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集團軍戰役

鎖定
集團軍戰役是集團軍或相當於集團軍的兵力所進行的戰役,是一種小規模的戰役。
中文名
集團軍戰役
出現時間
19世紀初
類    別
小規模的戰役
代    表
軍戰役
集團軍在上級編成內或獨立進行的戰役。分為集團軍進攻戰役和集團軍防禦戰役。集團軍戰役出現於19世紀初。1812年法俄戰爭和1866年普奧戰爭,集團軍在相對獨立的方向上進行了進攻或防禦作戰。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集團軍進攻戰役和防禦戰役有了較大發展,防禦戰役開始建立有數道斷續塹壕構成的縱深防禦陣地,採取縱深梯次部署,並頻繁實施反突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交戰國普遍建立了集團軍,進行的戰役多為集團軍戰役,敵對雙方都力圖進攻,戰役樣式主要是具有遭遇性質的機動戰。集團軍陣地防禦戰役有了塹壕、鋼筋混凝土工事和由2~4道防禦陣地構成的築壘地域,或由數道連綿的塹壕組成的防禦地區;重視步槍、機槍火力和炮兵火力與障礙物的結合,開始建立兵力不大的預備隊,初步形成了兵力、陣地、火力、障礙物緊密結合的陣地防禦體系。集團軍進攻戰役增加了突破築壘地域的新內容,在一個相對狹窄的正面上,集中兵力兵器,實施炮兵摧毀,步兵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集團軍戰役通常成為方面軍戰役或集團軍羣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戰後,集團軍戰役作戰空間更加廣闊,立體突擊、機動作戰更為突出;重視打擊敵第一梯隊和以多種手段實施縱深打擊;穿插分割戰法得到廣泛運用。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次革命戰爭中,進行了許多集團軍規模的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兵團(集團軍)防禦戰役中,建立了以坑道為骨幹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主要在戰術地幅挫敗敵人進攻;實施大膽廣泛的機動,積極頑強,反覆爭奪;依託坑道進行作戰,取得了多次重大勝利。根據類型的不同,集團軍戰役要求也不盡相同。集團軍進攻戰役的基本要求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立體封鎖,縱深打擊;穿插分割,迂迴包圍;協調一致,發揮整體威力;全面保障,連續作戰。集團軍防禦戰役的基本要求是:集中主要兵力兵器,扼守主要防禦方向;構成立體的大縱深防禦體系;頑強堅守與攻勢行動相結合,以攻助守或以攻為守;綜合運用各種力量和手段實施整體防禦;積極頑強,靈活應變。集團軍進攻戰役的準備,重點是正確選擇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合理確定戰役部署。在上級編成內遂行戰役任務時,主攻方向通常由上級指定;獨立遂行戰役任務時,自行選擇。突破口通常選擇1或2個,突破敵人防線後向一翼或兩翼發展,或鉗形攻擊,在縱深合圍敵人。戰役部署,通常成兩個梯隊,並建立戰役預備隊,力求形成圍攻部署。第一梯隊主要任務是突破敵第一防禦地帶或第一、第二防禦陣地,為後續梯隊進入交戰創造條件;第二梯隊主要任務是向敵縱深發展進攻;預備隊一般用於縱深作戰或應對意外情況。有時,由裝甲部隊編成快速集羣,迅速插入敵縱深,奪佔重要目標和圍殲敵縱深集團;編組穿插、迂迴部隊,割裂敵防禦體系,為各個殲敵創造條件。對運動之敵進攻,通常以主力編成突擊集團,一部編為預備隊,另一部擔任阻援或在友鄰配合下阻擊援敵。戰役實施,通常從進攻發起開始。首先以先遣分隊消滅警戒、掩護分隊,攻佔敵前沿前重要地區;而後主力逐次展開,迅猛攻擊。攻擊前,集團軍統一組織火力準備;不便統一組織時,由第一梯隊各部隊根據統一意圖和要求分別組織實施。突擊目標,以主要方向和主要突破地段為重點,兼顧縱深重要目標,着眼於破壞敵整體作戰能力。第一梯隊部隊充分利用火力準備效果突入敵陣地,主力迅速向縱深發展,圍殲第一防禦地帶之敵;部分兵力向翼側卷擊,鞏固擴大突破口,為後續部隊進入交戰創造條件。穿插、迂迴部隊在突破中或於突破前利用敵間隙或薄弱部位穿插、割裂敵人,配合主力殲敵和向縱深發展進攻。第一梯隊完成戰術突破後,第二梯隊即乘勢從行進間投入交戰,協同第一梯隊圍殲第三、第四防禦陣地之敵或直接突破敵第二防禦地帶。有時,在第一梯隊突破的同時,投入集團軍快速集羣,利用第一梯隊突破效果,迅速突破、穿過敵第二防禦地帶,乘敵混亂和來不及調整部署之機,打敵措手不及。當敵預先佔領第二防禦地帶時,通常進行短時間的準備後再行突破。當敵使用較大兵力實施反突擊時,應組織機動力量迅速搶佔有利地形進行阻擊,同時使用預備隊從敵翼側攻擊,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當敵反突擊兵力較小時,則以部分兵力佔領陣地阻擊,主力在發展進攻中乘勢粉碎敵人反突擊。當敵利用縱深要點負隅頑抗時,迅速查明情況,斷其退路,建立圍攻部署,加強地面、空中火力封鎖,阻敵突圍逃跑,而後選準突擊方向,不失時機地發起攻擊。戰役過程中,須加強偵察,掌握戰場情況,力求儘早發現增援之敵,及時採取措施。戰役結束時,有計劃地組織部隊迅速撤離戰場,防敵火力報復。集團軍防禦戰役的準備,重點是正確選擇主要防禦方向和構成堅強的防禦體系。主要防禦方向通常選擇在對集團軍威脅最大而又是敵人主攻的方向上。防禦體系通常採用地帶式,將整個防禦地區劃分為2或3道防禦地帶。第一防禦地帶通常為主要防禦地帶,是集團軍集中兵力防守的重點。各地帶之間的距離,依據地形、防禦企圖和兵力編成而定,要求前後能緊密銜接。有時在第一防禦地帶前設掩護地帶。各地帶之間和翼側的重要地區,視情況構築中間陣地、斜切陣地及反坦克陣地等。戰役部署,通常第一梯隊編成較大,給予較多的加強;第二(第三)梯隊預先展開部分兵力,主要兵力擔負機動作戰任務,視情況逐次佔領防禦陣地扼守第二(第三)防禦地帶;預備隊一般以機動力和突擊力強的兵力編成,配置於第二防禦地帶之後便於機動的位置,主要擔負反突擊、反空降及增強各梯隊防禦的任務。在防守重要目標、重要城市時,根據需要構成要塞式防禦體系。戰役實施,從破壞敵人進攻準備開始。當敵人從行進間發起攻擊時,警戒分隊充分利用掩護地帶既設陣地,在火力支援下,大量殺傷、消耗敵人,迫敵提前展開,削弱其首次突擊力量;堅守第一防禦地帶的部隊,集中兵力兵器,與敵反覆爭奪,阻止敵人突破。當敵突入防禦陣地時,堅守部隊扼守要點和有利地形,阻止敵人向縱深發展;同時,機動兩側兵力、火力封閉突破口或以機動力量實施反突擊,消滅突入之敵。當敵從翼側迂迴合圍時,臨近部隊利用斜切陣地和有利地形,堅決阻擊敵人,必要時以機動兵力、火力粉碎敵合圍企圖。當敵突入縱深時,堅決扼守各要點,並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實施有重點的反擊,改善防禦態勢;或配合上級反突擊,恢復防禦態勢。在地面作戰中,注意防敵空降突擊,並嚴密監視敵縱深活動。對空降之敵,力求將其消滅或重創於着陸之前;當其着陸後,乘其立足未穩速決全殲。隨着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發展,集團軍戰役編成將更加複雜,機動力和火力將進一步增強;協同作戰、機動作戰、立體作戰將更加突出;戰役節奏將進一步加快。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