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协定

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收藏
0有用+1
0
雅尔塔协定全称为《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在雅尔塔会议后签订,瓜分了战后远东势力范围。雅尔塔会议(又称克里木会议)是美国英国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秘密首脑会议。
中文名
雅尔塔协定
别    名
《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签订方
美国英国苏联
相关会议
雅尔塔会议
签订时间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

会议简介

播报
编辑
雅尔塔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首脑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图中]、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图左]和斯大林(苏联)[图右]。

会议内容

播报
编辑
在战时(1939~1945)被解放的欧洲国家应举行民主选举。4月在旧金山进行就联合国成立的会议。联合国的组织方式基本被确定,联合国安理会的主意被采纳。美国和英国同意当时属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独立的联合国成员。
德国被分裂,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德国应该榆组订被分裂为同盟国家的占领区。法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占领区,应该寒辣成为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的一员。
德国应该为“它对同盟国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承担战争赔款。战争赔款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担体鸦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偿款总额为约220亿美元。英国认为在当时偿款总额还无法估计。
战争罪问题被提端暂时搁置少晚乐。
波兰套汗采,一个“广泛的民主临时政府”应该“尽快进行自由的和不受他国控制的、全民的和秘密的选举”。
南斯拉夫,一颈枣承劝个保皇党和共产党的联合政府应该被建立。
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关于意大利南斯拉夫、意大利—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几糊骗、罗马尼亚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的黑海地中海之间的海峡使用的问题被暂时搁置。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的反攻都取得了巨大胜利,捷报频传,德日法西斯全面溃退,失败已成定局。
在东线苏德战场上,1944年底苏军已将德军逐出苏联,以排山倒海之势打出国境,开始了解放东欧各国的作战。1945年初,苏军在东欧各个战场奋战。1月17日,解放了满目疮痍的华沙城,19日,解放了罗兹和克拉科夫,打开了通往柏林的道路。元旦时发动猛烈攻势,经过近3个半月的浴血奋战,解放了布达佩斯,歼灭和俘获全部被围敌军,随即向西方挺进。与此同时,苏军解放了斯洛伐克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领士,并向捷克斯洛伐克工业中心威斯特拉发和布腊提斯拉伐进军。苏军还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配合解放了其首都贝尔格菜德。1945年1-2月,苏军共歼灭纳粹德军69个师和10个旅,解放了德国东部、波兰全境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地区,正在向德国柏林挺进。
在西方盟军开辟的第二战场上,1944年冬,美英把军队投入第一线,解放了法、比、荷等国,并通近齐格菲防线。12月16日,德军统帅部为扭转局势,在西线阿登地区发起了代号为“莱茵河卫兵”的大规模反扑,盟军猝不及防,损失巨大。1945年1月12日,苏联红军提前发动强大攻势,迫使德军兵力东调,并中止了西线的攻势。与此同时,盟军已占领了意大利的南部和中部地区,并做好了攻击德国本土的准备。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反攻正在胜利进行。1945年初,美军已击溃日本联合舰队,开始在菲律宾发动登陆作战,3月,控制了菲律宾,日本的所谓“绝对国防圈”完全崩溃。在缅甸战场,1945年1月,以中国驻印军为主体的中美英联军正在进行解放北缅的战斗。在中国关内战场,1945年初,豫湘桂战役已告结束,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军民在 1944年局部反攻的基础上,正在准备组织大规模的春季攻势,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战场即将面临最后失败。
总之,1945年初,德日法西斯已面临行将灭亡的前夕,反法西斯战争已胜利在望。在这种形势下,反法西斯联盟迫切需要就如何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尤其是关于战后的和平问题进行磋商。 [3]

协定内容

播报
编辑
雅尔塔协定俄文版原件
对苏联:所有被俘的苏联公民被遣返苏联,不论他们愿不愿意。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下:
(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联;
(b)维护苏联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作为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联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满洲完整的主权。
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让与苏联
3.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让与苏联。

协定原文

播报
编辑
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1]
(1945年2月11日订于雅尔塔)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1.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 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 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大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影响、性质

播报
编辑
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国和苏联势力均势的基础上,在后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其规定了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方针,有积极的一面。这次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
但是美国为争取苏联参加太平洋对日作战,以及讨好苏联以保得自身太平,不惜出卖中国的利益,强行把中国的国土分割开来,要求国民政府(1927~1949)承认外蒙古独立,这是绥靖政策的完美体现。
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1949年9月30日)在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5日)会商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基本上接受了《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的规定。 [2]

争议

播报
编辑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后的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的结论在1945年7至8月的波茨坦会议就有所争议。许多人批评此次会议使苏联以及各国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因为在会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英国首相邱吉尔都没有依照当时被占领的国家之期望,要求战后被苏联"解放"的国家交由联合国代管。此外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侵犯中国权利甚大。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其结论亦有"雅尔塔密约"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