受海潮或地下鹽分的威脅,主要生產障礙因素為“鹽、鹼、黏”。 [23] 

集美區氣候

集美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特點表現為夏季長而秋春連,既無酷暑又無嚴冬。幾乎全是無霜期,氣温變化不明顯,雨日不多日照長,季風跟着季節轉,秋末偏北夏偏南。最熱月與最冷月月平均氣温相差不足16℃,秋温高於春温,夏季日最高氣温大於或等於35℃的天數,多年平均僅5天,秋末日最低氣温小於10℃的很少,故集美只有“冬天”而無冬季。夏季多雷雨並伴有颱風,相對濕度大,全年多風且風力較大。 [35] 

集美區植被

集美區屬中國—日本植物亞區的華南地區,具有從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特點。植物以熱帶、亞熱帶的成分為主,地帶型植被為南亞熱帶雨林。由於早期植被遭受破壞,原始森林早已絕跡,現為人工林次生林灌木叢草叢、農田、果園和觀賞性植被類型。林地植被,人工林、次生林林相參差不齊,結構簡單,樹種單一,以馬尾松為主,有少量杉木,其餘為相思樹桉樹木麻黃木荷、楓香、烏桕等。灌木種類有桃金娘、黃瑞木、杜鵑、金櫻子、小葉赤楠、鵝掌柴、枸骨柴等。草本種類有芒萁骨、五節芒、扇形鐵線蕨、海金沙、地捻等。林地植被主要分佈在山地和沿海地區,常以2~3種組成混合林,有灌木叢和草叢在其間共生。依林相可分為闊葉林、針葉林、混交林、經濟林(木本栽培植被)和灌木叢、草叢。長綠闊葉林,分佈於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丘陵、台地,面積不大,且零星分佈。長綠針葉林,區內分佈面積最大,多數為人工林,少數為天然更新,分佈於海拔500~900米的山地。混交林,境內呈塊狀分佈於海拔500米以下的部分丘陵、山地。 [23] 

集美區水文

集美區境的河流多發源於西部丘陵山地,具有河面狹、河牀淺、支流少、流程短的特點。境內較長的河流有後溪(苧溪)、深青溪和瑤山溪。此外還有北溪引水工程集美段和坂頭水庫的左乾渠、右乾渠和高幹渠4條人工河流。後溪是境內最長的河流,發源於戴雲山脈與博平嶺山脈交界處的後寮侖山白帆嶺,從源頭至後溪鎮段稱苧溪,與支流許溪匯合後稱作後溪,注入杏林灣水庫,全長23千米,流域面積209.3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8.11‰。上游建有石兜水庫(庫容8500萬立方米)和坂頭水庫(庫容558萬立方米)。許溪,發源於漳州市與廈門市海滄區交界的大嶺,至後溪鎮與苧溪交匯,全長12.1千米,流域面積56.7平方千米。深青溪,發源於仙棋山南麓,於西濱匯入馬鑾灣,全長11.84千米,流域面積15.64平方千米,平均坡降10.4‰。瑤山溪,發源於小龍潭北側山地,上源有兩支,西支源於前山南側,東支源於上塘,兩支匯合後流入風景湖,於西濱匯入馬鑾灣,全長10.35千米,流域面積15.78平方千米,平均坡降8.31‰,河道寬3~10米。 [23] 

集美區自然資源

集美區土地資源

集美區林業用地10429.73公頃(含國營坂頭林場),約佔土地面積的37.82%。林業用地中,有林地9747.01公頃,佔林業用地的86.7%(其中經濟林3266.13公頃);疏林地8.27公頃,佔0.1%;灌木林地609.73公頃,佔5.8%;未成林造林地111.47公頃,佔1.1%;苗圃地22公頃,佔0.2%;無林地631公頃,佔6.1%;生態公益林面積1731.13公頃。 [23] 

集美區水資源

集美區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1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2億立方米,地下水0.35億立方米。全區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1926千瓦,可開發總裝機容量1605千瓦。 [23] 

集美區生物資源

集美區森林覆蓋率40.7%。被列入國家I級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為蟒蛇和白頸長尾雉,國家II級保護的動物有獼猴、穿山甲、小靈貓、鬣羚(別名蘇門羚)、紅隼、倉鴞草鴞、貓頭鷹;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II級保護的動物有眼鏡蛇。其他森林野生動物尚有松鼠、白鷺、燕子、喜鵲、山豬、豪豬、獐、狐狸、野兔、白環蛇等。全區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294株,其中榕樹249株,杧果楓香黃連木各11株,樟樹5株,榆樹2株,龍眼、伊蘭、薔薇、紅豆、薄姜木各1株,樹齡最長的為540餘歲。 [23] 

集美區人口

集美先輩移居海外的歷史可追溯到元末明初,迄今海外僑胞六萬多人。
2017年(計生統計年度),集美區總人口742549人(廈門會晤前流動人口大清查數據),其中户籍人口275638人、流入人口466911人;出生17910人,其中户籍人口5898人、流入人口12012人;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集美區常住人口為1036987人。 [13] 
截至2022年末,集美區常住人口109.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90.39%。人口出生率7.78‰,人口死亡率2.96‰,人口自然增長率4.82‰,比上年下降7.75個千分點。全區户籍人口44.82萬人,流動人口69.50萬人,佔全市户籍人口的15.3%。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別為215434人和232746人,性別比為93(女性為100)。 [25] 

集美區經濟

集美區綜述

集美商務區 集美商務區
2019年,集美區地區生產總值789.37億元,增長7.7%;2019年,全年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89億元,增長9.6%; [3] 
2020年,集美區地區生產總值(GDP)822.41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總量3.08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總量400.10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總量419.23億元,增長1.5%。三次產業結構為0.4:48.6:51.0。 [12] 
2022年,集美區地區生產總值(GDP)956.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1億元,比上年下降5.0%;第二產業增加值484.00億元,增長1.1%;第三產業增加值469.47億元,增長5.0%。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3:50.6:49.1。 [25] 
2022年,集美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42.34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1.8%,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46.07億元,同口徑增長1.6%。在地方級財政收入中,實現税收收入27.74億元,同口徑增長9.7%,其中增值税6.76億元,同口徑下降1.6%;企業所得税4.11億元,下降5.7%;個人所得税2.15億元,增長15.9%;土地增值税10.84億元,增長22.9%。 [25] 
2022年,集美區財政支出95.83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教育支出28.54億元,增長11.5%;科學技術支出2.91億元,增長4.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7.87億元,增長33.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06億元,下降6.6%;衞生健康支出8.05億元,增長1.8%。 [25] 
2022年,集美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上年下降8.9%。分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下降7.6%,第三產業投資下降9.0%。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下降29.8%,其中交通運輸業投資增長73.1%。工業投資下降7.6%,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0.4%。社會事業投資增長16.8%。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0.7%,其中,住宅投資110.42億元,增長36.3%;辦公樓投資13.90億元,下降2.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0.23億元,下降47.0%。全區房地產房屋施工面積561.21萬平方米,下降3.2%;房屋新開工面積173.83萬平方米,增長78.6%。 [25] 

集美區第一產業

2022年,集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16億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農業產值4.60億元,下降0.8%;林業產值0.0055億元,增長13.6%;牧業產值0.62億元,下降21.4%;漁業產值0.30億元,下降7.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3億元,增長3.4%。 [25] 
2022年,集美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20萬畝,比上年下降4.5%。糧食播種面積0.35萬畝,增長8.5%,糧食總產量0.14萬噸,增長9.9%;蔬菜播種面積2.92萬畝,下降5.7%,蔬菜總產量4.94萬噸,下降3.9%;水果總產量2.86萬噸,下降7.5%。肉類總產量0.09萬噸,下降38.7%;蛋品總產量509.27噸,下降30.9%;乳品總產量93.41噸,下降40.5%。年末家禽存欄數22.04萬隻,下降44.0%,家禽累計出欄數59.79萬隻,下降40.8%。 [25] 

集美區第二產業

  • 工業
2022年,集美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2家,全年實現增加值337.32億元,比上年下降2.4%,實現工業總產值1354.67億元,增長0.8%。億元以上企業19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147.51億元,增長3.0%。其中十億元以上企業23家,實現產值675.20億元,增長4.3%,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9.8%。前三大行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金屬製品業合計實現產值557.98億元,下降0.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178.75億元,產銷率87.0%。出口交貨值423.08億元,下降0.5%。 [25] 
  • 建築業
2022年,集美區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實現增加值95.02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實現建築業總產值612.99億元,增長17.5%,其中建築工程產值587.36億元,增長17.9%;安裝工程產值19.80億元,增長40.2%。當年建築業企業新籤合同額431.53億元,下降10.8%。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73.83萬平方米,增長26.2%。 [25] 

集美區第三產業

  • 國內貿易
2022年,集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7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156.39億元,增長4.9%,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8.7%;限額以下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13億元,下降6.1%。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48.11億元,增長5.0%,零售額超億元的批發零售貿易企業有25家,實現零售額122.22億元,增長10.4%;零售額超千萬元的住宿餐飲企業有30家,實現零售額12.55億元,增長10.3%。 [25]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79.8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42.14億元,下降8.9%;糧油、食品類零售額3.33億元,下降10.3%;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4.11億元,增長18.9%;通訊器材類零售額2.11億元,下降3.5%;日用品類零售額4.12億元,下降3.6%;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6.24億元,增長353.9%;金銀珠寶類零售額0.07億元,下降23.7%;化妝品類零售額0.58億元,下降39.8%。 [25] 
  • 服務業
2022年,集美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75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0.3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億元以上企業71家,較上年增加17家,實現營業收入190.94億元。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29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24億元,佔服務業總營業收入9.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5.17億元、23.29億元、11.90億元、13.17億元和14.21億元,分別增長28.8%、-8.2%、50.6%、-5.6%和-0.4%。 [25] 
  • 對外經濟
2022年,集美區新增外資項目129個,增資項目29個,減資項目9個,合同利用外資9.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5.5%;實際利用外資2.3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0.6%。 [25] 
  • 旅遊業
2022年,集美區共接待遊客1347.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1%,實現旅遊收入79.8億元,下降2.9%。其中旅遊景區890.8萬人次,下降2.9%,賓館酒店接待遊客456.5萬人次,增長2.7%。全年酒店平均住宿率61.1%。 [25] 

集美區政治

區委書記:胡旭彬
區委常委:倪傑、蘇國輝、施耿瑤、莊志輝、洪清巖、陳志永、徐香平、江慶生、江彩蓉、潘英華 [36] 

集美區交通運輸

集美區地處廈門的幾何中心和廈漳泉三角地帶中心位置,是廈門島通往內陸的重要門户和廈門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擁有4條鐵路、3條幹線公路、3條海堤、3座跨海大橋、2條高速公路、3條地鐵,擁有國家東南交通樞紐——廈門北站,在全國規模居前的前場鐵路大型貨場;集美中心城區到東渡港僅6千米、到海滄港僅12千米,距離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僅15分鐘車程,縱橫交錯、便捷通達的交通網絡使集美成為現代化的交通樞紐。 [19] 

集美區社會事業

集美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集美區擁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308所,學年初招生數8.97萬人,在校學生數32.40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0所,學年初招生數4.40萬人,在校學生數13.59萬人;普通中等學校(含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初中、完中、高中、中職)27所,學年初招生數2.11萬人,在校學生數7.19萬人;小學(含小學、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53所,學年初招生數1.29萬人,在校學生數7.47萬人;幼兒園224所,學年初在園人數4.1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年初在校學生123人。在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中任職的專任教師18267人。 [25] 
截至2022年末,集美區各級學校擁有教學及輔助用房339.1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70萬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活動室)123.87萬平方米,增加11.08萬平方米,實驗室90.19萬平方米,增加4.00萬平方米,圖書室28.19萬平方米,增加0.04萬平方米。 [25] 

集美區科學技術

截至2022年末,集美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66家,國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9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26家,科技企業孵化器9家。 [25] 
截至2022年末,集美區累計專利授權量9054件,其中發明1025件、實用新型6442件、外觀設計1587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4077件。 [25] 

集美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集美區共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街道文化站6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60個。圖書館每週開放63小時,全年365天無休開放,為羣眾免費提供圖書借閲、資料查詢等服務,館藏文獻資源總量達40.21萬冊,全年共借閲圖書49.68萬冊次(其中分館6.85萬冊次),全年共接待讀者24.99萬人次(其中分館1.94萬人次),開展各類讀者活動近60場(其中分館9場),參加讀者1.85萬人次。 [25] 
2022年,集美區共舉辦全區性文化活動20場,基層文體活動15場。舉辦集美區慶祝2022年“元旦”文藝晚會暨文化館公益性藝術培訓成果展演、集美區2022年春節文藝晚會線上展播活動、2022年集美區首屆街頭藝人才藝秀表演、“築夢新徵程•一起向未來”——集美區喜迎黨的二十大暨跨島發展主題文藝晚會、“築夢新徵程,一起向未來”——集美區喜迎黨的二十大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3週年美術作品展等活動。 [25] 

集美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集美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30個,其中醫院10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4個、衞生院2個、門診部62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疾控預防控制中心2個。專業衞生技術人員5540人,其中執業醫師2111人,執業助理醫師174人,註冊護士2584人。醫療機構實有牀位2158張,其中醫院2028張,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80張。 [25] 

集美區體育事業

2022年,集美區成功舉辦2022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喜迎二十大強國健身季系列賽、okrun廈馬系列賽集美站、“體彩杯”廈門集美第九屆兩岸自行車挑戰賽、2022年集美區全民健身季暨體育進社區活動等體育賽事。 [25] 

集美區社會保障

  • 就業
2022年,集美區城鎮新增就業2.75萬人。年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0.20萬人。全年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7027人。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584人,其中本地失業人員培訓947人、農村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822人,開展職工技能培訓381人。 [25] 
  • 社會保障
2022年,集美區新增辦理養老退休待遇4660人、失業保險待遇6894人、工傷保險待遇2631人。 [25] 
  • 社會福利與救助
2022年,集美區累計共有城鄉低保家庭945户、13774次,領取最低生活保障1553.3萬元。全年累計發放救助補助10594(户)次,發放各類救助補助2336.58萬元(含低保金),其中殘疾人補貼524.19萬元,護理補貼1787.04萬元。全年區慈善、老年福利協會共接收捐贈款242.14萬元,為轄區累計約2100人次計各類困難羣眾發放救助140.07萬元。 [25] 

集美區環境保護

  • 環境保護和治理
2022年,集美區空氣質量指數呈優的天數達207天、良的天數149天、輕度污染9天,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達97.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39,比,上年改善3.6%,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其中,二氧化硫(SO₂:0.004mg/m³)同比改善33.3%、二氧化氮(NO₂:0.019mg/m³)同比上升5.6%、一氧化碳(CO:0.6mg/m³)同比持平、細顆粒物(PM2.5:0.015mg/m³)同比改善6.2%、顆粒物(PM10:0.029mg/m³)同比改善12.1%、臭氧(O₃:0.136mg/m3)同比持平。 [25] 
  • 城區綠化
2022年,集美區城區建設用地面積80平方千米,擁有公園113個,佔地面積242.5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7.3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655公頃,綠化覆蓋率為45.7%;污水集中處理率119.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0%。 [25] 

集美區歷史文化

集美區名稱由來

集美原名“潯尾”,以地處潯江之尾而得名,至明代雅化為“集美”。 [19] 

集美區宗教信仰

集美區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傳入始於唐末五代時期,境內佛教信徒除出家的比丘(俗稱和尚)、比丘尼(俗稱尼姑)和在家修行的男女居士外,尚有在寺院帶髮修行的出家女,通稱“菜姑”。境內信佛者多而出家者少,住僧大多來自惠安、南安等地,信徒6000餘人。本地歷代較有名望的僧人有宋代的孫應祖師(孫厝人)、清代的釋佛化(灌口人,俗姓林),居士有集美社陳敬賢、後溪兑山李博用等;較有名望的寺院有聖果院、白虎巖、壽石巖、西竺寺等。基督教、天主教於晚清時傳入,2019年有基督教堂5所、活動點2處、天主教堂1所,牧師、傳道等神職人員和教徒、慕道友1000餘人。集美民間信仰有神祇信仰、物靈信仰、巫術信仰和祖先崇拜等。寺庵宮廟或大或小,大者如宮殿,小者僅容一人祭拜,村中路旁、山腳田邊,隨處可見。供奉的神靈有保生大帝、土地公、關帝爺、真異大師、嶼仔尾公、王姬娘娘等60種之多。以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為多,境內產生的神為真異大師、嶼仔尾公,境內特有神為王姬娘娘、南嶽聖侯、陳姓王公等。土地公在集美民間頗受尊崇,幾乎村村社社均有土地廟,商店店面窄小便在牆上開一小龕,供奉“福德正神神位”,點燃電光長明燭。關帝在集美被視為財神,猶受商家崇祀。物靈信仰有龜、虎、石、犬、榕樹、水等。龜在集美極受崇拜,民間敬龜、愛龜,但不食龜。每年正月十五日或重要祭神日,多用糯米或麪粉做成“龜餜”,向神上香、禮拜後,默述心願,祈神賜龜。墓冢亦做成龜背狀。榕樹枝繁葉茂,生長快、壽命長,在集美受到普遍崇拜。端午節,鄉人向樹禱告後,折其枝葉插於門框,以避邪、驅鬼、防疫。有將土地公神位安放在榕樹下或樹洞中,同受鄉人祭拜。 [21] 

集美區對台交流

兩岸一家親,未來在青年。研學,成為集美區深化兩岸融合的一項有益探索。廈門(集美)對台研學旅行基地是全省首批對台交流基地,也是全國首個對台研學基地,2019年海峽論壇正式發佈的《廈門市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中,明確提出要“持續提升廈門(集美)研學基地,吸引更多台灣青少年來廈開展研學交流,打造大陸最大的對台研學旅行基地”。 [4] 
集美區內有杏林、集美兩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分別於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享受廈門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時兩個台商投資區予以保留。在台商投資區20年開發建設中,集美區人民抓住機遇,以“開明、守信、競爭、開拓、奉獻”的特區精神,取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成功開發了集美北部工業區、杏北工業區、灌南工業區、中亞工業城、杏南工業區等。
據瞭解,作為福建省級兩岸融合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集美區擁有兩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近年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高效優質的服務措施,吸引了大量台灣青年到集美就業創業,截至2021年底,轄內台資企業有1054家,其中台灣青年創業企業516家,佔50%以上,就業創業的青年近2000名。同時,每年在集美就學的台灣大學生超過200人,中小學生有200人左右 [18] 

集美區風景名勝

  • 綜述
廈門園博園 廈門園博園
集美區旅遊資源豐富,既有西北部山地生態旅遊景點,又有東南部的濱海生態旅遊環線;既有風光優美的自然景觀旅遊圈,又有底藴深厚的人文景觀旅遊集羣,集山、巖、谷、海、島、潭、池、橋、瀑、動物、植物、園林、名勝古蹟、特色建築等各種景觀之大成。西北部山地生態旅遊景點有萬寶山、越尾山、雙龍潭、白虎巖、東輝大峽谷等。東南部的濱海生態旅遊環線,包括陳嘉庚紀念勝地集美學村廈門園林博覽苑龍舟池和散落其間的集美寨遺址、延平故壘、李林園、水族館等景點。中部腹地人文景觀,有鳳山廟、山口廟、深青古橋、黃莊古橋、貞壽牌坊、深青驛遺址、筆架寨遺址、皇渡庵、皇帝井、聖果院、苧溪橋、觀音院、白虎巖、壽石巖、城內城遺址等,新建景點有雙龍潭生態運動景區、靈玲國際馬戲城、嘉庚劇院、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等,形成一個人文景觀集羣。 [21] 
  • 陳嘉庚紀念勝地
陳嘉庚紀念勝地
陳嘉庚紀念勝地(5張)
陳嘉庚紀念勝地由嘉庚公園、嘉庚故居、陳嘉庚紀念館、歸來堂、歸來園、鰲園組成,總面積16萬平方米,是第四屆全國文明旅遊風景區、福建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國僑聯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鰲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園中的陳嘉庚陵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1]  [32] 
  • 集美學村
集美學村
集美學村(2張)
集美學村位於廈門集美半島,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民國二年(1913年)始傾資創辦,於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的閩南僑鄉建築風格。在學村中的龍舟池,常在節假日舉行賽龍舟,鼓樂齊鳴,南音悠揚。 [29] 
  • 龍舟池
龍舟池
龍舟池(3張)
龍舟池於1955年由陳嘉庚先生倡建,池面接近長方形,現東、西最長約800米,南、北最寬約183米,池畔四周建有數座仿古建築的琉璃瓦頂樓台、廊廡和亭榭,兩端連以雙層八角亭攢尖頂,中為二層樓重檐歇山頂,均為琉璃瓦屋面。
龍舟池的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啓明”“南輝”“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池畔四周建有數座仿古建築的琉璃瓦頂樓台、廊廡和亭榭,以北岸居中的“南輝”亭為主觀景台和指揮台,建築為廊廡式,長48米,寬8.5米,兩端連以雙層八角亭攢尖頂,中為二層樓重檐歇山頂,均為琉璃瓦屋面。龍舟池周圍亭台具有深受東南亞文化影響的具有強烈的閩南域特色的建築風格,是龍舟池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端午節都會在此舉辦賽龍舟。 [30] 
  • 廈門園林博覽苑
廈門園林博覽苑
廈門園林博覽苑(3張)
廈門園林博覽苑位於集美中洲島。園博苑規劃片區總面積10.82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5.55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為5.27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園博苑主展區、生態濕地公園、水景及水上運動、温泉度假村等商業配套設施。園博苑片區規劃以半島、島嶼的形式進行總體佈局,由九個島嶼和兩個半島組成。其中五個為展園島嶼,四個小島為生態景觀島。以此為基礎,分期規劃建設東邊的自然原生島、西側的杏林苑、中部的教育之園、石文化園和北側的山林休閒園,形成一片中央公園式的大綠地。 [31] 

集美區著名人物

陳嘉庚,又名甲庚,字科次,集美人。生於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卒於1961年8月12日,享年88歲。他傾資興學,捐資1億多美元,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資助和支持發展的學校達118所;成立南洋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為國籌募抗戰經費30餘億元,勸募救國公債1500萬元,寒衣30萬件,代僱回國服務機工3200餘人,是海外華僑中的傑出代表,被毛澤東同志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嘉庚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 [21]  [33] 
曾呈奎,號澤農,灌口李林村人。生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6月18日,卒於2005年1月20日,享年97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名譽理事長,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名譽博士,第三屆至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34] 

集美區榮譽稱號

2019年,集美區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 [5]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6] 
2019年10月,集美區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 
2020年11月,集美區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7] 
2020年12月,集美區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8-9] 
2021年5月14日,集美區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10] 
2021年6月21日,集美區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11] 
2021年9月,集美區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15] 
2021年10月,集美區入選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2021年度福建省城市發展“十優”區。 [16] 
2021年10月12日,集美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14]  [17] 
2022年6月,集美區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名單。 [20] 
2022年6月,集美區位列“數字鄉村”百強縣榜單第22位。 [22] 
2022年8月,集美區入選福建首批省級試點公示名單。 [24] 
2023年11月,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第99。 [3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