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雁塔

(山西省大同市雁塔)

鎖定
大同雁塔又名文峯塔,因春夏飛雁眾多故俗稱雁塔。該塔始建於明 天啓四年(公元1624年),清代重修,為大同古城內最高的古建築。原位於南城牆上,為八角七層空心磚塔,現遷移至文廟院內進行異地保護,並在原址上依照明代遺存雁塔的式樣另建新塔。 [1-4] 
中文名
雁塔
外文名
Wenfeng Pagoda
別    名
文峯塔
始建時期
明 天啓四年(公元1624年)

雁塔歷史沿革

明 天啓四年(公元1624年),建雁塔。 [1] 
清代時,重修雁塔。 [1] 
1992年,對雁塔進行了維修,並修復塔下城牆25米。 [1] 
2008年7月,大同市文物部門組織施工人員對雁塔實施保護工程。 [4] 

雁塔歷史由來

大同雁塔仰視 大同雁塔仰視
雁塔建於明代天啓四年(公元1624年)。位於大同南城牆之上。與雲路坊同屬文廟建築羣。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們祭拜、誇官的場所,上刻歷代舉子的功名以及姓名、住處,以激勵後人勤奮學習、金榜題名而名垂千古 [4] 
2008年7月,大同市文物部門組織施工人員對雁塔實施了其建成37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保護工程,精心拆下雁塔上的每塊磚、每個磚雕、每個套獸構件等,仔細編號、打包,將其在府文廟中重新使用原構件、原材料,復原建成,使其得到妥善的異地保護,大同市古城已形成了城牆之上的雁塔與府文廟的雁塔一大一小,相映成景 [3] 

雁塔佈局結構

建造在大同東南城牆之上的雁塔,是八角七層空心磚塔,高14米,佔地面積22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一層東南和西北面闢拱門,餘皆鑲石碣。二層以上每層八面均磚券成四實四虛的拱形窗口,每層檐部均磚雕仿木構檐枋、斗拱及勾頭滴水,攢尖頂,上置寶珠。塔身上鑲嵌明清時期碑碣9通 [1] 
斗拱八個角各雕有一組三個龍頭昂的轉角拱,每兩組轉角拱之間再雕一組斗拱,每層共有斗拱十六組。斗拱下襯有雕刻着幾何圖案的普柏枋和闌額。斗拱上方作仿木結構的磚雕飛檐,檐角出挑鈴鐸,每當鐵鐸迎風叮噹作響時,頗有另一番情趣,塔內為八角形通直空心,設有跳腳踏磚,可直攀塔頂。第六、七層均有一“十”字形木架,據説明代曾設吊繩,以使上下方便迅速。
塔身下部為三層八面青石砌座,青石座以上是塔身。第一層闢有兩門,其它六面各鑲碑碣一塊,高0.96米,寬0.57米 [4] 
當時大同地區戰事頻繁,在高大的城牆之上建此高塔,可以通過各層互相交叉開設的窗口,從四面八方進行觀察,方圓 10 公里內的敵人活動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所以此塔又有瞭望塔之稱。它的建築位置,為國內所罕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