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雀科

鎖定
雀科(學名:Passeridae)是鳥綱、雀形目下的一科鳥類。小型地棲和樹棲性鳴禽。有9屬44種。中國有3屬12種。雀齶型頭骨。嘴粗厚,略呈圓錐狀,嘴緣平滑而無缺刻,嘴閉合嚴實,下喙底緣角質齶兩側縱稜後段左右合併,形成“U”或“V”形。鼻孔裸出,其位置緊接前額。喙形多樣。兩翼略尖長而飛行能力較強,尾長中等,平尾或略凹。頸椎15枚。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蹠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雌雄同色,多以褐色、紅棕色、黑色和白色為主,體羽多具斑紋。
主要棲息於林緣灌叢、草原、荒漠、戈壁和高山裸岩地帶,適於多種類型的生活習性,有些種類見於城市、村落等人工生境。繁殖於巖縫、屋檐和各種自然或人工的孔洞中。主要以植物種子和果實為食,也食昆蟲。大多為留鳥,但有些種類非繁殖期會集羣遊蕩。繁殖期多在4-8月,每窩產卵通常5-7枚不等,雛鳥晚成性。廣佈於世界各地。
中文名
雀科
拉丁學名
Passeridae
外文名
Old World sparrows
Sparrows
Relative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雀科 [2] 
9屬 [4] 
44種 [4]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鳴禽亞目
亞    綱
今鳥亞綱
命名者及年代
Rafinesque, 1815
保護級別
易危(VU)2種;無危(LC)42種 IUCN標準 [4] 

雀科動物學史

雀科包括舊大陸麻雀雪雀及其近親。它們經常與新大陸鵐科(Emberizidae)混淆。儘管表面上很相似,但這兩個羣體的關係並不密切。雀科家族的大多數成員都是棕色或灰色的,沒有任何鮮豔的色彩。它們以種子為食,喙短而有力且彎曲。它們的歌曲通常很簡單。舊大陸的雀類最初發現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然而,由於人類的引入,如今它們幾乎遍佈全球。舊大陸雀類通常棲息在開闊的地區。它們非常適應城市景觀,與人類一起生活在世界各地。 [6] 
截止2013年8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出了雀科9屬44種。 [4] 

雀科形態特徵

雀科與鵐科比較相似,但閉嘴時上下嘴間沒有縫隙。雌雄鳥羽毛的顏色常有區別。該科都是小型鳥,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峯稍曲。除樹麻雀外,雌雄均異色。 [3] 
雀科是中小型、粗壯的鳥類,體長12-18釐米,喙短,喙部彎曲,腿短。它們沒有某些鳥類典型的明亮顏色,相反,大多數是暗棕色和灰色,可能有黑白斑紋。雀科與鵐科非常相似,兩者經常被混淆。大多數雀科種類都是兩性異形的。雄性通常比雌性大,有時喉嚨和下頦呈黑色,頭部也有一些黑色。雌鳥和亞成鳥的體色通常都比成年雄鳥要少。在繁殖季節,雄鳥羽毛的顏色可能會更亮。在某些物種中,在繁殖季節,喙的顏色會從棕褐色變為黑色。 [6] 

雀科棲息環境

雀科鳥類一般生活在開闊的棲息地,通常不在森林中發現。它們出現在岩石乾旱的棲息地、開闊的林地、沼澤、沼澤地區、灌木叢、稀樹草原、森林空地、沿海懸崖以及農業、郊區和城市地區附近。它們還可以在機場和購物中心等建築物內生活和繁殖。事實上,它們的適應能力非常強,以至於一對麻雀在英國的一個煤礦地下640米處倖存下來並繁殖。它們靠礦工給的食物生存。雀科鳥類的棲息地海拔可達4500米。 [6] 

雀科生活習性

除繁殖、育雛階段外,雀科是非常喜歡羣居的鳥類。秋季時易形成數百隻乃至數千只的大羣,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只或幾十只一起活動的小羣。以果實,種子和昆蟲為食。 [3] 

雀科遷徙

大多數雀科成員是非遷徙的。古北界物種進行小規模的季節性遷徙。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物種可能會在冬季遷移到低海拔地區。 [6] 

雀科行為

雀科鳥類非常羣居。它們經常棲息和共同繁殖,並形成餵養羣。飼養羣中可能存在優勢等級。雀科鳥類主要是晝夜活動的,但有時會在夜間在城市地區捕食,以捕捉被燈光吸引的昆蟲。如果有水的話,舊大陸的麻雀會在水中洗澡,而在乾旱地區則會進行沙浴。雄性在繁殖季節有領地意識。它們通過鳴叫和張開翅膀、張開並舉起尾羽、發出威脅性的表現來保衞自己的領地。如果領土之爭升級,鳥類會互相攻擊。 [6] 

雀科叫聲

與許多雀形目鳥類不同,大多數雀科鳥類沒有真正的歌聲。它們的聲音通常像將碎片紙幣切碎,有時將碎片紙幣串在一起的聲音。它們還有獨特的警報聲。雀科鳥類有許多威脅和交配表現,個體用來與其他麻雀進行交流。 [6] 

雀科食性

雜食性的。在繁殖季節,它們主要是食蟲動物。在一年中的其餘時間裏,它們主要以種子為食。它們吃穀物、穀物、草和雜草種子、種子芽、漿果和芽、昆蟲和蜘蛛。在城市地區,它們還會吃人類排泄物。幼小的麻雀主要以昆蟲為食。雀科鳥類經常成羣結隊地進食,通常在地面上。飼養羣內存在統治等級,有時雌性會在飼養員中取代雄性。它們通常是晝夜活動的,但有時會在夜間在城市地區捕食,以捕捉被燈光吸引的昆蟲。在非繁殖季節,喙長可能會發生高達5%至15%的變化。鳥兒吃的種子磨損它們喙的速度比它們長回來的速度還要快。 [6] 

雀科天敵

雀科鳥類的已知天敵包括鷹(鷹科)、貓頭鷹鴞形目)、蛇(蛇亞目)、野貓浣熊。在英國的一項研究中發現30%的家麻雀死亡可歸因於貓。雀科鳥類用來減少捕食的一種可能策略是成羣覓食,這種行為可以提高警惕性並減少每隻鳥被捕獲的機會。 [6] 

雀科分佈範圍

雀科的成員原產於古北界、埃塞俄比亞和東方地區,這些地區存在着最高多樣性的舊大陸雀類。人類將雀科鳥類引入了近北極、新熱帶和澳大利亞地區。家麻雀和歐亞樹麻雀是引進麻雀中最成功的。事實上,原產於北非、歐洲和亞洲的雀科是世界上分佈最廣泛的鳥類。廣佈於世界各地。 [6]  [8] 
雀科分佈圖 雀科分佈圖 [8]

雀科繁殖方式

通常是一夫一妻制的。然而,即使在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社會物種中,配對外交配(鳥類與配偶以外的個體交配)也很常見。雄性保衞繁殖地並通過叫聲吸引配偶。在某些物種中,雄性會進行求偶表演,其中可能包括蓬鬆羽毛、伸出翅膀、搖動翅膀以及抬起尾羽。顯示通常伴隨着呼叫。成對的動物有時會互相打扮。 [6] 
繁殖恰逢食物最豐富的時期,通常是在春季。在乾旱的棲息地,繁殖與雨季有關。因此,農民的灌溉會影響這些鳥類的繁殖時間。許多物種每年產卵不止一窩(最多4窩,通常是2-3窩),如果它們最初的巢穴因掠奪而丟失,它們會重新築巢。 [6] 
雀科的許多種類都在居住地築巢。巢穴通常放置在樹洞、岩石縫隙、巢箱或人造建築物的洞中。它們還在樹木和灌木叢中築巢。雜亂的巢穴通常是圓頂的(儘管有些物種建造開放的杯狀巢穴),並且由草製成,內部襯有羽毛。它們經常會從鄰居那裏竊取築巢材料。會在一個繁殖季節和每年重複使用巢穴。 [6] 
每窩產卵數為1-8枚,平均4-5枚。卵白色,有黑點。孵化期為9-16天,卵同步孵化。幼鳥由父母雙方餵養,並在10-21天后羽化;在幼鳥離開巢穴後,雄性會餵養幼鳥幾天,然後幼鳥就會加入其他幼鳥的羣體。如果巢穴受到干擾,它們會提前長出羽毛。幼鳥在6個月到一年內達到性成熟。雀科成員的成鳥年存活率通常為45%至65%。 [6] 

雀科下級分類

雀科(9屬44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IUCN
淡色石雀屬
Carpospiza
von Muller, 1854
1種
1
Carpospiza brachydactyla
(Bonaparte, 1850)
無危(LC)
Gymnoris
Blyth, 1845
4種
2
Gymnoris dentata
(Sundevall, 1850)
無危(LC)
3
Gymnoris pyrgita
(Heuglin, 1862)
無危(LC)
4
Gymnoris superciliaris
Blyth, 1845
無危(LC)
5
Gymnoris xanthocollis
(Burton, 1838)
無危(LC)
棕尾織雀屬
Histurgops
Reichenow, 1887
1種
6
Histurgops ruficauda
Reichenow, 1887
無危(LC)
桂紅繡眼鳥屬
Hypocryptadius
Hartert, 1903
1種
7
桂紅繡眼鳥
Hypocryptadius cinnamomeus
Hartert, 1903
無危(LC)
Montifringilla
C. L. Brehm, 1828
3種
8
Montifringilla adamsi
Adams, 1859
無危(LC)
9
Montifringilla henrici
(Oustalet, 1892)
無危(LC)
10
Montifringilla nivalis
(Linnaeus, 1766)
無危(LC)
白腰雪雀屬
Onychostruthus
Richmond, 1917
1種
11
Onychostruthus taczanowskii
(Prjevalsky, 1876)
無危(LC)
Passer
Brisson, 1760
28種 [5] 
12
Passer ammodendri
Gould, 1872
無危(LC)
13
Passer castanopterus
Blyth, 1855
無危(LC)
14
Passer cinnamomeus
(Temminck, 1836)
無危(LC)
15
Passer cordofanicus
Heuglin, 1871
無危(LC)
16
Passer diffusus
(A. Smith, 1836)
無危(LC)
17
Passer domesticus
(Linnaeus, 1758)
無危(LC)
18
Passer eminibey
(Hartlaub, 1880)
無危(LC)
19
Passer euchlorus
(Bonaparte, 1850)
無危(LC)
20
Passer flaveolus
Blyth, 1845 Blyth, 1845
無危(LC)
21
Passer gongonensis
(Oustalet, 1890)
無危(LC)
22
Passer griseus
(Vieillot, 1817)
無危(LC)
23
Passer hemileucus
Ogilvie-Grant & H. O. Forbes, 1899
易危(VU)
24
Passer hispaniolensis
(Temminck, 1820)
無危(LC)
25
Passer iagoensis
(Gould, 1838) (Gould, 1838)
無危(LC)
26
Passer insularis
P. L. Sclater & Hartlaub, 1881
無危(LC)
27
Passer italiae
(Vieillot, 1817)
易危(VU)
28
Passer luteus
(Lichtenstein, 1823)
無危(LC)
29
Passer melanurus
(Statius Muller, 1776)
無危(LC)
30
Passer moabiticus
Tristram, 1864
無危(LC)
31
Passer montanus
(Linnaeus, 1758)
無危(LC)
32
Passer motitensis
(A. Smith, 1836)
無危(LC)
33
Passer pyrrhonotus
Blyth, 1845
無危(LC)
34
Passer rufocinctus
Fischer & Reichenow, 1884
無危(LC)
35
Passer shelleyi
Sharpe, 1891
無危(LC)
36
Passer simplex
(Lichtenstein, 1823)
無危(LC)
37
Passer suahelicus
Reichenow, 1904
無危(LC)
38
Passer swainsonii
(Rüppell, 1840)
無危(LC)
39
Passer zarudnyi
Pleske, 1896
無危(LC)
Petronia
Kaup, 1829
1種
40
Petronia petronia
(Linnaeus, 1766)
無危(LC)
黑喉雪雀屬
Pyrgilauda
J. Verreaux, 1870
4種
41
Pyrgilauda blanfordi
(Hume, 1876)
無危(LC)
42
Pyrgilauda davidiana
J. Verreaux, 1870
無危(LC)
43
Pyrgilauda ruficollis
(Blanford, 1871)
無危(LC)
44
Pyrgilauda theresae
(Meinertzhagen, 1937)
無危(LC)
[1] 

雀科保護現狀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2022年ver3.1。
易危(VU)2種,無危(LC)42種。 [4] 

雀科主要價值

雀科鳥類是其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由於它們的飲食習慣,它們可能對昆蟲種羣產生調節影響,並且它們是捕食者的重要食物來源。它們還充當許多植物物種的種子傳播劑。特別是家麻雀對許多其他鳥類也有很大(儘管是負面的)影響。它們非常具有攻擊性,能夠佔領巢穴並殺死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這在它們被引入的地區尤其成問題,因為它們取代了本地物種,而其中許多物種已經面臨種羣數量下降的問題。 [6] 
雀科鳥類有助於控制一些農業害蟲的數量,特別是玉米、葡萄和小麥上發現的害蟲。它們也是喂鳥器的常客。 [6] 
參考資料