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雁門關鄉

鎖定
舊鄉名。詳見雁門關鎮。原雁門關鄉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西北部半坡山區,距縣城15公里,西與原平相接,北與山陰、朔州毗鄰。 [1] 
雁門關鄉下轄28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22個,常住人口5751人(2017年) [2]  ,總土地面積181.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8600畝 [1]  。農業種植業以特色小雜糧種植、乾鮮果種植為主 [1] 
雁門關鄉人文景觀,境內有國家級5A級雁門關景區、雁門關伏擊戰遺址、國共會談談判窯洞、西徑關古長城等 [1] 
雁門關鄉交通便利,208國道、大運高速、繁大高速、大西高鐵貫穿南北。 [1] 
中文名稱
雁門關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
政府駐地
距縣城15公里
電話區號
0350
郵政區碼
034211
地理位置
代縣西北部
面    積
181.87平方公里 [1] 
人    口
5751人(2017年)
氣候條件
季風顯著而強烈,春冬季風多為西北風,夏季多為東風或東南風。
著名景點
國家級5A級雁門關景區,雁門關伏擊戰遺址
車牌代碼
晉H

雁門關鄉建制沿革

白草口鄉 1961年置白草口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0千米。面積86.5平方千米,人口0.18萬,轄白草口、柳林(東灣)、老杏溝、王莊、秦莊、小溝、水溝、趙莊、麻布袋溝、後腰鋪、大峪溝、雁門關、阜家坪、羅莊、高二溝(黃草巖)15個行政村。古蹟有古長城和雁門關 [3] 
上田鄉 1961年屬太和峪公社,1981年置上田公社,1984年建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8千米。面積116.2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太同公路過境。轄上田、殿上、西段村、陳家莊、試刀口、南口、前腰鋪(紅窯)、太和嶺口(顧家村)、城上(正北溝、石牆溝、富拉溝、石坡溝)、黑石頭溝(吳家窯)、牛大溝、北王莊、張家河、西瓦窯頭、新莊、野莊16個行政村。 [3] 
2001年區劃調整,白草口鄉、上田鄉合併設立雁門關鄉。人口0.78萬,面積202.7平方千米。 [3] 
2019年,撤雁門關鄉,設雁門關鎮 [4] 

雁門關鄉行政區劃

轄28村:上田村、殿上村、陳家莊村、西段村、新莊村、野莊村、北王莊村、張家河村、西瓦窯頭村、黑石頭溝村、牛大溝村、城上村、前腰鋪村、南口村、太和嶺口村、試刀石村、白草口村、秦莊村、王莊村、小溝村、東水泉村、趙莊村、麻布袋溝村、羅莊村、後腰鋪村、阜家坪村、高二溝村、雁門關村、大峪溝村、柳林村、老杏溝村等。 [3] 

雁門關鄉經濟發展

近五年來,全鄉堅持“基地興農、開發興農、科技興農、產業興農”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發展的精神,始終把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作為推進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首先狠抓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新打深井8眼,維修恢復機井15眼,埋設節水管13000米,新修灌溉渠道12000米,新增和改善水澆地2600畝, 水保初治2000畝,改造中低產田1650畝,秋機耕1.13萬畝,南口、陳家莊、王莊三村1403口人,285頭大牲畜解決了飲水問題。其次在道路建設 方面,涉及16村90公里的通村路,也已全部硬化,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任務。

雁門關鄉特色產業

在特色農業種植方面,重點推廣農業新技術,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是以上田為中心,發展玉米制種2000畝;二是以西五村為中心,發展優種穀子3000 畝;三是以白草口、柳林為中心,發展紅芸豆1000畝。另外,推廣地膜覆蓋4500畝,優種推廣26000畝,推廣配方施肥新技術15000畝,全鄉玉米 種植面積每年穩定在6000畝以上,產量佔到糧食總產量的35%以上。與此同時,還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面積達到2350畝。另外,豬、羊大畜的飼養 量逐年上升,畜牧業的收入佔到總收入的30%,“林、草、畜”的產業鏈條基本形成。 [5] 

雁門關鄉旅遊

境內有馳名中外的國家級文物雁門關和明朝內長城,還有周恩來和閻錫山談判窯洞和李闖王試刀石等眾多文物景點,旅遊優勢較為明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