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雁翎刀

(古代冷兵器)

鎖定
雁翎刀 [1] 冷兵器,刀的一種。刀身挺直,刀尖處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盛行於明朝時期,無論是官丞還是士兵都會佩戴。
唐代:唐代繪畫巨匠吳道子(公元680~760年)在長安景雲寺繪製的著名壁畫《地獄變相圖》中就出現了一種全新的不同於環首刀的刀型,從畫作上看,此刀利用繩索和刀鞘上的雙吊耳懸掛於腰間,刀柄加上了刀鐔,刀身已經由直變彎,同時寬度也加大了。無獨有偶,陝西西安市等駕坡村楊思勖墓中出土一尊陶俑,其手中和身上帶有兩把彎刀,與古畫上描繪的那種彎刀極為類似。這一類刀的整體型制已經與漢環首刀和唐大刀大異其趣,近於明清所流行的雁翎腰刀
中文名
雁翎刀
外文名
Yanling Dao、Wildgoose Wing sword
相    關
魏書·傅堅眼傳》、張憲《我有詩二首》
刀    長
90~128cm
刀體寬
3~4cm
最    厚
約1cm
特    點
刀身挺直,刀尖四分之一處有弧度、有反刃

目錄

雁翎刀發展歷史

雁翎刀 雁翎刀
腰刀的稱謂最早見於《魏書·傅堅眼傳》中的一段記載:“蕭斌遣乾愛誘呼之,以腰刀為信。”但是這裏所敍及的“腰刀”與明清時期流行的“腰刀”還不一樣,指的是整個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所流行的一種被稱為“環首刀”的佩刀。這種佩刀通常長90~128cm,刀體寬3~4cm,最厚處約1cm,刀身狹長挺直,無血槽,無刀鐔,刀莖末端裝飾有圓形、扁圓形或橢圓形的鐵環,佩帶時以刀鞘上的“彘”或雙吊耳懸掛在腰間。漢環首刀流行及使用的時間幾乎貫穿了從西漢中期至隋末唐初將近800年的歷史,可謂中華短柄戰刀的鼻祖。
雁翎刀 雁翎刀
腰刀 腰刀
而明清腰刀的歷史演變源流可以上推到盛唐年間。唐代繪畫巨匠吳道子(公元680~760年)在長安景雲寺繪製的著名壁畫《地獄變相圖》中就出現了一種全新的不同於環首刀的刀型,從畫作上看,此刀利用繩索和刀鞘上的雙吊耳懸掛於腰間,刀柄加上了刀鐔,刀身已經由直變彎,同時寬度也加大了。無獨有偶,陝西省西安市等駕坡村楊思勖墓中出土一尊陶俑,其手中和身上帶有兩把彎刀,與古畫上描繪的那種彎刀極為類似。這一類刀的整體型制已經與漢環首刀和唐大刀大異其趣,而近於明清所流行的腰刀了。
唐朝《地獄變相》中的弧形腰刀 雁翎刀前身 唐朝《地獄變相》中的弧形腰刀 雁翎刀前身
宋代: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軍器監開始新造一種刀類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故命名為“雁翎刀”。
元朝:張憲《我有詩二首》之二:“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
明朝:明嘉靖年間,安南(今越南)內亂,明世宗朱厚熜欽點兵部尚書毛伯温南下安南平息番亂。毛伯温出征之時,明世宗賜一詩:“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此詩平仄合轍押韻,氣勢恢弘,頗有幾分掃平天下一匡六合的抱負。這首御製詩也因此被收錄於《千家詩》中流傳甚廣。可是其中所提如秋水一般的“雁翎腰刀”到底為何種型制的兵器,恐怕現代人大多不知就裏,故筆者勉力為文介紹“腰刀”這種中華民族特有之古兵器的來源、型制以及關於它的傳奇。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雁翎腰刀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雁翎腰刀
當時宋朝軍隊裝備的短柄格鬥用刀多是“手刀”,其刀身多是背短刃長的上斜鋒,但也有一些手刀的刀尖與上文提到的金鐵刀一樣是圓弧形的上翹尖。在李公麟的古畫作中也有與金鐵刀一樣的刀類兵器出現,但均沒有一個正式的名稱。靖康之恥 [2]  三十餘年後的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軍器監開始新造一種刀類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故命名為“雁翎刀”,自此,這種腰刀終於擁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到了元朝末期,“腰刀”開始作為所有以提樑和繩索懸掛於腰間的刀類兵器的總稱,從明王朝建立起其後的幾百年間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官府的呈文和民間的演義小説中。

雁翎刀歷史

作為中國古代軍刀,雁翎刀的形成離不開中國歷史,從漢刀唐刀再到雁翎刀逐步演變形成.雁翎刀的形制往前最早可追述到盛唐時期,唐代繪畫巨匠吳道子(公元680~760年)在長安景雲寺繪製的著名壁畫《地獄變相》圖中就出現了一種全新的不同於環首刀的刀型,從畫作上看,此刀利用繩索和刀鞘上的雙吊耳懸掛於腰間,刀柄加上了刀鐔,刀身已經由直變彎,同時寬度也加大了。無獨有偶,陝西西安市等駕坡村楊思勖(唐玄宗時期宦官)墓中出土一尊陶俑,其手中和身上帶有兩把彎刀,與古畫上描繪的那種彎刀極為類似。這一類刀的整體型制已經與漢環首刀和唐大刀大異其趣,而近於明清所流行的腰刀了。宋朝軍隊裝備的短柄格鬥用刀多是“手刀”,其刀身多是背短刃長的上斜鋒,但也有一些手刀的刀尖與金鐵刀一樣是圓弧形的上翹尖。在李公麟的古畫作中也有與金鐵刀一樣的刀類兵器出現,但均沒有一個正式的名稱,直到靖康之恥三十餘年後的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軍器監開始新造一種刀類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這種腰刀終於擁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雁翎刀。
明清時期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點為,刀身較為平直,刀尖為略上翹的圓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處多開刃,一般稱為反刃(部分明早期的雁翎腰刀無反刃,形式上更近於金戰刀的樣式,有反刃的雁翎刀在明朝中後期定型。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為一條,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數條,而且血槽的形狀多很複雜。中國國家博物館中還收藏有另一種雁翎腰刀,刀長70~80cm,刀身寬3.5~4cm,“平造”刀體兩面有血槽4條,刀身上刻有“萬曆十年登州戚氏”的字樣,所以博物館認定這把腰刀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佩刀,但是這把腰刀上的刻字粗率且輕淺,毫無融會貫通之氣,可能是後刻的偽銘,同時根據其型制細節,可以判斷出是清中期工部或兵部生產的“官刀”,而非明代腰刀,所以筆者對此刀的年代存有懷疑。

雁翎刀區別

貼吧用户曠運昭修復的明長刀 貼吧用户曠運昭修復的明長刀
大多文章介紹雁翎刀都以腰刀來代指,但雁翎刀並不能和腰刀劃上等號,其實明代出現雁翎刀形制的刀已經很廣泛。
雖然收藏在國家各個博物館的皇帝佩雁翎刀大多為單手腰刀,但經過多方文物證明有很多雁翎刀形制的刀為長柄,雁翎刀在歷史中並沒有單單隻作為腰刀而被使用,而是一種作用更加廣泛的兵器。
[3]  雁翎刀與柳葉刀同屬於腰刀的一種,刀身根部為直刃三分之二開始向上彎曲的是雁翎刀,刀身根部開始彎曲的是柳葉刀。雁翎刀身弧度小,刀尖窄且略上翹,柳葉弧度大,刀尖部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